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Glycine max(L.)Mer.]子实为含蛋白质丰富、人体必需氨基酸平衡性好、脂肪也高的营养食物。植物育种家对这种宝贵作物如何进一步提高,常会想到下列几方面的问题:单位面积产量是否可进一步提高,以达到水稻、玉米等作物的水平?蛋白质含量可否更高,硫氨基酸含量可否增加?对于生产上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病毒病、锈病、胞囊线虫病等以及耐早、碱、寒、热的抗耐性能力能否增强?利用大豆栽培种内的杂交选择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究竟还是有限度的,因此常常想到运用种间杂交,将属内野  相似文献   
2.
解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农民的勤奋努力下,农田土壤肥力及水利情况有了普遍的提高与改善,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提倡适当加多播种量对增产起了显著的效果。尤其是自一九五八年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农业“八字宪法”之后,以合理密植为中心的一整套农业栽培措施,显示了无比的增产威力。但是在合理密植的同时,必须考虑到节约种子用量问题。从各方面情况看来,目前农业生产上  相似文献   
3.
成熟期与生态型 成熟期是指大田作物一个世代生育的自然终限时期。在农业上的意义是让作物从萌芽开始便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及在各项农业措施的条件下不断生长发育,在适宜的时候充分成熟,以利人们  相似文献   
4.
育种界自六十年代起培育矮秆品种,在我国以及美、日、菲、墨均获得成就,取得在多肥条件下高产的效果。随着开展株型选育,提出了“理想型”(ideotype)的概念,即矮秆多蘖、茎直立、叶片细小、厚而浓绿、上举不下垂,以期在群体生长时对透光有利并受光均匀,以期改善光合作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最近参加审阅文稿,遇水稻分类用字有些疑问,但由于这些字是丁颖先生在生前主编的《中国水稻栽培学》上所提出的,后来一直沿用,未敢加以更动,但不无可商榷之处。 丁颖先生在《中国水稻栽培学》第八章第二节“中国栽培稻种的系统分类法”,第四段中提出“砧稻和糯稻变种的分类标准”时说:“秥稻和糯稻由于米粒糯性的差异,在用途上迥然不同。……秥米直链淀粉多,糊……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谚     
农民积千百年的耕作经验,将此经验化为简短顺口的短句,以便于记忆传授,山西工作组各点同志及本人搜集了一些农谚,许多都是适合当地耕作的宝贵经验,当你向农民们询问时,他们常客气说,那老话,现在不顶用了。实际仍是很顶用的,农业技术的进展是在一定的基础上的,又何况我们现在主要还是小农经济,刚刚向集体化开步走。因此农谚的整理及其说明,是很有必要的(谚语中月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主要粮油作物生产有增加趋势。根据1981年粮农组织年报统计数字(1978—1980年与1969—1971年平均比较)计算,粮食作物总产增加显著的有玉米(36.3%),小麦(33.8%),大麦(29.9%),水稻(24.2%),高粱(15.5%);油料作物总产增加显著的有菜籽(59.7%),向日葵(40.2%)。但均不如大豆增产之猛。1978—1980年3年平均全世界大豆面积达到破纪录的7.65亿亩,比1969—1971年平均的4.85亿亩增加2.80亿亩,增长百分率为57.7%;总产为空前的1,677.7亿斤,比1969—1971年平均的896.4亿斤增加781.3亿斤,增长87.2%。有不少国家无论处于寒温带、温带、亚热带或热带都成倍地或数十倍地增长。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豆栽培区域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前言 中国大豆栽培区域的划分,为全国农业区划的一部分,我们从1979年开始承担此项研究,初步结果曾先后在1979年冬季全国大豆生态与区划全议、1980年在中国综合农业区划编写组内及1981年在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上进行了汇报及征求意见,并作了修改补  相似文献   
9.
我国栽培作物来源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前经过不同程度人工照料管理的高等植物约达1,000种,其中对人类经济和生活影响较大的约600种,有些特用作物分布范围较窄,有些最重要的作物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对于各种作物是如何演变而来,人类最初是在何处开始驯化和当时的种类是怎么样的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在党的领导下,曾对全国农作物品种进行了全面地收集工作,其目的在于保存数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选育的适应各种风土气候的农作物品种,不致因新改良品种的推广而消失。这是一项很有远见的工作。事隔二十多年,这次笔者有机会参加整理全国小麦品种资源汇编目录工作,了解到我国各地小麦科研工作者基本保存住了当时收集的小麦材料。但在整个品种资源工作中,由于受到“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给各种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