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图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日本古典园林中的配置植物种类以及日本人对植物选择的偏好。此基础之上,通过抽象图解的方式,对日本园林所运用的植物配置手法进行了现代视角的分析,并总结提出4条植物配置的主要特色:对植物进行造型修剪;“七五三”韵律模式:和动态平衡的构图方式;追求淡雅的色彩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昆山花桥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为例,阐明园林中如何营造环境优美、尺度适宜的物质空间来构筑深层次的公园精神空间,并强调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该案以“三垣二十八宿”为全园主题思想,三垣对应公园三大主景区,二十八宿环园一周。即以“天文知识”为主线构筑花桥公园的精神空间,展开全园文脉。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古典园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艺术精神与性格,并由此体现在园林的风格、布局以及审美情趣上.而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儒、道、禅以及风水的哲学思想对于这些建园因素,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各派思想的精神实质出发,探讨它们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参20  相似文献   
4.
风水理论对于清代皇家陵寝的影响主要在于选址及结构布局,具体体现在山、水、土壤、植被等资源特征及空间结构特征上。另外,从立论的角度来说风水是客观的,但当它脱离了原有的客观基础服务于占卜凶吉,就有了相当的迷信成分。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市昌平路道路园林景观为例,探讨以植物为主的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价值及造景手法,通过与周边环境功能等相协调的植物景观布局、植物配置,强化城市道路景观意象,创造一种“人性交通”空间,达到生态、功能、可持续性发展等兼容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大学校园绿地总体景观是影响校园形象、师生生活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根据李克特(Likert)量表和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一套合理的大学校园绿地总体景观评价因子集,对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绿地景观的各项因子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平均值分析、评价因子检验.结果表明,通过李克特量表、AHP法可以构建比较合理的大学校园绿地总体景观评价因子集,即相互影响的4个一级因子17个二级因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得到比较准确的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评价.  相似文献   
7.
视距作为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景观效果的观赏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视距进行研究,是为了创造更好的视觉体验,弥补同领域研究的不足,同时为今后园林景观的视距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性作品拙政园进行实地调研,从建筑、山石、水体、植物4方面对视距进行了分析,得出设计特点和潜在规律:建筑视距以20~30m是景点与周围景物结合的整体景面的最佳观赏视距;山体的较佳观赏视距在9~23 m;水体控制在7~17 m左右;二维植物景观视距多控制在4 m以内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果树在城市居住区造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和相关案例的调研,从种类、数量、配置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果树在上海居住区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同一小区的不同区住之间果树的应用情况差别很大。宅旁绿地中果树的使用率达到了36%~50%,而中心绿地中果树的使用率只有5%左右。从数量上来看,宅旁绿地中果树应用率为19%-23%,而中心绿地中果树应用率为0.5%~8.2%。万科和宝华花园宅旁绿地中果树的使用率非常接近,分剐为19.2%和23.1%。[结论]利用果树的造景优势,与普通绿化树种共同配置,因地制宜,营造不同的景观氛围,已成为未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试析空间观念与中国古典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创造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本文从中国古代人们的空间观念入手,在历史的溯源中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空间观念及其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普陀山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三大寺的空间形式、空间序列等的分析,了解其中的园林空间构成的规律及所蕴涵的文化因素。并探讨了中国名山园林环境的空间构成,冀望对现代园林的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