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2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红松杈干现象是培育人工红松过程中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本文通过对人工红松分杈树干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分杈虽会导致材质下降,但却能增加立木材积和林分蓄积。在人工红松二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过程中应增加一定比例的分杈样木,以便更精确地反映林分状况。  相似文献   
2.
辽东山区是辽宁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基地和中部城市群的天然绿色屏障,在退耕还林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对退耕地植被群落的发育演替、生态功能的发挥具有不同的作用。文章通过对草河口退耕还林监测场植被恢复不同模式连续3年的调查研究认为,辽东山区在坡耕地退耕之初的几年内,植被自然恢复比较快,生态功能也比较强,但人工辅助措施能加快植被恢复进程,尤其是乔灌模式植被群落发育最好,为生态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红松生长指标对结实量的影响,调查了草河口地区30~80年生5个林龄红松人工林优树个体结实量和胸径等生长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结实和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个体结实量关联度较大的3个生长因子是树高、胸径和侧枝长。因此,除了个体结实量外,树高、胸径和侧枝长可作为红松结实型优树选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典型区位固定样地方法,连续6年测定辽东山地实施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后初期阶段的生态效益变动过程。结果表明:退耕后3年植被开始进入激烈竞争阶段,多年生草本、半木质化植物、灌木等相对长寿植物开始占据主导。人工辅助(造林)可在6年后形成较稳定的森林植被群落,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尤其是木质化根系以乔灌木混交模式为最高,虽其固土蓄水功能恢复的速度比自然恢复模式晚1~2年,但其综合效果明显高于其他模式;其次为乔木恢复模式。若依对照(持续农作物耕作)的地表径流量为100%,则6年平均值乔木模式为11.9%,乔灌模式14.49%,自然模式10.65%。依相同方法计算,泥沙流失量在乔木模式下为1.95%,乔灌模式下为0.15%,自然恢复模式下为0.04%。在由农田演变为森林的同时,微小动物(尤其昆虫)系统也在发生相应变化,在几年生态恢复进程中,与对照比,3种恢复模式不但植物物种相对多样,且寄生或依附类微小动物种群亦相对繁杂并初步形成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红松种子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但鼠害给红松种子的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有必要采用人工防治措施。通过实践观察,掌握了红松果实鼠害的主要种类和其生活习性,提出采用捕鼠笼防治红松果实鼠害的方法,成本低、效果好、保护生态环境,也适用于播种造林、天然更新、人工幼林及山地苗圃育苗等鼠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辽东山区人工红松林降雨截留分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东山区人工红松林为对象,在大气降雨基础上观测林间穿透雨、树干流特征,结果表明:2016年本溪大气降雨47场,降雨总量677.7 mm,平均每场为14.4 mm,单次最大降雨量为75.4 mm,最小为1.1 mm;8月份降雨量最大,为205.8 mm,占总量30.3%;10月降雨量最小,为7.0 mm,占总量1.01%。人工红松林林间穿透雨量为504.4 mm,占大气降雨总量74.43%;树干流水量为173.3 mm,占大气降雨总量25.57%,林分减少了降雨对地表面的侵蚀和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7.
槭树科植物是世界闻名的观赏树种,因其独特的树形、叶形、叶色和林相,拥有区别于其他树种的美学特性,在观赏、医药、工业上等方面具特殊用途。文章详细从国内外引种栽培现状,筛选出适合做绿化的彩叶树品种,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扦插、嫁接,组培)技术,详细介绍了槭树科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林业苗圃的特点和特殊性出发,阐述了林业苗圃在林业建设中的特殊地位。以草河口林场为例,指出了国有林场在林业苗圃进行了分析,从加强技术手段等方面的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苗圃的管理、团队的建设、设备和设备的硬件结构,并阐述了苗圃管理的具体措施,发展苗木的培育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提高林业苗圃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红松种子产业经济潜能及发展中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东北地区红松种子产业的基础现状及发展态势,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构成该项产业优势的各种要素;瞻望了在未来林业经济运行中蕴藏的巨大潜力和经济增长空间,根据近几年红松种子林建设情况及产业发展需要,从稳健有序、立足长远的角度,提出了在林业产权机制、政府服务职能及科技支撑等方面应该重视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3种不同林分类型为对象,研究其降雪截留特征,结果表明:蒙古栎林树冠平均截留最大,为8.3 mm,截留率为28.7%;红松林为7.9 mm,截留率为27.1%;落叶松林为7.2 mm,截留率为24.1%。不同林分类型平均截留量由大到小为蒙古栎林红松林落叶松林;在不同降雪强度下,林分间截留能力有明显差异,蒙古栎林树冠截留能力总体高于红松林,红松林高于落叶松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