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采用单养模式,连续2年进行室外池塘岩原鲤鱼苗培育生产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鱼苗培育以每667 m2放养水花2万~4万尾效果较好,30 d左右可养成3~4 cm规格,其成活率可达86%。  相似文献   
2.
3.
2004~2007四年内分别进行了池塘培育岩原鲤夏花和鱼种试验。均采用单养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夏花培育以每667胛放养水花鱼苗2万尾~4万尾效果最好,30天左右可养成3cm--4cm规格(夏花),其成活率可达86%以上:鱼种培育,以每667肝放养夏花3000尾~10000尾效果最好,养殖180天,其平均规格可达32g/尾以上,产量较高,成活率可达82%以上。岩原鲤鱼苗的开口饵料为轮虫,在全长3cm前,食物以水中的浮游动物为主,吞食:2cm-4cm为食性转化阶段,转为摄食底栖动物和有机腐屑,对人工配合饲料也具有较高的喜食性。岩原鲤抗病力较强。在做好预防工作的前提下,几年的苗种培育过程中未出现大的病害。  相似文献   
4.
在池塘中将岩原鲤大规格鱼种养殖成尾均重为300g/尾的商品鱼,养殖周期为一年,通过试验得到了岩原鲤池塘成鱼养殖合适的放养规格、放养密度、产量、成活率及饵料系数等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5.
贺红川  任旺 《水利渔业》2007,27(3):57-58
探讨了华鲮的池塘成鱼养殖模式、放养规格及放养密度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养殖过程中,与放养大规格鱼种的养殖模式相比,采取放养4~5?鱼种一次性育成成鱼的养殖模式效果更佳,放养密度为75 000尾/hm2时,在所有试验组中单产最高,经济效益最好;而采取前种模式养殖,在放养规格为26.3g/尾、放养密度为22 500尾/hm2时,获得的单产较高,经济效益也较好。  相似文献   
6.
由于澧水流域水利工程的梯级开发,石门站测验断面的水沙特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受水利工程拦蓄及调控(腾库)影响,中低水位及涨水段含沙量明显减少,高洪下高含沙量量值及出现频次大幅降低;二是不同支流来水的泥沙颗粒粒径不一;三是受石门县城城区河段整治的影响,测验特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含沙量在断面横向分布上的变化),原单沙及单颗取样位置失去代表性。需要重新对单沙及单颗取样位置进行分析,选择最佳的单沙单颗取样位置,满足《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规定"单沙测验方法宜使一类站单断沙关系线的比例系数在0.95~1.05之间"。同时在单样兼作单颗分析水样时,采样方法应满足代表断面平均颗粒级配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池塘养殖白甲成鱼,放养45g,尾以上的规格鱼种养殖一年,个体均重达500g以上,存活率达到92%以上,平均毛产量为543.6kg/667m^2,平均净产量为485.9kg/667m^2,最高毛产量达615.8kg/667m^2,最高净产量达543.1kg/667m^2;水库网箱养殖白甲成鱼,平均产量为58962.8kg/667m^2,最高产量达64632.3kg/667m^2。  相似文献   
8.
正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鲤科,原鲤属鱼类,俗称黑鲤、岩鲤、墨鲤,其体厚、体腔小,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长江中上游特有名贵经济鱼类,野生数量少,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四川、重庆等省市均有开展其增养殖研究。本研究结合重庆本地养殖生产模式,连续4年进行岩原鲤鱼种的室外土池单养培育试验,取得良好效果,研究结果对岩原鲤商品鱼规模化养殖、保护和开发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