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褐腐杨木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与化学成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究褐腐对阔叶材主要材性的影响规律,对杨木边材试件进行室内褐腐培养,为期12周,每周抽样分别测试健康和腐朽木材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并分析其随褐腐程度的变化情况,研究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褐腐程度的加深,木材细胞腔内的菌丝越来越多,纹孔膜和纹孔边缘的细胞壁分别于质量损失率为10%、16%时出现开裂;质量损失率为24%时,细胞壁严重溃烂。褐腐培养时间和质量损失率都对力学性能影响极显著;冲击韧性和抗弯强度的损失率随褐腐程度呈对数函数变化趋势,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的损失率呈线性变化趋势。各力学指标对褐腐的响应速度以及受褐腐影响的程度均呈如下规律:冲击韧性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不同褐腐程度试样中的综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抽出物含量差异极显著,纤维素和木质素差异不显著。腐朽过程中褐腐菌最先主要降解半纤维素,质量损失率为20%左右时,转为以分解纤维素为主。冲击韧性的快速显著降低与半纤维素的降解有关,抗弯强度的变化与综纤维素含量有关,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的线性降低是由纤维素的缓慢降解决定的。总之,在褐腐过程中,木材微观水平上化学成分的降解和细胞壁结构的破坏从根本上导致了宏观力学性能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基于应力波和阻抗仪技术的旱柳内部腐朽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应力波和阻抗仪两种仪器对旱柳行道树内部腐朽情况进行检测,应力波法每个断面采用10~12个传感器,阻抗仪法每个断面测试2~4个方向。结果表明:由应力波断层扫描得到的二维图像和由阻抗仪得到的阻力曲线均能较准确地反映活立木内部腐朽的位置、程度等状况,两者对应关系较好;阻抗仪每个测试方向的平均阻力与相应方向应力波传播速度之间呈现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 r ﹥0.5;每个测试断面上的整体平均阻力与应力波平均传播速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 r =0.817。这为联合两种仪器的检测结果制定一个表征立木腐朽程度的量化指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红松针阔混交林样地(200 m×140 m)为研究区,采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指标对倒木出现前后的林分空间结构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倒木比例占7.15%,且中等径木居多,倒木数量与该树种立木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r=0.816,P=0);从倒木存在形式看,倒木数量为连根拔起>根倒>干折,倒木数量的差异与立地条件、树木生长特性密切相关;倒木使林分整体的混交度增大,角尺度和大小比数减小,但由非参数检验得知差异并不显著;倒木对不同树种空间结构的影响呈现出一定规律性,树种平均混交度的增量与其倒木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 r=0.715,P=0.002),平均大小比数的增量与该树种倒木平均胸径呈显著正相关(r=0.579,P=00.24),与倒木和立木的平均胸径之比呈极显著正相关( r=0.806,P=0)。  相似文献   
4.
多功能轮式集材拖拉机搭载板装置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集材拖拉机发展沿革及目前林业生产作业条件分析,研发一种新型多功能集材拖拉机对目前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集材装置是集材拖拉机最具有特点的主要工作装置,本文对多功能轮式集材拖拉机集材装置(搭载板装置)整体结构进行设计.首先根据集材拖拉机趟载量要求确定搭载板整体结构尺寸,宽度为1 050 mm,长度为1 219 mm,厚度为20 mm.其次对搭载板辅助结构进行设计计算,使用Solid Works三维绘图软件建立搭载板的3D模型.最后基于有限元校核搭载板的强度,得到搭载板在最大压力载荷下的位移云图和应力云图,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搭载板满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小兴安岭某林区在寒冷冰雪作业环境下的云杉、枫桦和冷杉伐根高度、作业坡度和伐根直径等进行调查,利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对测量后的数据进行线性分析.结果表明:采伐后云杉、枫桦和冷杉伐根高度高出规定高度的一倍之多;伐根高度与伐根截面直径的拟合度较其与作业坡度和直径变化率的拟合度低,并且伐根高度与伐根直径变化率存在负相关、与作业坡度存在正相关,说明树木径级不是影响伐根高度的主要因素,反而作业坡度越大,伐根高度越大,直径变化率越大,伐根高度越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