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川香29B、中9B、金23B和Ⅱ-32B 4种籼稻的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MS、N6、NB和NMB 4种基本培养基,2,4-D与KT或6-BA联合使用对籼稻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籼稻在NMB基本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平均诱导率为77.00%~96.00%,其中在NMB中的诱导效果最好,在4种不同基本培养基中愈伤组织总平均诱导率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川香29B、中9B、Ⅱ-32B、金23B.当3.0mg/L 2,4-D与不同浓度的KT或6-BA联合使用对,KT浓度为0.1 mg/L对,川香29B和中9B愈伤组织诱导率高;对于Ⅱ-32B,KT浓度为0.6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6-BA浓度为0.4 mg/L时,川香29B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对于中9B和Ⅱ-32B,添加0.1 mg/L的6-BA最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而对于金23B,无论是添加KT或6-BA都会抑制愈伤组织的诱导.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水稻抗白叶枯病的机制及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基因工程育种等。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初步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世锦B悬浮细胞团转基因体系.利用世锦B成熟种子诱导愈伤组织并悬浮培养,得到生长旺盛的细胞团.将细胞团先在N6Ⅱ培养基上预培养1周,再用农杆菌侵染并在N6Ⅱ培养基上共培养,在含头孢霉素250mg/L、羧苄青霉素250mg/L、潮霉素50mg/L的N6I培养基上筛选,抗性愈伤接入MSIC分化培养基中,成苗后接入MSⅡ培养基中长成植株.抗性植株经PCR鉴定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世锦B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4.
余潮  唐伟中 《江西植保》2000,23(2):63-64,F003,F004
活性氧是生物体内含有氧原子但较分子氧有更活泼化学性质的氧的代产物及其衍生物。植物体内的活性氧主要包括:超氧物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OH)、单线态氧(·O2)及一些脂类过氧化产物(如:R,ROO等自由基及ROOH)等[1、2、3、4]。植物体内活性氧含量过高会给植物带来巨大的伤害。一方面,活性氧可直接攻击核酸与蛋白质,造成细胞功能絮乱。另一方面,过量的活性氧可引发生物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造成对生物膜的损伤。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发现植物在抵御病原菌侵染的过程中也能产生和累积活性氧,引起了人们…  相似文献   
5.
植物在抵御外来病原物侵染的过程中能产生大量活性氧 ,特别是过氧化氢 (H2 O2 )与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 (O· - 2 )。在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发生亲和互作与非亲和互作的过程中 ,活性氧的产生与累积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亲和互作中活性氧产生与累积的速度与程度都明显强于非亲和互作 ;同时寄主植物体内与活性氧代谢相关的酶类活性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研究表明 ,植物抗病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活性氧在植物抗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引起活性氧产生的信号传导等方面介绍植物抗病过程中的活性氧代谢。1 活性氧在植物抗病过程中的作…  相似文献   
6.
吴中伟  朱友林  尚俊军  余潮  邹燕 《江西植保》2001,24(1):30-32,F003,11
植物在与病原微生物共同进化的过程中,发展了一系列拮抗病原物侵染的复杂的防御反应体系。在植物与病原互作中,有大量的基因诱导表达,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参与植物对病原物的防卫生反应,这类基因称之为防卫相关基因(defense related genes),或简称为防卫基因(defense genes)。根据防卫基因表达产物及其功能,可大致分为次生物质合成基因、水解酶和病程相关基因、细胞壁修饰有关基因和清除活性氧的细胞内防卫酶系统基因四大类。从1902年人们发现病原物侵染而引起植物过敏反应起,人们对防卫反应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到目前为止,防卫基因仍然是植保和遗传学家们研究的前沿和重点。  相似文献   
7.
8.
我们利用特定位点扩增片段测序技术(specific-length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SLAF-seq)对籼稻窄叶青8(ZYQ8)和粳稻京系17(JX17)构建的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进行了简化基因组测序。将DH群体测序数据与水稻参考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获得了70 997个在两个亲本中存在多态性的SLAF标签。通过进一步的筛选,我们利用8 940个高质量的SLAF标签构建了该群体的遗传图谱。图谱覆盖12个连锁群,总图距为2 294 71 c M,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为0.26 c M。遗传图谱的连锁群与水稻物理图的相关系数统计显示,除了9号连锁群的相关系数为0.87外,其余的11个连锁群的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表明该图谱的12个连锁群与水稻物理图有很好共线性关系。该高密度图谱的构建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籼、粳差异基因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9.
亚洲栽培稻的籼粳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籼粳分化是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遗传分化的主流。籼稻(Indica)与粳稻(Japonica)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不同,在性状表型、生理生化以及基因组DNA分子水平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籼粳杂种后代表现出强大的杂种优势,因而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1种重要途径。亚洲栽培稻发生籼粳分化的可能机理主要有选择压力、渐渗杂交以及非连锁基因或性状之间的非随机组合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