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构建养殖废水-微藻培育耦合体系,通过优化莱茵衣藻的生长条件,以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养殖废水。【方法】通过调控养殖废水中氮磷营养盐的浓度,探讨莱茵衣藻生物量和比生长速率的变化规律,跟踪监测养殖废水中氨氮、总氮、总磷和pH值的变化情况,以获得养殖废水-莱茵衣藻培育耦合体系的最佳工作策略。【结果】将养殖废水稀释至30%并灭菌处理后,莱茵衣藻能够充分利用其中的氮磷营养盐生长,并能获得高达899.08 mg/L的生物量;莱茵衣藻的最适pH环境为8.5~9.5,养殖废水的初始pH值(8.86)在其最适范围内,故养殖废水-莱茵衣藻培育耦合体系中的pH值无须调节;经过培育莱茵衣藻后,养殖废水中的氨氮、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可达到48.76%、54.39%、93.2%,出水水质TP低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结论】本研究能够为养殖废水处理和微藻经济化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胞外聚合物(EPS)对微藻砷的富集和迁移的作用效果,采用1mmol/L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莱茵衣藻EPS进行提取,测定EPS含量及其主要成分,运用LIVE/DEAD BacLight staining–LSCM观察去除和未去除EPS的莱茵衣藻的生长情况,并对藻细胞进行AsV处理(20μg/L、处理6.0 h),比较有(无)EPS的莱茵衣藻对砷的吸收、吸附和转化的差异。结果表明:莱茵衣藻EPS总量为16.12 mg/g,其主要成分为多糖(89.96%),并含有少量的蛋白质(7.41%)和DNA(2.63%),EDTA提取EPS后没有细胞自溶现象产生,不影响微藻的生长;去除EPS后的莱茵衣藻对AsV的还原能力显著降低,且在6.0h内对砷的吸收没有明显变化,但砷吸附量占富集的比例(43.03%~66.23%)显著高于有EPS的砷吸附占比(10.68%~31.90%),表明EPS在莱茵衣藻对砷的富集和形态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姜花在人工湿地中脱氮除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芦苇和人工湿地处理中未见应用报道的姜花,通过人工模拟湿地,采用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二级工艺出水进行处理,研究它们在处理过程中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有植物床的脱氮除磷效果好于无植物床,复合床脱氮除磷效果最好,但芦苇床、姜花床、复合床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污水处理后,湿地植物各器官中的氮磷含量及分布有变化,芦苇叶对氮、磷的积累量最大,姜花根对氮的积累量最大,而对磷积累不明显;姜花可用于人工湿地进行处理污水。  相似文献   

4.
选取芦苇和人工湿地处理中未见应用报道的姜花,通过人工模拟湿地,采用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二级工艺出水进行处理,研究它们在处理过程中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有植物床的脱氮除磷效果好于无植物床,复合床脱氮除磷效果最好,但芦苇床、姜花床、复合床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污水处理后,湿地植物各器官中的氮磷含量及分布有变化,芦苇叶对氮、磷的积累量最大,姜花根对氮的积累量最大,而对磷积累不明显;姜花可用于人工湿地进行处理污水。  相似文献   

