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池塘封闭循环水养殖废水脱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确定封闭循环水养殖池塘系统对养殖水体的脱氮能力.循环净水系统主要有生物合成固氮、污泥吸附分离脱氮、光化学脱氮、微生物脱氮、物理脱氮等环节,采用海洋监测国家标准方法对系统中的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水体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对养殖水体中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0.37%~27.35%、22.45%~44.74%和22.00%~79.53%,脱氮解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氯胺、臭氧等4种典型消毒剂及与紫外联合消毒处理沉淀池出水,以模式生物斑马鱼的胚胎为研究模型,对斑马鱼胚胎进行暴露试验,以心率、成活率、孵化率、畸形率来表征生物毒性和生态毒理效应,研究分析各典型消毒剂及与紫外联合消毒对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消毒剂消毒后的水样均对斑马鱼胚胎有减缓心跳和致畸作用,无明显的致死性;紫外联合方式优于单一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致畸性最弱,次氯酸钠和氯胺消毒对胚胎有一定影响,臭氧消毒生态安全性存在很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唐天乐  杨晓姝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570-3573,3618
[目的]研究不同运行模式人工湿地中溶解氧与净化效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在线试验模型和现场监测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运行模式的有/无植物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与溶解氧的关系。[结果]连续运行的人工湿地上有无植物对有机物和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没有明显影响,间隔运行的人工湿地上有无植物对污水中CODCr、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种有植物间隔运行的人工湿地对CODCr、NH4+-N、TN的平均去除率比连续运行的人工湿地和没有种植植物间隔运行的人工湿地高。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CODCr、NH4+-N、TN的净化效率在昼间较高、夜间较低,污染物净化效果与溶解氧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人工湿地的前置单元增氧有利于改善后置湿地单元的溶氧环境条件,可以提高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污染物的能力。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系统宜在昼间运行,利用好植物的光合增氧潜力,则可表现出良好的净化污染物的效果。[结论]该研究为氧化塘-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赤潮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赤潮对渔业资源和海水养殖业危害极大,海南省近年来曾发生多次赤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海南省是我国的海洋大省,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南建省以来,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应海南海洋环境的高效石油降解菌,以柴油为唯一碳源,通过分离、初筛和复筛,从石油长期污染的海南近海海水中分离出1株高效的石油降解菌株X10,经16S r D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无色菌,其对柴油的降解率为69.39%。同时,研究分析不同p H值、温度、初始接种量、外加碳源对菌株柴油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菌株X10在初始p H 6.0时降解效果最好,且该菌p H值适应范围较广,偏酸或偏碱的环境下该菌对柴油的降解效果均较好;培养温度对菌株石油降解率的影响较大,最佳温度为30℃,降解率达67.94%;最佳接种量为5%;添加外加碳源葡萄糖、乳糖、甘露醇对柴油降解率均有提高,但3种外加碳源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经过预处理的天然橡胶加工废水进行农田灌溉,是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本文研究并提出了天然橡胶加工废水用于农田灌溉水质与定额控制指标,这对于解决天然橡胶加工废水污染、实现水肥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降低废水处理费用、节约化学肥料生产能耗以及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现场定位观测实验研究方法,探讨高位虾池光化循环净水装置对养殖废水中“3N”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光化学循环净水系统对养殖水中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0.37%-27.35%、22.45%-44.74%、22.00%-79.53%;阳光下光化学循环净水系统中DO值的升高,反映了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的活性氧物质(单线态氧、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超氧化物等)浓度的增加,这是影响养殖废水中氮化合物的形态、迁移、转化及生态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典型农业土壤产流与面源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径流场结合人工模拟降雨方式,研究各种降雨条件下海南岛不同土地类型产流产沙的规律与面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泥沙)产流系数与平均流失速率表现为暴雨>大雨>中雨,且暴雨时的泥沙平均流失速率为中雨时的416%、大雨时的261%,在中雨、大雨和暴雨强度下,平均径流系数分别为24.49%、33.97%和53.40%;雨强对土壤营养物质流失速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COD、有机质和氮素以径流流失为主,磷素以泥沙流失为主;土壤径流和泥沙中的COD、有机质、氮素和磷素流失速率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坡度也可明显影响面源污染物的流失;海南岛农业土壤平均流失量为3.79 t/(hm2·a),中雨强度条件时为1.92 t/(hm2·a),大雨强度条件时为2.57 t/(hm2·a),暴雨强度条件时为6.87 t/(hm2·a)。海南岛农业土壤的水土流失强度较高,海南农业土壤的水土流失与农田污染物输出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