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2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绒螯蟹扣蟹的耗氧率和窒息点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扣蟹的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明显提高,体重3g-5g的扣蟹2.5℃时耗氧率仅为0.0706,20℃时为0.338,30℃时为0.427并且规格越大,耗氧率越低。不同规格和蟹窒息点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变化不大,平均为0.24mg/L。  相似文献   
2.
中华绒螯蟹育苗期水质初报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一中华绒螯蟹苗苗期间水质的跟踪检测,分析了育苗宝中水质变化特点及提前蓄水的积极作用,并提出适宜的布苗密度为30万只/m^3左右。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迅猛发展。为探索华南地区一年养三茬虾的安全养殖模式,本文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早放苗、高密度、小规格、高位池养殖模式,应用生物水质调控技术,平均放苗量375尾/米2,养殖周期90天左右,饲料系数1.25,平均成活率65%,平均养成规格8克/尾,平均单产1.78千克/米2,实现高产高效目的。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养殖排污水循环处理系统由轮虫净化池、沉淀净化池、反冲式物理过滤装置和生物净化池组成。物理过滤系统主要是通过水流的反冲式流动,使大量的污物停留在系统的下层,利于从系统中排除;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低值、高效的化学絮凝剂;生物净化主要是通过细菌、微藻和轮虫等生物群落综合处理来实现。经净化的养殖污水可进入虾池循环使用或排放外海。  相似文献   
5.
张威  丁茂昌 《水产科学》1998,17(6):41-42
营口地处辽东湾东北岸,海岸线全长96km,有辽河、大清河等河流入海,海域水质肥沃,是鱼虾洄游、繁殖生长的天然场所,渔业资源比较丰富。我市拥有渔船4608艘,在近海捕捞的水产品产量占海洋捕捞产量的89%。因此,近海捕捞生产在全市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  相似文献   
6.
以一座576m^3水体育苗室进行工厂化河蟹育苗生产为例,剖析了从Sao状幼体Ⅰ期(Z1)至Ⅴ期(Z5)及大眼幼体期(M)饵料投喂量及河蟹幼体变态生长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幼体的生长和投饵及影响Z5至M期变态率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测得河蟹幼体各变态期平均体重分别为0.050,0.138,0.411,0.900,2.298mg和6.890mg,各期的平均日投饵率分别为194%,107%,123%,1  相似文献   
7.
丁茂昌  徐锟  张威 《水产科学》2000,19(2):38-39
近十年来河蟹养殖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虽然人工育苗产量逐年提高,增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对河蟹健康养殖技术与管理的研究却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尤其是1龄蟹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河蟹养殖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茂昌  徐锟 《水产科学》1999,18(2):40-42
近年来,河蟹养殖做为一个新兴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稻田养蟹发展最为突出,但亦存在不少问题,为此,需要认真分析全省河蟹养殖现状,找出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河蟹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现仅就我省河蟹养殖技术和市场销售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1现状...  相似文献   
9.
凡纳滨对虾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又名南美白对虾、万氏对虾、白脚虾,自然分布于东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于1988年和1991年先后2次引进凡纳滨对虾,并于1992年完成了实验室条件下幼体培育工作(张伟权等,1993)。1998年以后,随着凡纳滨对虾育苗技术的成熟,育苗产量逐年提高,如今全国凡纳滨对虾养殖产量已达到50万t以上。虽然我国是世界养虾大国,但是我国目前凡纳滨对虾还没有一个品牌虾苗。现有的凡纳滨对虾人工繁育技术模式,基本上都是在黑暗环境下进行,水环境很难控  相似文献   
10.
河蟹人工育苗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蓄水池及其处理、亲蟹暂养、布苗方法、幼体培育一整套河蟹育苗高产技术,在576m^3水体中大眼纪估312.5kg,单位水体出苗量540g/m^3;蚤状本Z1变大眼幼体平均或活率达到28.6%,发现一种可疑病原菌。大眼纪体最适培育 10万尾/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