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明确不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主要害虫的影响。【方法】对大豆主要害虫进行调查,同时对天敌昆虫的分布及大豆的长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大豆净作的害虫虫头数最多。套作模式下高隆象成虫、二条叶甲、蝗虫、绿蝽、缘蝽和钉螺的虫头数在行比配置2∶4时最少。斜纹夜蛾幼虫和蚜虫在行比配置2∶3时数量最少。上述两种行比配置的大豆长势相关指标(株高、冠层面积、叶片面积和叶片厚度)最接近净作,大豆能够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且产量接近净作。【结论】8种主要有害生物的数量在玉米和大豆行比配置为2∶3或者2∶4时最少,因此以上两种行比配置下大豆害虫防控效果最好,可作为优选行比配置进行推广,为完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西南地区两个优良玉米自交系R08与18-599R为材料,采用苗期人工接种玉米生平脐蠕孢菌(Bipolariszeicola)进行抗性鉴定,并对接种后自交系叶片中的活性氧(ROS)、抗氧化物酶类(SOD,POD,CAT)活性、丙二醛(MDA)质量分数、抗病相关基因(PR1,ZmDREB2A和ZmERF3)表达及过敏性反应(HR)等抗病相关反应进行了检测,为玉米抗病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 R08对B.zeicola表现感病,18-599R为高感;2叶片受侵染后,ROS在R08中迅速且大量地积累,而在18-599R相对滞后且量少;3 POD,SOD,CAT活性随接种时间呈上升趋势,在接种后12~24h左右出现峰值,随后降低,但其增幅存在差异,同时,MDA质量分数在R08中比18-599R更高;43个基因于接种早期在18-599R中微量表达后均被抑制,而R08在12~24h大量表达,随后降低;5 R08叶片在接种后出现严重的HR反应,而18-599R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3.
以LED单波长杀虫灯为研究对象,研究5个不同波长LED杀虫灯对玉米-大豆套作共生期害虫及其天敌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共生期主要害虫以鳞翅目草螟类(以桃蛀螟为主)、鞘翅目金龟类、半翅目叶蝉类和蝽类等为主,筛选获得395 nm、401 nm和405 nm波长LED杀虫灯对害虫防治效果好,且对天敌种群影响较小。同时发现,不同波长LED杀虫灯下主要害虫的诱集动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两个玉米自交系对纹枯病的抗病反应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具有优良性状的自交系是开展玉米抗病品种选育的重要种质资源。本试验以西南地区两个优良玉米自交系R08与18-599R为材料,采用人工接种R.solani菌丝融合群AG1-IA,对成株期玉米进行了抗性鉴定,并对病原菌诱导后苗期玉米叶片上的活性氧(ROS)、抗病相关基因(PR1、ZmDREB2A、ZmERF3和WIP1)表达及细胞坏死情况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显示,R08对纹枯病表现为中抗,而18-599R为高感材料;受R.solani侵染后,玉米叶片ROS的积累在R08中较18-599R多;两个自交系中基因表达量及表达时间存在显著差异;R08叶片出现显著的细胞坏死反应,而18-599R相对较轻。本研究表明两个自交系对R.solani的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相关抗病反应的时间和强度上,这为进一步研究玉米纹枯病抗病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由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猕猴桃褐斑病是一种重要的猕猴桃病害,在四川、广西、江西等地均有报道,主要导致早期落叶,促使秋稍萌发,消耗树体养分,影响树势和次年的开花座果,使猕猴桃的品质和产量受到严重影响~([1~3])。多主棒孢菌的寄主范围十分广泛,除危害猕猴桃外,还可危害橡胶、黄瓜等100余种寄主植物~([4])。  相似文献   
6.
