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4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湖南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策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立足湖南化肥施用现状,分析了湖南化肥减量增效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坚持矿质营养与有机营养并重实现湖南化肥减量增效的基本思路。目前,湖南省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存在有施肥观念陈旧,经济环保意识差;单位面积施肥量偏高,化肥利用率较低;施肥结构不合理,有机肥利用率低;土肥水资源不匹配,施肥方式落后等问题。由于过量施肥原因复杂,减肥增效势在必行。湖南通过1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目前已有52个县从2013年开始出现化肥施用总量零增长。大范围定点对比监测结果表明,种植绿肥、秸秆还田不仅可以改良耕作土壤,而且平均调减氮肥用量10%以上,增产4.24%-6.69%。因此,提出了精准施肥、调优结构、有机肥替代、地力提升、技术集成和示范带动实现湖南化肥减量增效的技术路径。结合湖南实际,具体体现为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恢复绿肥种植、普及秸秆还田、推广水肥一体化、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6项关健技术措施,研究制定了到2020年湖南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总体实现负增长的行动目标,其中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区率先实现零增长,湘西地区缓增长,其它地区零增长。阐明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科技支撑、增加经费投入、完善扶持政策等4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1.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一是拓展实施范围.在做好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扩大在蔬菜、果树、茶叶十等经济园艺作物上的应用,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二是强化农企对接.充分调动肥料生产企业、经销商、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的积极性,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信息上墙和测土配方手机信息服务,加大品牌配方肥宣传推广力度,促进配方肥施用到田.三是创新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湖南杂交晚稻产区对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进行大面积示范,探究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能够较常规施肥减少化肥投入11.0%,减少氮肥投入14.0%,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达到增产增收、提质增效的目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化学农药的投入,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的应用能够增加收益917.1元/hm2。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SOC)密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为土壤肥力提升、固碳减排和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1988至2019年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田监测数据(1298个点位),分析水田、旱地和水旱轮作下SOC密度时空变化特征,利用方程拟合和提升回归树模型探究气候、施肥和土壤属性对SOC密度变化的影响。  【结果】  1988―2019年全国农田表层(0―20 cm) SOC密度平均为35.13 t/hm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现为水田>水旱轮作>旱地,水田和水旱轮作较旱地分别高53.2%和24.9%。SOC密度随监测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水田、旱地和水旱轮作分别在2000、1998和2004年之前呈下降趋势,之后呈上升趋势。不同利用方式水田SOC密度随监测时间的变化趋势在东北地区逐渐增加,华南地区逐渐降低,西南和长江中游地区则先降低后增加,转折点分别在1995和2002年;旱地SOC密度的变化趋势在西北、华北和华南地区逐渐增加,东北、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地区先降低后增加,转折点分别在2008、2004和2004年;水旱轮作下SOC密度的变化趋势在长江中游、下游地区先降低后增加,转折点分别在2001和2013年,在西南地区呈先上升后微弱下降趋势,转折点在2012年。提升回归树结果显示,水田SOC密度后期上升阶段最重要的解释变量在西南、东北和华南区是年均温,在长江中游和下游分别是钾肥用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旱地SOC密度后期上升阶段最重要的解释变量在东北为年均温,华北和华南为年均降雨,长江中游、下游区为氮肥,西北为有效磷;水旱轮作SOC密度后期上升阶段最重要的解释变量,在西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别为年均降雨、有效磷、氮肥。  【结论】  1988―2019年全国农田表层SOC密度除华南水田外,整体上呈先降低后增加,水田、旱地和水旱轮作土壤的转折点分别在2000、1998和2004年,旱地SOC密度的提升快于水田和水旱轮作。影响表土SOC密度提升的主要因素,东北和西南地区水田和旱地为年均温,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田为钾肥投入和土壤速效钾含量,旱地为氮肥投入;华南地区水田为年均温,旱地为年降雨量;华北和西北地区旱地为年均降雨和土壤有效磷含量;西南和长江中游水旱轮作区为土壤有效磷含量,而长江下游为土壤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湖南棉田综合效益、创新棉田种植模式,建立了棉花-荷兰豆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模式。从茬口相接、品种选择、直播技术、肥料运筹、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采收、秸秆还田等方面介绍了该技术。应用该技术可在保证棉花和荷兰豆稳产的前提下,简化管理、减少用工、减轻劳动强度,促进该地棉田生产方式的变革及棉花生产向多元化、轻简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坚持作物有机碳营养与矿质营养并重,按照"精、调、改、替、提、带、集"的技术路径,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着力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服务组织,通过调优结构、精准施肥、有机肥替代、地力提升和技术集成,实现化肥减量增效,走出一条高产高效、节本增效、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滨植棉区棉花配方施肥优化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开展油后直播棉花"3414"田间试验,并进行回归分析,综合得出洞庭湖植棉区籽棉目标产量3090kg·hm~(-2),N、P、K养分最佳施用量(公顷用量)为N∶P_2O_5∶K_2O=210∶60∶180,即尿素450kg、过磷酸钙495kg、氯化钾300kg。  相似文献   
8.
<正>1.柑橘的需肥特点(1)生命生长周期。营养生长期:树体小,吸肥力弱,需肥少但反应敏感,施肥促进树体发育和扩大树冠,磷的需求相对较多。生长结果期:满足橘树营养生长的同时,促进花芽分化,增施磷、钾肥。盛果期:此时施肥,确保果实的产量与品质,强调氮、磷、钾配合,提高钾的比例。衰老更新期:施肥主要促营养生长,使其维持盛果,要求多施氮肥。(2)年生长周期。早春萌芽开花期:消耗的营养主要来自树体储存的养分,要求前一年采果前后施采果肥,如不足,可在早春补施一次速效肥。春夏旺盛生长期:柑橘枝芽生长、果实增  相似文献   
9.
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对双季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证水稻施肥的准确性,揭示水稻机插与同步一次性侧深减量施肥的应用效果,筛选适宜施肥配方,本试验在典型双季稻种植区,以测土配方施肥量为依据,结合精量施肥机,研究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对双季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探讨各构成因素间及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侧深施N量和稻季品种对机插双季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经济效益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机插同步一次性减N 10%~30%处理的早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6.5%~20.2%和26.4%~31.8%,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和总实粒数分别提高5.5%~7.5%、8.2%~25.3%和8.3%~27.6%;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3.9%~11.1%和12.6%~20.9%,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和总实粒数分别提高15.8%~22.5%、16.8%~26.5%和14.0%~31.6%。其中,以机插同步一次性减N 20%~30%处理效果较好。水稻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随着施N量的降低,双季稻产量、经济效益及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和总实粒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回归分析表明,早、晚稻侧深施肥N用量分别为130.0和161.5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即8 538.2和7 459.1 kg·hm-2。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对早、晚稻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最高。综上所述,通过施肥技术和机插模式的集成与优化,能够有效减少稻田N肥施入,有利于形成有效穗数,扩充籽粒库容,从而达到双季稻生产节肥、省工、增产的目的,为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技术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有机质等级和不同pH值背景的玉米田土壤的施肥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质等级土壤肥效为4级1级2级3级,不同酸碱性土壤肥效为碱性强酸性酸性中性;产量达到最高时氮、磷、钾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25、101和103 kg/hm~2,肥料施用过量后,肥料危害程度为磷肥钾肥氮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