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构建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克隆文库,研究在红壤蔬菜田上只施用磷钾化肥(PK)、只施氮磷钾化肥(NPK)、施用腐熟有机肥(DNPK)和施用新鲜有机肥(FNPK)等4种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群落多样性及与土壤脲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加有机肥处理(DNPK和FNPK)的蔬菜田土壤的AOB文库和AOA文库OTU数量和Shannon指数高于只施用无机肥(NPK和PK)处理的蔬菜田土壤;DNPK和FNPK处理的土壤优势AOB菌群为多形亚硝化叶菌(Nitrosolobus multiformis),比例分别为88.5%和68.5%,NPK和PK处理的土壤优势AOB菌群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spirasp.),比例分别为54.8%和65.5%;DNPK、FNPK、NPK和PK处理土壤优势AOA菌群均为阿伯丁土壤亚硝化细杆菌侯选种(CandidatusNitrosotalea devanaterra),比例分别为90.9%、84.4%、77.8%和45.2%;施加有机肥处理(DNPK和FNPK)的土壤脲酶活性和氨氧化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都高于只施用无机肥处理(NPK和PK);AOA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土壤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AOB群落多样性与土壤脲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总体来看,有机肥比无机肥处理提高了AOA和AOB群落多样性,且AOA在红壤蔬菜田土壤氨氧化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的菜地严重危害到食品安全,如何治理和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综述了我国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的现状与来源,阐述了物理工程治理、化学治理、农业治理、动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以及综合生态治理等土壤重金属污染降污的修复技术,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我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云南小粒速溶咖啡中百菌清的最佳提取净化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石油醚-丙酮萃取法、固相吸附法及二氯甲烷-丙酮萃取法这3种不同的方法提取净化云南小粒速溶咖啡中的百菌清,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加标回收测定,根据回收率的大小和净化方式的繁简,确定最适宜的百菌清测定方法。[结果]3种不同方法提取净化百菌清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5.3%、111.4%和118.7%。[结论]通过回收率及净化方式的比较可知,可利用固相吸附法对云南小粒速溶咖啡中的百菌清进行提取纯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几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咖啡因含量检测的影响,筛选较优的咖啡因提取方法。[方法]以国标水提取方法为对照,研究乙醇提取、氯仿提取、超声提取和微波提取对咖啡因含量检测的影响,并对较优的提取方法进一步优化。[结果]与国标水提取方法相比,超声提取方法准确度更高,相对误差更小。进一步对超声提取的前处理时间进行优化发现:超声处理45 min以上的咖啡因提取效率与国标方法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综合考虑咖啡因提取效率及处理时间,确定超声提取45 min为该试验最优的咖啡因提取前处理方法,该方法操作更简单、耗时更少、精密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在干旱胁迫下施用生物炭对咖啡苗生长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影响,以正常水分处理(W1: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65%~70%,不施用生物炭;W2: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65%~70%,施用相当于烘干土质量5%的生物炭)为对照,设置不同生物炭处理(D1:不施生物炭;D2:施用量为干土质量的5%)下进行持续干旱与复水的盆栽试验,干旱与复水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持续干旱9 d(DL)、持续干旱13 d(DS)、持续干旱9 d+复水后3 d(DL+R)、持续干旱13 d+复水后3 d(DS+R),分析各器官(根、茎、叶)干物质量、NSC组分含量及其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水分处理(W1)相比,持续干旱9 d时(DL),D1处理咖啡苗叶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NSC比率分别下降22.5%、21.1%和21.1%,根的可溶性糖含量和NSC比率分别显著提高8.7%和62.8%,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和NSC比率分别显著提高22.0%和28.2%。