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园艺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棕壤土为对象,采用压力膜法测定均质原状土壤样品一系列含水率和对应基质势值,分别用幂函数和Van Genuchten (1980)模型进行拟合,并与实测含水率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压力膜法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可行的,所得试验结果合理,可用于土壤水分动态模拟。  相似文献   
2.
灌水上限对大棚滴灌葡萄土壤水分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碧香无核"葡萄为试材,采用U14(74)均匀设计方法,研究了生育期不同灌水上限和灌水量对葡萄田间土壤水分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探索吉林地区设施滴灌条件下适宜葡萄各生育期生长的灌水上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在葡萄新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处理根层(0~20cm)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趋于稳定但差别仍较大;处理Ⅴ(灌水量为462.9mm)产量最低(2 333.3kg·hm-2),其余各处理较对照(CK)增产显著,处理Ⅳ(灌水量为755.0mm)增产效果最好,其次为处理Ⅰ(759.0mm),产量分别比CK提高了73.1%和72.0%;不同处理间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处理Ⅴ最高,处理Ⅳ次之;维生素C含量处理Ⅰ最高,处理Ⅳ次之,CK(100%FC)最低。综合分析,处理Ⅳ即萌芽展叶期75%FC、新梢生长期60%FC、果实膨大期85%FC、果实成熟期70%FC时有利于葡萄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物环境原理》是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在本学科中居十分重要的位置,为本专业核心课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适应当今农业建筑和能源工程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方式等三个方向提出改革建议,使本课程的教学思路更符合社会发展及行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在建筑节能领域,吉林省整体上实现了50%的城市建筑节能目标,部分建筑节能达65%。但在建筑节能工作中,吉林省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从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两个方面对建筑节能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从管理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发展小城镇促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化。我国13亿人口9亿农民,所以城乡一体化关键是农村城镇化,而农村城镇化又依赖于小城镇的发展。本文就新时期小城镇的发展问题做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水利水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兴邦的大事.进入新世纪,中国的水利事业再次得到了国家领导的全面重视,这对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机.水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专业的高等教育.而高等院校水利类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采取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则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BIM技术带来了建筑业的新时代,在工程领域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高校相关工程类专业也应顺应时代和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中引进BIM技术,并积极探索以BIM技术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路径。本文从BIM的行业应用现状和学校BIM教育现状及问题入手,从BIM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BIM师资培养、学生BIM团队、校企合作建筑实训平台及行业专家讲座等方面提出了BIM的实践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8.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从教学模块的选择、教学模式的设计、实践教学的改进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以期来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程的能力,达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国家加快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考虑如何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如何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赴台学习并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企融合、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阐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建设新农村与培育新农民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过程。新农村建设以人为本,归根到底是为了农村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就是新型农民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