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水稻沼液浸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表明:水稻沼液浸种方便安全,具一定的增产效果,且随浸种时间增加,增产效果也同步增加,以浸种72 h效果最好,一般可浸种48~72 h。沼液浸种还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且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凌新军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236-238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油菜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其中N 113.1kg/hm2 ,P2O5 102.6kg/hm2 ,K2O 44.2kg/hm2 和最佳产量 2100kg/h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建议推荐量分别为80kg/hm2、 75kg/hm2、50kg/hm2 .  相似文献   
3.
贵池区晚稻肥料校正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新军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227-228
通过对贵池区圩区、丘陵区、山区三点配方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的比较,我区双晚每hm2推荐施肥配比为N:P2O5:K2O=10:5:8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水稻施用炭基高值复合肥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炭基高值复合肥能够减缓水稻高峰苗,提高水稻成穗率及有效穗数,增产效果显著,较常规等量养分肥料平均增产14.7%,其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较常规等量养分分别增加4.53kg/kg、4.48kg/kg。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稻专用新型肥料减肥增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水稻专用新型肥料在水稻生产中减肥、节本、增效、增收效果差异。[方法]以籼型两系杂交水稻隆两优688组合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水稻专用控失肥、炭基长效肥、保持性肥料、活性增效肥、活性糖肽肥和常规复合肥对水稻生长、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施用水稻专用新型肥料促使水稻植株分蘖高峰期延长,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大幅增长;新型肥料处理减氮12.51%、减磷6.67%、减钾6.67%,节省肥料成本184.65 kg/hm~2,同时少施一次穗肥,节省人工成本1 125元/hm~2,尽管各处理小幅减产,但肥料农学利用效率和偏生产力明显提高,净收入总体提高。其中,与常规肥处理相比,活性糖肽肥处理有效穗数提高14.76%,每穗总粒数也小幅增长,增产4.8%,N农学利用效率和N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9.3%和19.6%,P和K农学利用效率均提高21.4%,偏生产力则均增加12.3%,增收2 573.85元/hm~2,减肥、节本、增效、增收效果最为显著。[结论]不同水稻专用新型肥料处理按增效增收效果表现为活性糖肽肥>炭基长效肥>活性增效肥>控失肥>保持性肥料。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劳动力锐减、综合效益低下以及经营主体的改变带来的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复种指数,发展再生稻等高效种植模式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通过温光气象历史数据分析、熟期适中再生性强的优质品种筛选试验和基于机械化栽培条件下再生季留桩高度、肥料运筹方式探索等,在关键技术突破后系统总结优化,构建沿江地区稻-稻周年种植制度下再生稻丰产增效技术并成功示范,进而开展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凌新军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175-175,149
通过品种对比试验,验证各品种在本地的适应性,筛选出了绵油11、绵油12、德油5号是4适合本地栽培的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为大田生产选用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通过对安徽沿江江南轻型丰产栽培核心试验示范区、丰产示范区以及667hm2辐射区典型代表田块进行经济分析和技术经济评价,得出双季稻轻型栽培技术体系中"早直播-晚抛秧"和"双季双抛"两种主体技术模式能显著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节省物化投入,实现产量、效益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展不同放养密度对有机稻株型塑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本地梅鸭每667m2放养20只,杂交鸭每667m2放养15只较为适宜,能抑制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并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池州市贵池区水稻生产概况及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