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成团泛菌(Pantoe agglomerans)Ljb-2 是从番茄生境中分离得到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disease,TYLCD)具有较好防效的拮抗细菌,其对温室中番茄感病品种‘格 瑞斯’TYLCD 的防控效果为49.77%。2012 年4—8 月在连云港进行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田间 条件下对感病品种‘格瑞斯’TYLCD 的防效达到57.12%。2012 年7—12 月,将该菌株进行田间防治试 验,结果表明,番茄移栽60 d 时,Ljb-2 对番茄中抗品种‘迪芬妮’TYLCD 的防效达到45.26%。同时, 用Ljb-2 处理番茄植株后,能显著增加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 及总叶绿素含量,提高果实中维生素C、 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及糖酸比,对果实品质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此外,对番茄的增产效果达到 20.05%。  相似文献   
2.
以45%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WP)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防治。结果表明,在江苏睢宁试验点,900 g·hm~(-2)和1 050 g·hm~(-2)的45%戊唑·咪鲜胺WP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7.62%和91.36%,显著高于对照组(80%戊唑醇WP 120 g·hm~(-2)和25%咪鲜胺EC 900 mL·hm~(-2));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点,900 g·hm~(-2)和1 050 g·hm~(-2)的45%戊唑·咪鲜胺WP施用后14 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7.4%和91.4%,药后26 d分别为77.2%和81.2%,两种剂量处理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30 g·L~(-1)戊唑醇SC 300 mL·hm~(-2)和50%咪鲜胺WP 600 g·hm~(-2)),但显著低于对照药剂(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360 m L·hm~(-2))。综上所述,45%戊唑·咪鲜胺WP防治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效果,生产上建议使用剂量为1 050 g·hm~(-2),于小麦杨花期第1次施药,如药后7 d遇阴雨天气,必须进行第2次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3.
卫甜  李宏伟  苏建坤  刘建凤  刘红霞 《园艺学报》2016,43(12):2391-2400
从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病发病严重的田块采集黄瓜健株和病株,从不同生境(土壤、根围、叶围、茎围、根内、茎内和叶内)分离得到587株生防细菌。通过对各菌株胞外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及产嗜铁素活性进行测定,根据不同指标对菌株进行赋值,选择出157个菌株。进一步对其进行指纹图谱聚类分析,根据ARDRA图谱分析,筛选出47个菌株。通过47个菌株温室防效试验,发现9株菌株的防效达40%以上,其中菌株HW2的防效高达57.02%,其来源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另外8个均来源于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其中3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47个菌株的活性赋值和温室防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83。通过试验建立了针对CGMMV筛选生防菌株的系统,该系统可以为其他病毒病害生防菌株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病原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从稻瘟病发病严重的田块分别采集健康株和病株,从14个不同生境(土壤、根茎叶围、根茎叶内)中共分离得到304株潜在生防细菌.通过对各细菌胞外产酶活性(葡聚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及产吲哚乙酸活性进行测定,并根据不同指标对细菌进行赋值,最终选择评分≥3分的114株细菌进行稻瘟病菌的平板拮抗试验,从中筛选得到15株对稻瘟病病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最终根据赋值评分结果及平板拮抗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筛选出的17株具有防治稻瘟病潜在能力的生防细菌进行16S rDNA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有15株为芽孢杆菌,1株为糖霉菌,另1株为水库杆菌.本研究以此建立一个针对稻瘟病生防细菌筛选的系统,得到的生防细菌可以为田间防治稻瘟病并最终应用于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笔者所在研究室前期从水稻不同生境中分离到的9株芽孢杆菌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种子发芽率、幼苗建成(苗长、鲜质量)为指标,结果表明除了枯草芽孢杆菌BGW9,其余芽孢杆菌对提高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枯草芽孢杆菌BT16、高地芽孢杆菌BYW11、蜡质芽孢杆菌JGN15、地衣芽孢杆菌JJN9能显著促进幼苗生长,而枯草芽孢杆菌BT6、蜡质芽孢杆菌JJN2、高地芽孢杆菌BYW11、枯草芽孢杆菌BGW9能显著提高幼苗鲜质量.