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四川紫色丘陵农区坡耕地饲草种植模式及效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把饲草作为主要作物引入耕作制,通过3年3重复随机区组定位试验研究,构建适于四川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应用的粮饲高效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冬季以小麦为主,间套黑麦草、燕麦等冬季饲草,夏季以苏丹草、菊苣等夏季饲草为主的种植模式与对照麦/玉/苕种植模式相比,能够稳定小麦籽粒产量,8~9倍的提高饲草鲜产,提高50%以上的可饲用干物产出,提高粗蛋白产出1倍以上,增加产值30%以上。冬季以小麦为主,间套黑麦草、燕麦等冬季饲草,夏季以苏丹草、菊苣等夏季饲草为主的种植模式能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大幅提高紫色丘陵区旱坡耕地饲料产出,为区域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饲料保障,是适用于该区域的可持续高效旱坡地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不同粮草种植模式对四川紫色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饲草作为主要作物引入耕作制,通过3年3重复随机区组定位试验,研究了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不同粮草种植模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表明:夏季牧草在雨季需刈割多次,造成土壤覆盖度急剧降低,栽种夏季牧草后加大了土壤侵蚀。刈割后再生力较强的墨西哥玉米较再生力较差的高丹草有利于减少土壤侵蚀。在冬季小麦预留空行增种禾本科牧草能在夏季残留大量根系,固定泥沙,显著减少土壤侵蚀。因此,从控制土壤侵蚀的角度考虑,在四川紫色丘陵区发展饲草种植,首先应考虑冬季小麦的空行利用,在栽培夏季牧草时应选择再生能力和分蘖力强的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3.
四川丘陵蚕桑主产区桑园养分管理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地处四川丘陵蚕桑主产区——南充市的桑园养分管理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市桑园氮(N)、磷(P2O5)和钾(K2O)肥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598.5、146.3和122.0 kg/hm2。其中由有机肥提供的氮、磷、钾分别占肥料总投入的24.1%、32.4%、83.3%,说明桑园氮、磷肥主要来源于化肥,而钾肥主要来源于有机肥。主产区桑园施用有机肥的比例为88.2%,所有桑园均施用化肥。桑园N∶P2O5∶K2O养分的施用比例为100∶24.5∶20.4,存在氮磷钾施用不平衡,氮肥投入过量、磷钾肥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重庆不同油菜种植区域土壤类型和地力水平差异较大,这对油菜养分利用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不同种植区域和施肥水平对油菜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可为区域油菜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障重庆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作者利用2008-2016年间重庆31个油菜肥料利用率试验的数据,通过计算肥料和土壤养分对油菜产量的贡献率及肥料的利用效率和增产率,分析不同土壤区域和施肥水平下油菜产量对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重庆油菜无肥区平均产量为 1 283 kg/hm2,紫色土区、石灰土区和黄壤区油菜无肥区产量依次降低。高土壤地力区域油菜产量均高于低地力土壤区域,配方施肥平均产量为2 516 kg/hm2,比习惯施肥高297 kg/hm2,其中石灰土区产量增幅最大(475 kg/hm2),说明通过调整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配方施肥通过减少氮磷用量,有效地提高了氮磷肥的利用效率和增产率。因此高地力土壤会影响油菜氮肥和钾肥的利用率,增加施肥量会降低油菜肥料利用率,但是通过改进施肥方式可以使油菜在增加施肥量后,肥料利用率不降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模拟径流小区随机区组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定量研究了覆盖和耕作方式对玉米全生育期雨水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采取覆盖措施的条件下,雨水土壤蓄积量的顺序为:横坡分带耕作>横坡垄作>顺坡垄作>平作,横坡分带耕作是适用于四川盆地紫色土旱坡地的高效节水农耕措施,平作不利于该区域玉米抗旱稳产.秸秆覆益能够显著提高雨水的土壤蓄积量,提高降雨有效性,是适用于该区域的节水抗旱农艺措施.地膜覆盖增加雨水土壤蓄积量的效果不如秸秆覆盖显著,但地膜覆盖能够减少土壤水的无效的蒸发,在玉米生育前期还能提高地温,促进玉米生长,其增产效果较秸秆覆盖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由于人口增多,耕地面积减少,土壤严重退化及不协调的种养业结构使得四川粮食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的基本情况,并阐述了粮草间套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认为:实行粮草间套作,能显著控制水土流失、改良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肥力,能够提高单位面积农业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因此粮草间套作是适于四川丘陵区持续发展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7.
