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金冠’苹果及其优系(SGP-1)为试材,测定果实发育期间可溶性糖及组分含量和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明确糖分积累的关键时期和关键酶,探讨两材料果实生长发育期间糖代谢的生理差异。结果表明:(1)两材料果实中可溶性糖呈上升趋势,在果实发育前期,‘SGP-1’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高于‘金冠’,到后期则显著低于‘金冠’。(2)两材料果糖、蔗糖、葡萄糖和山梨醇含量变化趋势一致,除山梨醇外,总体呈上升趋势。前期‘SGP-1’山梨醇含量显著高于‘金冠’;后期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金冠’,蔗糖和山梨醇则显著低于‘金冠’,且两材料成熟果实均以果糖占比最高。(3)‘金冠’与‘SGP-1’果实的糖代谢酶活性在前期变化趋势不同,后期基本一致;‘SGP-1’总体表现为前期显著高于‘金冠’,后期除SOX高于‘金冠’,其余酶活性持平或显著低于‘金冠’。(4)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发育前期‘SGP-1’果实各糖组分含量主要受SDH、SS-S调控,而‘金冠’则主要受SDH、NI调控;后期‘SGP-1’果实各糖组分含量主要受SPS、NI调控,而‘金冠’则主要受SPS、SS-C和AI调控。研究发现,‘SGP-1’ 果实糖积累的关键期为发育前期,而‘金冠’则在发育后期快速积累,且对两材料糖积累起主要调控作用的酶活性和种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生态地理分布及表型遗传多样性。【方法】实地调查及采样研究方法相结合。【结果】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Malus rockii Rehd.(M.baccata var.himalaica(Maxim.)Schneid.)]野生居群集中分布区位于北纬28°39'~30°35',东经92°09'~95°12,海拔2800~3300 m,呈带状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及其支流的两岸冲积土形成的河床半湿地,或河岸的阔叶林缘或针阔叶混交林缘,处于原始野生状态。调查山荆子自然变异类型表明:树龄最大400年生以上,80~140年生的占35.73%;自然授粉坐果率高,花序坐果3~8个;西藏高海拔区的山荆子无论是果色、果柄长度、果形及果实大小都存在多样性。【结论】结合河流走向、地貌特征、树龄分布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等分析推断:喜马拉雅山荆子经多年演化、筛选、淘汰形成独特的群体,可能为山荆子组的地理亚中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