在离体叶片上接种稻瘟病病菌评价其抗病性,研究发现高地芽孢杆菌BJW25、高地芽孢杆菌BYW11、蜡质芽孢杆菌JJN2、枯草芽孢杆菌BGW9的防治效果可达92%以上.根据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及稻瘟病防治综合测评,高地芽孢杆菌BYW11、枯草芽孢杆菌BGW9可作为防病促生菌进一步研究,为芽孢杆菌后续开发成生物肥料、生防菌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水稻田杂草多花水苋Ammannia multiflora对乙酰乳酸合成酶 (ALS) 抑制剂类除草剂苄嘧磺隆的抗性水平和抗性分子机制,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测定了采自江苏省扬州市田间的多花水苋疑似抗性种群 (YZ-R) 对苄嘧磺隆的抗性指数,并分析了YZ-R种群和相对敏感种群 (YZ-S)多花水苋ALS酶对苄嘧磺隆的敏感性差异,同时比较了YZ-R和YZ-S种群ALS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差异。结果表明:YZ-R种群多花水苋对苄嘧磺隆已表现出高水平抗性,其抗性指数 (RI) 为40.6;苄嘧磺隆对YZ-R种群ALS酶活性的抑制中浓度 (I50) 为0.087 μmol/L,对YZ-S种群的I50值为0.0028 μmol/L,其抗性指数为31.1。通过PCR扩增获得了多花水苋ALS基因的部分序列,该序列包含了已报道的8个氨基酸突变位点。ALS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发现,YZ-R种群多花水苋植株ALS基因第197 位氨基酸由脯氨酸 (CCT) 突变为丝氨酸 (TCT)。研究表明,ALS基因发生脯氨酸 (Pro)-197-丝氨酸 (Ser) 的突变,导致多花水苋ALS酶对苄嘧磺隆的敏感性下降,是多花水苋YZ-R种群对苄嘧磺隆产生高水平抗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脂氧合酶(LOX)是植物防御反应中的关键酶,脂氧合酶途径的产物包括茉莉酸、绿叶挥发物等,在植物防御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明确脂氧合酶在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诱导植物通信中的作用,以棉花、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处理(包括棉蚜取食和机械损伤诱导棉花及其相应挥发物诱导邻近玉米、玉米螟取食和机械损伤诱导玉米及其相应挥发物诱导邻近棉花)的诱导防御机制,测定不同方法处理24、48、72 h后棉花、玉米的脂氧合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不仅会诱导棉花、玉米植株的LOX活性升高,还能诱导邻近健康植株的LOX活性升高.研究结果表明,脂氧合酶在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诱导的棉花、玉米间通信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稻生产“双减”的目的意义与途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化肥和农药“双减”是我国当前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本文综述了水稻生产中化肥与农药的使用状况,水稻生产“双减”的目的意义、政策措施、技术措施与可行性分析,探讨了实施水稻“双减”的实施途径与技术,以及实施水稻“双减”后对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水稻高产高效生产“双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4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不同施药剂量对黄瓜蚜虫的防治效果,并验证其对黄瓜和非靶标有益昆虫等的安全性,确定适宜的施药时期、用量和方法,为黄瓜蚜虫的防治和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常规叶面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4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使用剂量为75~90 g·hm-2,可以有效防治黄瓜蚜虫的发生,施药后1~3 d防效可达88%~97%,10 d防效仍能保持在94%~97%。研究表明,40%的啶虫脒可溶性粉剂对黄瓜蚜虫具有很好的防效,速效性、持效性均很好;同时该药剂对黄瓜生长、有益天敌种类和数量都无不良影响,可以在黄瓜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明确高地芽孢杆菌的防病促生效果,为其开发应用提供实践基础。选用实验室前期通过酶活、平板拮抗等初步筛选到的潜在防治稻瘟病效果较佳的2株高地芽孢杆菌JYW21和JYW26,通过离体叶片法、温室盆栽及田间试验等验证其对稻瘟病的生防效果,并通过种子萌发、温室盆栽及田间试验测定其对水稻秧苗、植株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2株高地芽孢杆菌离体和温室条件下对叶瘟防效分别达96%和79%以上,田间条件下叶瘟防效可达55%以上,穗瘟则达70%以上。在防治稻瘟病同时,2株高地芽孢杆菌对纹枯病、稻曲病具有较高防效。研究还进一步证实高地芽孢杆菌JYW21和JYW26对水稻种子发芽率、水稻植株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温室条件下分别增加发芽率6.27%和6.81%、秧苗高12.91%和14.91%、秧苗鲜重21.43%和28.57%、成株期株高24.67%和18.67%、鲜重64.04%和61.79%、根长30.96%和27.94%、根重24.71%和25.88%。田间条件下,高地芽孢杆菌JYW21和JYW26分别增加分蘖数20.59%和15.27%、穗重19.55%和3.53%、千粒重4.77%和1.25%。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