两种防治大豆高隆象药剂防效及其对大豆的氧化胁迫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高隆象的发生率远高于其它害虫,成为造成大豆产量损失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用防治大豆高隆象的两种药剂处理大豆,检测大豆氧化胁迫损伤,并调查了间作和净作模式下的虫害发生率和药剂防效。结果表明:药剂处理组中,大豆的生长发育受阻,活性氧(ROS)累积量上升,膜脂通透性增加,抗氧化酶活力增强;药剂处理对大豆叶片均造成了氧化胁迫损伤。喷施三唑磷氧化胁迫损伤效应显著低于喷施氯虫苯甲酰胺和复配;间作模式下大豆高隆象的发生率远低于净作,两种模式下,三唑磷对大豆高隆象的防效均比氯虫苯甲酰胺以及两种药剂复配的效果更好。优选三唑磷作为大豆高隆象成虫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7.
明确套作大豆种腐病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对于防治大豆种腐病,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于2016~2018年从四川仁寿、崇州、南充等地收集大豆种腐病的病籽粒,通过组织分离与纯化,基于形态特征、rDNA ITS和EF-1α 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鉴定四川套作大豆种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70株菌株 被鉴定为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木贼镰孢菌F. equiseti、亚洲镰孢菌F. asiaticum、大豆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和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D. phaseolorum var. caulivora,分离频率分别为62.86%、21.43%、10%、4.29% 和 1.43%。致病性检测表明,各代表菌株均能够侵染套作大豆南豆12,引起种子腐烂,发芽率降低,芽长变短,且以F. asiaticum 和D. phaseolorum 接种后菌丝覆盖面积、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本研究初步明确了镰孢菌属Fusarium spp.和间座壳属Diaporthe spp.是四川套作大豆种腐病的致病菌,为大豆抗种腐病品种选育及病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百合花特异启动子Pchs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从百合中克隆获得的查耳酮合成酶基因(chsA)启动子的组织表达特性。【方法】将chsA启动子片段插入到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 1381中,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CHS,通过根癌农杆菌EHA 105转化拟南芥,用50 mg/L潮霉素对转化植株进行筛选,对阳性植株进行PCR检测和GUS组织化学分析。【结果】PCR检测表明,chsA启动子片段已经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GUS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在拟南芥花序中有很强的GUS活性,叶腋处有微量表达,其他组织中不表达。【结论】初步证明百合chsA启动子为花特异表达启动子。  相似文献   
9.
为研制一种防治大豆镰孢根腐病的高效、低毒种衣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6%烯效唑(uniconazole)原药、97%戊唑醇(tebuconazole)原药、98%恶霉灵(hymexazol)原药对引起大豆根腐病的禾谷镰孢、尖镰孢和腐皮镰孢的毒力,筛选最佳复配配比。利用湿研磨法制备种衣剂,并进行室内盆栽苗验证。结果表明:烯效唑、戊唑醇和恶霉灵的配比为3∶1∶16时,对供试3种镰孢菌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室内盆栽苗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前,采用20%烯·戊·恶悬浮种衣剂1.0~2.0 g/kg处理大豆种子对大豆发芽和出苗没有显著影响,并可降低株高,且各浓度处理对大豆尖镰孢和腐皮镰孢根腐病的相对防效均达83.3%以上,对尖镰孢根腐的防效高于5%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腐皮镰孢和禾谷镰孢根腐病与5%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效相当。本研究开发的20%烯·戊·恶悬浮种衣剂为进一步开展大豆根腐病田间化学防治及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真菌漆酶(laccase)对北美沙地葡萄Vitis rupestris抗毒素白藜芦醇(Resveratrol)合成及代谢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白腐菌云芝漆酶与白藜芦醇的体外催化反应条件及产物进行研究;并通过病原菌harpin蛋白预诱导抗病沙地葡萄细胞悬浮系后,采用漆酶处理或非处理,检测白藜芦醇合成及代谢情况。试验结果显示,漆酶在醋酸缓冲液pH 4.5、25℃、150r·min-1、黑暗条件下,与白藜芦醇催化反应2h,可将白藜芦醇氧化形成二聚体葡萄素(δ-viniferin)。漆酶作为一种真菌致病因子能诱导Vitis rupestris细胞合成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并迅速将其氧化为抗性更强的δ-viniferin。同时,漆酶能与病原菌致病蛋白harpin协同诱导葡萄白藜芦醇合成及代谢,以提高沙地葡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