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猪病毒性腹泻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的总称,病原主要为猪轮状病毒(RT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及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呈地方性和季节性流行。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生水样腹泻为主,并伴有脱水、呕吐,通过抗生素治疗无显著效果。该病能够导致仔猪死亡、阻滞育肥猪生长,降低饲料报酬率和加大养猪成本,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妙 《当代农业》2014,(18):45-45
一、原料选择选择含水量高,加工成品色泽好的红皮甘薯。二、加工步骤1.削皮在水中削皮或随削随丢入水中浸泡,以防止其氧化变色。2.切条用不锈钢刀将其切成长度6厘米,宽度和厚度均为0.6厘米的细条,切口要光滑,无污物杂质,切后将细条立即投入水中浸泡。  相似文献   
3.
为获取秘鲁外海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栖息地的适宜温度指标,预测水温变化对茎柔鱼栖息地的影响,根据2006—2011年中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的茎柔鱼生产数据,并结合实测和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该海域海表温度数据,在作业次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基础上,采用海表温度适应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SI)模型预测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温的升高,茎柔鱼栖息地经向自西向东转移,纬向自北向南转移;产量较高的月份为7—12月,选取最佳适宜温度指标为19℃;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茎柔鱼产量下降,发生拉尼娜现象时产量则增加。  相似文献   
4.
岐江公园生态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歧江公园的主题,阐述了其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设计特点及启示。  相似文献   
5.
鸭副粘病毒病(Duck Paramyxo Virus Disease)是由鸭副粘病毒(DPMV)引起的以病鸭发生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的一种病毒性急性传染病.本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如继发感染,则会加剧鸭群疫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笔者结合一例蛋鸭感染副粘病毒的发病情况,对本病的诊治进行了概述,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6.
羊痘,又名“羊天花”,是急性热性病症。羊感受疫疠之气,致使皮肤和粘膜出现痘状丘疹和疱疹,现代兽医学认为其病原是痘病毒。本病近十年在福建省多次暴发流行,给养羊业带来严重损失。1病因病机由于饲养管理不良,羊舍拥挤、污秽,湿热熏蒸,使痘病毒经口鼻或肌表传入羊体而发病。1.1痘毒首先侵犯卫分表现发热、恶寒、流涕、咳嗽、结膜潮红、口色红、无苔或苔薄白,脉浮数。1.2毒邪未解,传于气分病邪由表入里,里热渐盛,表现肺热、咳喘、便结、口干、舌红、舌苔黄燥、脉洪大。1.3毒邪侵犯营分在眼睛周围、嘴唇、颊部、鼻端、乳房、阴囊、肛门、四肢…  相似文献   
7.
8.
兽医中西药联合使用在兽医临床上非常普遍,有功能相加作用互补和毒性互制的很好作用,对创新世界新兽医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主观臆断组方,盲目配伍现象。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中西兽医结合也是这样,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和PAM共施对黄绵土水分入渗和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二因素三水平(生物炭用量分别为干土重的0,2%和4%,聚丙烯酰胺用量分别为干土重的0,0.02‰和0.04‰)完全试验方案设计,研究了两种土壤结构调理剂生物炭和聚丙烯酰胺(PAM)共施对黄绵土水分入渗和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物炭施用后对Philip模型的稳渗率(A)和Horton模型的衰减指数(β)有显著影响,2%生物炭添加对A和β影响不大,但4%生物炭添加显著降低A,显著增加了β;施用PAM对Kostiakov模型的参数K,Philip模型的吸渗率(S)和Horton模型中的稳定入渗率(if)与初始入渗率(i0)有显著影响,0.02‰PAM添加对这些参数无显著影响,但0.04‰PAM添加显著降低K,S,if和i0。生物炭和PAM共施对3种入渗模型的大多数参数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所有处理中,以2%生物炭+0.02‰PAM增加入渗的效果为最好;(2)生物炭、PAM及二者交互作用对蒸发速率和累积蒸发量影响均不显著,表明生物炭和PAM单施或共施对黄绵土蒸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稳定同位素技术已成为摄食生态学研究的有力手段之一,动物不同组织的稳定同位素周转速率和分馏系数可用于分析其不同生活史时期的摄食状况,进而解释其洄游行为。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黄颡鱼饵料模拟食性转换过程,研究黄颡鱼不同组织碳、氮稳定同位素周转速率和分馏系数,探讨组织生长及新陈代谢作用对各组织稳定同位素周转的相对贡献比例。结果表明,黄颡鱼各组织碳、氮稳定同位素半衰期分别为28.0 d和35.7 d(粘液),25.8 d和63.6 d(肝脏),106.5 d和64.2 d(鱼鳍),196.9 d和196.8 d(鳃),肌肉的碳稳定同位素半衰期为92.6 d,其粘液、肝脏周转速率较快,鱼鳍、肌肉和鳃较慢。黄颡鱼不同组织碳、氮稳定同位素分馏系数(Δδ13C和Δδ15N)范围分别为-2.1‰~2.0‰和-1.4‰~2.4‰。研究认为,除鳃以外,黄颡鱼其他组织的稳定同位素周转均以代谢作用占主导(60%),生长作用贡献比例较小。黄颡鱼的粘液和肝脏可反映短期内的摄食转换,而鱼鳍、肌肉和鳃则反映较长时间尺度的摄食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