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3篇
园艺   2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稻—四季豆—马铃薯"吨粮万元田"种植模式是指春季(早稻)种植超级稻并采取免耕栽培技术,秋季种植蔓生型四季豆,冬季在四季豆收获后,不用犁耙田即在畦面上采取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一年三熟,平均每亩产粮1 019.7 kg,总产值10 204.16元,实现每亩"吨粮、万元"的高产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常规甘蔗套种马铃薯模式基础上,继续增加一季套种作物——甜、糯玉米,形成了甘蔗—马铃薯—玉米冬春连套作种植模式。从理论上分析该模式的可行性,总结关键栽培技术,即采取甘蔗行距加宽,马铃薯选用早熟品种并覆盖地膜,玉米选用早熟、矮秆甜糯玉米品种并育苗移栽和覆膜栽培。从应用效果看,该模式比甘蔗常规套种马铃薯增收33 311.55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取裂区设计法,研究玉米定向栽培条件下,半紧凑型玉米太平洋98的种植密度与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施肥量间及其交互作用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当施肥量为每667 m2纯氮少于25 kg时,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用量达30 kg时,产量下降,但下降不显著;当施肥量在较低密度(每667 m23 500株)时,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但在密度较高(每667 m24 000株以上)且纯氮用量增至30 kg时,产量开始下降,但下降也不显著。处理A2B3(每667 m24 000株、纯氮25 kg)所得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628.6 kg。  相似文献   
4.
沪旱优3号杂交稻在广西试验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沪旱优3号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育成的耐旱杂交稻新组合,2005~2006年在广西进行一系列的试验示范,文章根据试验示范结果,介绍沪旱优3号在广西的表现:经济性状好,产量较高,耐旱、耐寒性强,米质优,适宜多种种植方式;并对沪旱优3号在广西种植的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粮食稳产高产的基础取决于土壤肥力和施肥技术。从来宾县的土壤肥力现状出发,采取建立良好的农田排灌条件,深耕改土,施用有机肥,冬种蔬菜及绿肥,稻草还田等地力培肥措施,结合配方施肥的科学施肥方法,使吨粮田得以持续稳定高产。  相似文献   
6.
青蒜是群众喜爱的蔬菜之一,其正常的栽培季节在广西中部是10—12月,采收期在翌年的1—4月。青蒜反季节栽培指盛夏或初秋播种,特别是6—7月播种,9—10月采收上市,此时上市的青蒜价格高,经济效益好。近两年,笔者于6月底—7月上旬指导种植了105亩青蒜,均取得成功,平均产量为2150公斤,亩,产值为6450元,亩,其栽培管理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进行超级稻品种的合理搭配,双季种植超级稻和采取免耕栽培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大面积试验示范推广,探索超级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应:每公顷年平均产量16452kg,其中,早稻8884.5kg,晚稻7567.5kg;比普通杂交稻每公顷(两季)增产2374.5kg,增加产值4511.55元,免耕节支1872元:两季每公顷总共增收6383.55元。  相似文献   
8.
耐旱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自然干旱条件下,对从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引进的6个耐旱水稻品种在来宾市兴宾区、武宣县同时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耐旱性和抗病力有一定差异,其中P116在两个试验点的产量表现最稳定,各产量构成因素、耐旱性均表现较好,其穗颈瘟的感染率也较低,建议扩大试验示范并逐步在干旱地区推广种植;P175在所有参试品种中耐旱性表现最强,在受旱程度较严重的兴宾区试验点产量表现最高,其穗颈瘟的感染率也较低,建议在干旱地区进一步试验示范,并逐步扩大推广种植;P117在武宣县试验点产量表现最高,在兴宾区试验点也比对照增产,但该品种对穗颈瘟抗性较差,是所有参试品种中穗颈瘟感染率最高的品种,建议在非稻瘟病区作进一步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9.
木薯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间试验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仅施氮,磷肥料,木薯的N/K,K/Mg比例失调,产量不高;若氮磷,钾或氮,磷,钾,镁配合施用,则N/K比减小,K/Mg比增大,产量明显提高,提倡钾肥与镁肥的配合施用,在干旰等不良气候条件下,对木薯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黄恒掌 《农技服务》2012,29(1):16-17,19
介绍了玉米/辣椒—水稻—蔬菜种植模式及该种植模式的优势,并利该模式进行了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每1 hm2年平均产粮15160.5 kg,粮食产量与水稻—水稻—蔬菜模式基本持平,产值增加62 196.3元,纯收益增加46 546.8元,边际成本报酬率达3.97,新增纯收益率60.5%,实现"吨粮万元"目标,经济效益明显。该模式适于南方双季稻区应用,尤其适用于类似来宾市春、秋干旱频繁发生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