持续干旱13 d时(DS),D1处理较W1处理的根、茎、叶干质量和总干物质量分别下降30.6%、22.2%、34.8%和30.8%,叶的NSC含量和NSC比率分别下降23.7%和16.4%,根的NSC含量和NSC比率分别增加33.8%和57.9%;生物炭处理(D2)较不施生物炭的处理(D1)总干质量增加16.7%,根的NSC含量和茎的NSC比率分别下降18.0%和24.1%,叶的NSC含量和NSC比率分别增加22.8%和15.0%。持续干旱9 d复水后3 d时(DL+R),生物炭处理(D2)对各器官NSC含量恢复作用显著,且与正常水分处理(W1)间无显著差异;干旱13 d复水后3 d时(DS+R),不施生物炭处理(D1)的咖啡苗生长未恢复,而生物炭处理(D2)对咖啡苗恢复作用显著,D2较D1处理的总干质量增加20.3%,叶的NSC含量增加22.7%,根和茎的NSC含量分别下降11.8%和15.3%。可见,施用生物炭是增强咖啡抗旱性和减缓咖啡NSC组分剧烈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生物炭对红壤菜田土理化性质和N2O、CO2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废弃物转化成生物炭还田是近年来推行的固碳减排新技术。我国蔬菜土壤施肥量大、灌溉频繁、温室气体排放量高,然而生物炭对蔬菜土壤理化性质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还少有研究。以南方红壤菜田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0、2%、5%、10%干土)对土壤理化性质和N2O、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蕹菜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以NB0.1(10%干土)处理最大,其余处理间没有差异。蕹菜收获后,土壤pH值、CEC值和持水量(WHC)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升高,与单施氮肥、不施生物炭处理(NB0)相比,蕹菜收获后,生物炭处理土壤NH+4-N含量和氨氧化潜势(NO-2-N)显著降低,NO-3-N含量显著增加,N2O排放显著降低,但CO2排放显著增加。土壤NH+4-N是影响N2O排放的最主要因素,土壤pH值对CO2排放的贡献最大。需进一步研究所涉及的C、N转化过程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湖南洞庭湖区典型蔬菜土壤Cd,Cu,Zn,Pb含量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湖南省潮土土壤背景值相比,土壤Cd,Cu和Zn含量明显富集,Pb含量总体不高。与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1995)相比,洞庭湖区蔬菜土壤以Cd污染为主,其次是Zn和Cu。Pb含量没有超标,其中湘阴县、沅江市、资阳区和赫山区蔬菜土壤环境质量为轻度污染,华容县处于警戒水平,需要修复治理或者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君山区和南县蔬菜土壤为清洁水平,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污染风险高的区域土壤Cd,Cu和Zn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弱。  相似文献   
8.
采用3种不同的萃取方法提取纯化速溶咖啡中的多菌灵,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测定,根据净化方式的繁简和相对标准误差值,确定多菌灵适宜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超声提取的结果相对标准误差最小,可以考虑作为速溶咖啡中多菌灵残留量检测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大棚番茄上施用一种新型的生物肥——植物疫苗,探索解决设施蔬菜普遍存在土壤板结、土壤盐渍化、病害重等问题的有效措施,结果表明,在黄瓜上施用"植物疫苗"具有促进植株生长,使植株健壮,生长势强、提高产量的作用,从苗期到结果期连续施用3次,肥效持续期长,增产达18.3%。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龙须草田间越冬存活率、低温半致死温度、2 ℃和7 ℃下叶绿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保护酶活性的研究,探讨龙须草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12月至翌年1月刈割龙须草的安全越冬率不低于95%,显著高于11月刈割的;3~10 cm的刈割高度对龙须草越冬没有影响;龙须草叶片细胞膜相对电导率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低温半致死临界温度约为-3.5 ℃;与常温相比,叶绿素含量在7 ℃下变化不明显,2 ℃处理48 h后显著下降,减少了53.0%.2 ℃处理24 h的龙须草叶片POD和CAT活性最大,分别高于对照69.9%和90.3%%,而SOD活性变化不大.3种酶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大小顺序为CAT,POD,SOD.复温10 d后7 ℃低温时龙须草和对照无生长差异,2 ℃低温下的龙须草叶色发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