重庆稻田基础地力水平对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土壤基础地力水平与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进而影响作物对土壤和肥料养分的吸收。研究基础地力与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关系,评价不同地力水平下水稻对土壤和肥料养分利用的影响,为在不同地力下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6—2012年重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水稻"3414"试验,调查每个试验点无肥区(N0P0K0)、无氮区(N0P2K2)、无磷区(N2P0K2)、无钾区(N2P2K0)和全肥区(N2P2K2)处理的产量及秸秆和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重庆不同区域水稻养分吸收量、土壤有效养分利用效率和依存率以及肥料回收率、农学效率,采用指数及线性拟合、基础地力产量分级方法评价基础地力对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重庆不同区域稻田基础地力产量5.40—6.45 t·hm~(-2),基础地力等级处于低和中低等级的(4 t·hm~(-2)和4—5 t·hm~(-2))样本数为63,占总样本量的25.6%。随着稻田基础地力等级的提高,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也随之不断增加,高基础地力等级稻田其有机质和碱解氮也相对较高,p H过低可能是低基础地力等级稻田(4 t·hm~(-2))的限制因素。重庆水稻施氮磷钾肥增产率分别为18.5%、5.2%和3.9%,在相同的施肥水平下,随着基础地力等级的提高,水稻氮磷钾肥料回收率分别下降6.9%、4.5%和3.1%。基础地力产量与土壤有效氮利用效率、土壤养分依存率存在正相关,说明较高的基础地力会促进水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而基础地力与氮肥回收率、肥料农学效率呈负相关,说明高基础地力会降低肥料的利用效率。基础地力与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养分利用效率和磷钾回收率相关性不强,但与相应氮指标能够达到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说明基础地力对氮的反映能力高于磷钾。【结论】高基础地力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对土壤养分的吸收量,但对肥料养分的利用效率下降。在高基础地力条件下,施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和地力提升作用有限,应限制肥料的投入。  相似文献   
8.
通过重庆市2013—2016年油菜施肥协作研究,得出油菜减量增效集成施肥技术是调节土壤酸碱性、制定好施肥配方、确定好施肥方法、注重高含量复合肥和新型肥料的施用等。通过施肥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油菜产量,增加收入,减少污染,达到减量增效目的,从而实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为油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南川区低产田占总耕地面积超过10%,主要有志留系、蓬莱镇组、遂宁组和须家河组,分别占低产田的59.87%、10.00%、8.35%和7.46%;土属主要为粗骨性水稻土、粗骨性黄泥土、棕紫泥土、红棕紫泥土、冷沙黄泥土、灰棕紫泥土和矿子黄泥土,分别占低产田面积的44.91%、16.15%、10.00%、8.35%、7.08%、5.43%和4.93%;主要土种为扁沙土、红石骨子土、瘦沙土、冷沙土和石骨子土,分别占低产田的17.52%、16.99%、10.44%、9.77%和7.46%。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重庆市稻油轮作区存在施肥不当导致肥料利用率低、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这制约了水稻和油菜的健康生产。土壤养分状况与肥力评价是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据。本文在重庆稻油轮作区南川、永川和合川典型样田进行耕层土壤样品采集,并测定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及速效氮磷钾等20个养分指标来表征土壤肥力,同时采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聚类分析,将所有样本的IFI值(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值)分为5个等级并进行土壤肥力评价。结果表明,三个稻油轮作区土壤酸化严重,有机质和总磷及有效磷含量较低,总氮、碱解氮、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及绝大多数微量元素丰富,但有效硼含量缺乏。因子分析显示有效硼、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交换性钾、有效磷、pH和交换性钙是影响重庆稻油轮作区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值IFI的聚类分析表明,重庆稻油轮作区土壤肥力表现为南川>永川>合川,且南川以中高肥力为主,永川和合川以低肥力为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