5.
选取芦苇和人工湿地处理中未见应用报道的姜花,通过人工模拟湿地,采用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二级工艺出水进行处理,研究它们在处理过程中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有植物床的脱氮除磷效果好于无植物床,复合床脱氮除磷效果最好,但芦苇床、姜花床、复合床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污水处理后,湿地植物各器官中的氮磷含量及分布有变化,芦苇叶对氮、磷的积累量最大,姜花根对氮的积累量最大,而对磷积累不明显;姜花可用于人工湿地进行处理污水.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水培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蒲草、三棱草、菹草及微齿眼子菜等4种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污水中氮、磷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一植物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1.0%~70.9%、37.7%~79.3%,其中蒲草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均为最高,分别为70.9%、79.3%;复合植物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为54.8%~60.6%、51.2%~69.2%,其中蒲草+菹草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均为最高,分别为60.6%、69.2%;经过18d的植物处理,蒲草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均高于组合蒲草+菹草,分别为70.9%>60.6%、79.3%>69.2%,三棱草也表现出了单一植物对污水中氮的净化率高于复合植物的现象,为58.8%>54.8%,但差异并不显著。因此,在汾河临汾段,蒲草和三棱草及其组合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较好,均超过了50%,在水生植物治理城市污水净化方面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建议在水生植物处理污水时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7.
SBQ生物处理污水技术,是一种以高效微生物复合剂SBQ菌群为主体,采用复合填料作为生物载体,在污水一体化生化处理池中增加了缺氧环节,使水解、好氧氧化一体,硝化、反硝化同池完成,通过曝气调控及微生物反应过程的调控,高效脱去氮和磷,实现污水处理脱氮脱磷的一体化.该工艺污泥产量少,仅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约1/10,同其它脱氮除磷工艺相比,不但不增加处理成本,还降低处理成本,氨氮去除率达95%以上,该技术填补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的一个空白.处理后各项指标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湿地植物对水体中氮、磷营养元素的去除效果,本试验选取了4种水生植物芦苇、香蒲、菖蒲和水葱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分别设置3个不同浓度梯度总氮、总磷的生活污水处理,分析不同植物对污水中总氮、总磷的吸收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湿地模拟系统中,植物对总氮的吸收作用以植株地上部分为主。植物对污水中的总氮的累积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水葱、芦苇、香蒲、菖蒲。2)不同湿地模拟系统中,植物对总磷的吸收作用虽以根系为主,但受生物量的影响,各植株TP含量仍以地上部分居多。植物对总磷的累积量大小顺序依次为香蒲、菖蒲、芦苇、水葱。3)随着总氮、总磷的处理浓度的增高,污水中总氮、总磷的去除率随之增高,说明植物对氮、磷含量高的污水去除效果较好。4种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中总氮的去除率范围为80.3%~93.6%,对总磷的去除率范围为75.7%~97.2%。  相似文献   

9.
牛晓音  葛滢  常杰  郑家文  刘家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71-20274
研究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菩提子(Coixlacryma-jobi Linn.)生长及其对氮、磷的吸收动态,并探讨了收割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吸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秋季节,特别在8月,菩提子可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和氮、磷累积量,因而净化贡献最大;从植物体饲用价值看,适当增加收割次数可使菩提子中氮、磷含量高,但收割次数过多,并不利于菩提子对污水的净化及氮、磷的积累。综合考虑,在菩提子整个生长期,应在8月进行全面收割,收割次数以2~3次为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3种漂浮植物凤眼莲、水花生、槐叶萍在污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其对污水中氮、磷的吸收能力。结果表明:凤眼莲在污水中的生长状况较好,单位面积生物量最大,对氮、磷的吸收能力最强;水花生和槐叶萍次之。  相似文献   

11.
生物处理方法是水处理中的重要部分。藻类由于其对氮、磷的高利用率以及较快的增殖速度使其在生物处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选用了自然界中4种常见的藻种小球衣藻、斜生栅藻和鱼腥藻、绿球藻,通过控制藻类物种数量的不同来探讨生物多样性对于污水中氮、磷元素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藻类生物多样性可以明显抑制藻类的生长,通过对氮、磷元素的分析显示,其可以明显促进水体中氮、磷元素的去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链DNA包裹前、后的单壁碳纳米管(SWCNT)对莱茵衣藻光合作用和光合产氢的影响,为利用藻类高效产氢提供新思路。[方法]对单壁碳纳米管进行单链DNA修饰,利用光谱学等方法表征其理化性质。将单链DNA包裹前、后的单壁碳纳米管引入莱茵衣藻培养体系共孵育,观察单壁碳纳米管在衣藻细胞中的分布及其对衣藻光合作用和光合产氢的影响。[结果]单链DNA修饰可以增加单壁碳纳米管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减少纳米管团聚引起的衣藻细胞聚集。单链DNA包裹前、后的单壁碳纳米管对莱茵衣藻生长仅有轻微抑制。在缺硫条件下,与对照相比,2种形态单壁碳纳米管(ss DNA/SWCNT、SWCNT)均造成衣藻PSⅡ活性下降,呼吸速率显著高于光合速率,从而诱导衣藻细胞更快进入缺氧状态。2种形态单壁碳纳米管均可促进莱茵衣藻光合产氢,但未经包裹的单壁碳纳米管效果更加明显,可提高产氢量5倍以上。[结论]单链DNA包裹可提高单壁碳纳米管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单壁碳纳米管可通过影响PSⅡ活性和增强呼吸代谢的方式促进莱茵衣藻光合产氢。  相似文献   

