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大都采用活性污泥法,虽然对污水净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处理后的出水中依然残留部分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本研究以污水处理厂出水为莱茵衣藻培养基,探讨莱茵衣藻在污水中的生长情况及对污水中营养元素(氮、磷)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莱茵衣藻在污水中的生长状态良好且对污水中总磷、总氮和COD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7%、72.6%和81.5%。本研究为污水处理及微藻培养技术的改进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PS)研究了东平湖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并讨论了沉积物中磷的潜在释放风险。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指数变化范围为30.3~45.2[mg P·(100g)-1]·(μmol·L-1)-1,表现出从湖心、湖东向湖北、湖南逐渐增大的扇形特征;而磷吸附饱和度变化范围为6.5%~24.1%,与磷吸附指数变化趋势恰好相反。磷吸附指数与沉积物中草酸铵提取的铁(FeOX)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草酸铵提取的铁铝总量呈显著正相关,磷吸附饱和度与沉积物中草酸铵提取的磷(POX)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此外,磷释放风险指数(ERI)变化范围为14.9%~67.5%,表明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磷释放诱发富营养化的风险处于高度风险范围。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在取水口附近建设复合型人工湿地净化区,将多级表流湿地与潜流湿地串联,同时融合人工浮岛技术,不断改善鱼台县饮用水水源水质并达到供水要求。对复合型人工湿地的运行效果监测表明,该湿地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等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最高去除率分别为55.47%、79.25%、75%、65.12%,各项出水指标均可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实现了水质净化的目的,保证了水源水质满足供水要求,缓解了鱼台县供水水源紧张的现状,为人工湿地建设在其他水源地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意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僵共济制度。本文采取结合农安县中医院就如何贯彻实施新农合的医疗制度流程及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小城镇居民用水量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省小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现状调查研究及数理统计分析表明:居民住房条件、给排水卫生设备完善程度等对居民用水量有较大影响。小城镇居民实际最高日生活用水量在75-90L/cap•d范围内,其平均值分别为《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规定的0.52-0.83倍、0.55-0.97倍、1.18-2.06倍。因此,建议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发展一般地区的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量分别取90L/(人•d)、60L/(人•d)、80L/(人•d)。  相似文献   
6.
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吸附容量及潜在释放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PS)研究了东平湖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并讨论了沉积物中磷的潜在释放风险。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指数变化范围为30.3~45.2[mgP·(100g)-1]·(μmol·L-1)-1,表现出从湖心、湖东向湖北、湖南逐渐增大的扇形特征;而磷吸附饱和度变化范围为6.5%~24.1%,与磷吸附指数变化趋势恰好相反。磷吸附指数与沉积物中草酸铵提取的铁(FeOX)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草酸铵提取的铁铝总量呈显著正相关,磷吸附饱和度与沉积物中草酸铵提取的磷(POX)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此外,磷释放风险指数(ERI)变化范围为14.9%~67.5%,表明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磷释放诱发富营养化的风险处于高度风险范围。  相似文献   
7.
芝加哥降雨过程线模型作为一种短历时暴雨分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在城市短历时暴雨设计中。但由目前常用的芝加哥雨量分配公式得到的不同峰值系数、不同历时降雨量与规范中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的历时降雨量存在一定偏差。通过研究偏差存在的原因,对模型进行改进,由规范暴雨强度公式推求各分配时段开始、结束时刻对应的平均降雨强度和降雨量,进而推求各分配时段对应的降雨量计算公式。改进的芝加哥模型较现有模型更简洁,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改进芝加哥模型的计算结果修正了现有芝加哥模型与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的降雨量之间存在的偏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