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为明确替代猎物对日本刀角瓢虫人工饲养的效果,以烟粉虱卵为对照,研究了地中海粉螟卵和米蛾卵对日本刀角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米蛾卵的日本刀角瓢虫存活率为17.16%,发育历期显著延长,雌虫寿命显著缩短;饲喂地中海粉螟卵处理的存活率为77.82%,雌虫寿命显著延长。瓢虫幼虫期和成虫期营养对成虫产卵能力有明显影响:幼虫期饲喂地中海粉螟卵,成虫期分别饲喂米蛾卵和地中海粉螟卵,产卵量极显著降低(分别为64.45粒和53.82粒);幼虫期饲喂地中海粉螟卵,成虫期饲喂烟粉虱卵,产卵量(539.10粒)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幼虫期饲喂烟粉虱卵,成虫期分别饲喂地中海粉螟卵和米蛾卵,产卵量极显著降低(分别为59.30粒和71.38粒)。因此,米蛾卵不适于日本刀角瓢虫饲养,地中海粉螟卵可作为瓢虫幼虫期饲养的替代猎物。  相似文献   
2.
不同杀虫剂对甜菜夜蛾和小菜蛾的田间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的杀虫剂防治甜菜夜蛾和小菜蛾,对15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甜菜夜蛾试验结果表明,10%溴氰虫酰胺、30%茚虫威和50%丁醚脲防治效果较好且药效持久,药后7 d 防效均在91%以上。小菜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茚虫威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3 d、7 d 的防效分别为87.58%、90.14%。  相似文献   
3.
黄色黏虫板对设施番茄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设施大棚条件下测定比较了黄色、绿色、蓝色、红色、紫色和粉红色等6种不同颜色的黏虫板对烟粉虱成虫的诱集效果,并设置黄板高度和密度不同处理,研究了黄板对烟粉虱成虫诱集量的影响及对烟粉虱成虫种群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黏虫板颜色对烟粉虱成虫的诱集效果影响显著,黄色黏虫板对烟粉虱成虫的诱集量最高,其他依次为绿色黏虫板蓝色黏虫板红色、紫色和粉色黏虫板。悬挂高度对黄色黏虫板的诱集量影响显著,番茄冠层上部15cm、冠层和冠层下部15cm处黄板诱集量显著高于冠层上部30cm和冠层下部30cm处的诱集量。黄板对温室内烟粉虱成虫种群具有明显的控制效果,悬挂密度0.06、0.09、0.12片·m-2黄色黏虫板后的第8周,对烟粉虱成虫种群的控制效果分别达54.18%、67.29%和80.01%。因此,黄板诱杀可用于控制设施大棚烟粉虱成虫种群。  相似文献   
4.
日本刀角瓢虫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日本刀角瓢虫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和功能反应,并通过田间笼罩试验评价了日本刀角瓢虫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日本刀角瓢虫成虫和各龄幼虫均可捕食烟粉虱各虫态,其中单头瓢虫雌成虫对烟粉虱卵、1~4龄若虫的日均捕食量分别为640.8粒和514.4、306.0、136.1、70.4头;单头瓢虫1~4龄幼虫对烟粉虱卵的日均捕食量分别为57.8、133.7、403.7、660.9粒;瓢虫雌成虫对烟粉虱卵的功能反应模型属HollingⅡ型,瞬间攻击率(α)为1.0144,处理猎物时间(Th)为0.000 7,单只雌虫每日最大捕食量(1/h)为1 366.78粒;在田间笼罩实验中,释放瓢虫后的第6周,与对照相比,每株释放1、3、5对瓢虫对烟粉虱成虫的控制效果分别达55.31%、73.25%和84.33%,对烟粉虱卵+若虫的控制效果分别达53.82%、83.14%和91.79%。  相似文献   
5.