13.
在人工模拟条件下,利用室内试验箱培育,研究了挺水植物芦苇、慈姑和浮叶植物睡莲、荇菜对人工配置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4种水生植物均能有效吸收污水中过剩的氮、磷营养物质,经过20d植物处理,对水体中氮素去除率表现为芦苇(77.25%)慈姑(76.16%)荇菜(75.13%)睡莲(71.69%),对磷素去除率表现为芦苇(78.97%)慈姑(75.76%)荇菜(75.23%)睡莲(73.09%);4种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氮磷去除效果均比较明显,在相同条件下脱氮除磷效果最好的是挺水植物芦苇。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态浮床的形式,将生菜(Lactuca sativa L.var.ramosaHort.)、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和黄菖蒲(Iris pseudacoms)等3种植物在水禽养殖水体中单作栽培,对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植物对水禽养殖污水中氮、磷等污染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60d的试验期,植物生长良好,对污水中氮、磷等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明显.其中生菜、水芹菜和黄菖蒲对总氮(Totalnitroger,TN)的去除率分别为67.99%、49.36%和70.62%;对氨氮(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78.82%、61.28%和85.31%;对总磷(Total ...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净化机理,并以四川广元昭化镇的工程应用为实例,对该项技术在农村污水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运行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污水CODcr、氨氮、氮、磷的去除效率分别可以达到82.2%、65.7%、55.0%、94.O%.同时,一次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较小,其中每吨水的建设成本为976元,综合处理成本为0.35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明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最佳的转化条件。【方法】将融合基因4CL-3aSTS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分别作为目的基因,以aphVIII为抗性基因,采用电转化法将两种目的基因分别转入野生型(WT)莱茵衣藻和细胞壁缺失型莱茵衣藻(CC425)中。【结果】用巴龙霉素抗性筛选以及通过PCR验证与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证实目的基因在两种莱茵衣藻中成功表达。【结论】获得了一种高效的莱茵衣藻电转化方法,野生型衣藻转化率为11.07%,细胞壁缺失型衣藻转化率为49.67%。  相似文献   

17.
潜流人工湿地具有占地小、投资少,运行效果好等优点,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用具有一定前景。文中通过对潜流湿地进、出口污水的铵态氮、硝态氮、BOD、COD等指标,结合污水的流量、温度、酸碱度及植被生长情况对湿地污水处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该潜流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中的铵态氮、硝态氮、BOD、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40.7%、38.8%、23.5%、56.6%。温度变化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没有显著影响,铵态氮的净化与流速显著相关,而硝态氮和COD的去除效率与入水中的污染浓度显著相关,BOD受溶解氧浓度影响显著。影响潜流人工湿地净化效率的关键因子是流速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18.
该次针对太和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的建设规模:污水厂一期工程2×10~4m~3/d的提标改造;污水厂二期2×10~4m~3/d的扩建工程,介绍了太和县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程的改扩建设计,设计中对现有污水处理脱水构筑物及设备进行了改造,解决了其污水处理效果较差尤其是氮、磷不能达标的问题,充分发挥了现有设施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美人蕉为材料,研究了富营养化污水中氮、磷浓度变化对美人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富营养化污水明显影响美人蕉的生长,表现为生物量增加缓慢、叶绿素含量下降.高浓度的氮、磷引起美人蕉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酶的活性持续升高,随着富营养化污水中氮、磷浓度的升高,3种酶的活性变幅明显减小,相反,美人蕉植株中的丙二醛含量却明显升高.研究表明美人蕉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受到富营养化污水的干扰,清除活性氧能力有所下降,活性氧积累促进膜脂过氧化加快.这种变化可能是富营养化污水影响植物生长的原因之一,也可能是植物对富营养化污水修复效果的限制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生物滴滤塔/景观滤床工艺高效处理农村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小试-中试-工程应用"尺度下一系列试验研究,探索出一套新型高效生物滴滤塔/景观滤床污水净化工艺(ETF/LBb)。通过小试吸附和挂膜试验筛选合适的填料,以实验室模拟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规模为1 m~3·d~(-1)的生物滴滤池改良优化中试试验,继而以学生宿舍区真实生活污水开展处理规模50 m~3·d~(-1)的ETF/LBb工艺的工程应用试验。小试结果表明:由工业及建筑废料改性而成的除磷填料和除氮填料具有较强的氮磷吸附能力,对NO_3~-和PO_4~(3-)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0 mg N·g~(-1)和2.3 mg P·g~(-1),泥岩填料具有较好的微生物挂膜能力。中试结果表明:除磷填料、除氮填料和泥岩在同一条件下对生活污水中的NH_4~+、CODCr、TP、TN的去除率在88.9%、89.9%、67.8%、61.52%以上。工程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可以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工艺运行费用0.10元·m~(-3)·d~(-1)。ETF/LBb工艺具有造价低、污水处理效率高和节省人工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