2017年1月9—12日和2月21—24日,在南平建瓯、三明将乐、三明三元、福州闽侯、龙岩新罗以及漳州龙海等6个地区,调查了大棚和露地烟粉虱越冬寄主及种群密度,以期明确福建省露地及设施蔬菜烟粉虱越冬规律,为烟粉虱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共记录烟粉虱越冬寄主6科16种,主要包括栽培蔬菜花椰菜、番茄、茄子以及阔叶类杂草龙葵、小飞蓬、辣子草和胜红蓟。在露地花椰菜上,烟粉虱越冬虫口密度1月份显著高于2月份;花椰菜采后残株上的越冬虫口密度显著高于莲座期和花球形成期。在温室大棚中,休耕大棚中越冬虫口密度显著高于生产大棚。无论是蔬菜还是杂草,温室大棚中的越冬虫口密度显著高于露地。烟粉虱各虫态均可在各地温室大棚和漳州露地越冬,而在南平和三明等温度较低的地区以卵和伪蛹在露地越冬。在蔬菜上发现越冬烟粉虱有MEAM1隐种和MED隐种,温室大棚中两隐种数量分别为57只和111只,温室大棚可能有助于MED隐种定殖。室内耐寒性测定证实卵和高龄若虫比低龄若虫以及成虫更耐寒,烟粉虱在花椰菜、龙葵和辣子草上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83.7%、79.3%和81.6%,世代发育历期分别为18.9 d、16.7 d和18.8 d,龙葵和辣子草是烟粉虱适宜的越冬杂草寄主。综上,烟粉虱可在福建省露地越冬,温室大棚加重了烟粉虱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从罹病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上分离的虫生真菌(菌株FZ-01)的分类归属及其生物防治的潜力,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防治潜力进行评估。结果发现:菌株FZ-01为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该菌株在马铃薯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适应温度和酸碱度范围较广,可耐高温(35℃)和酸碱(pH4~10);孢子萌发速率快(5 h)且萌发率高(>90%);菌株致病力测定表明分生孢子浓度为1.0×107 cfu/mL时,对烟粉虱(MEAM1)成虫致死中时间(LT50)仅为2.75 d,接菌4 d时致死中浓度(LC50)仅为2.69×104 cfu/mL。综上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FZ-01对烟粉虱具有十分优良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诱集植物防治烟粉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择性试验,研究烟粉虱的寄主选择性差异,进而开展诱集植物筛选及其对烟粉虱诱集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明显嗜好黄瓜,然后依次为甘蓝、番茄、茄子、豇豆、四季豆、西葫芦、丝瓜,对毛豆、苘麻和辣椒的嗜好性较差;毛豆田间作黄瓜作为诱集植物对烟粉虱成虫的诱集效果达90.2%,防治效果为82.83%。配套施药试验结果表明,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0%烯啶虫胺水剂、10%联苯菊酯乳油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能有效控制诱集植物黄瓜上的烟粉虱成虫,药后7d防治效果分别达82.72%、78.71%、67.39%和74.34%。  相似文献   
8.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虱螨脲是目前生产上防治草地贪夜蛾的主要杀虫剂,为评估其抗性风险,以福建省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抗性汰选品系选育基础上,采用数量遗传学域性状分析法并结合交互抗性测定,进行草地贪夜蛾对上述两种杀虫剂的抗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非连续汰选11代和10代后,草地贪夜蛾对甲维盐(F11)和虱螨脲(F10)的抗性倍数分别达30.57倍和11.35倍;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403和0.555,且前半段筛选的抗性遗传力都远大于后半段;药剂在室内对草地贪夜蛾致死率为50%~90%时,对甲维盐和虱螨脲抗性倍数上升10倍需要汰选8~15代和6~12代。交互抗性测定显示,甲维盐汰选品系对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虫螨腈无交互抗性,对茚虫威和乙基多杀菌素存在一定交互抗性。虱螨脲汰选品系对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茚虫威、虫螨腈和乙基多杀菌素均无交互抗性。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对甲维盐和虱螨脲存在快速产生抗性的风险,但可通过与无交互抗性药剂轮用来延缓抗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芋疫霉菌快速、准确的PCR检测技术,为芋疫病流行规律监测和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芋疫霉菌与其他疫霉菌种类Ypt1基因序列差异,设计了1对芋疫霉菌PCR检测特异引物PCOF/PCOR,并对该引物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应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在优化的反应体系与扩增条件下,PCOF/PCOR引物能特异性地从芋疫霉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1条172 bp的条带,而其他供试病原菌均无扩增条带。在25μL PCR反应体系中,PCOF/PCOR引物对芋疫霉菌基因组DNA的检测灵敏度为100 pg,而以疫霉菌Ypt1基因通用引物ph1F/Yph2R为第一轮引物,PCOF/PCOR为第二轮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能检测到10 fg芋疫霉菌基因组DNA,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 000倍。采用巢式PCR,可从芋疫病发病的叶片和未显症叶片组织中检测到芋疫霉菌,检出率分别为100%和57.5%。【结论】所建立的巢式PCR可应用于芋疫霉菌的快速、特异和高灵敏度检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吡虫啉汰选法,对烟粉虱种群进行了连续14代的抗性筛选。结果显示:在筛选初期(1~6代),吡虫啉抗性增长较为缓慢,从第8代起抗性增长速度加快,到第14代时抗性达到8.64倍,且毒力回归方程中的斜率由1.772降低为0.838。此外测定了烟粉虱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性,结果显示:抗性种群的CarE和MFO活性分别是敏感种群的2.35和1.20倍,表明CarE和MFO活性增强是烟粉虱对吡虫啉抗性增加的重要原因;而两个种群间GSTs活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