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小型谷物干燥机主要由进料系统、干燥仓和风机系统组成,利用暖风、冷风在干燥仓的循环对流实现干燥和缓苏。文章介绍了利用Pro/E软件的建模功能建立小型谷物干燥机模型,并针对运行情况进行运动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设备操作简单、结构精巧、效率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农用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影响的多维评价:方法与实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中国农用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的产权特征,综合耕作地块状况、土地权属构成和规模经营程度三方面要素,构建涵盖地块、农户和村组的多维耕地细碎化评价体系,对典型土地整治项目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土地整治提高了耕作地块规模,改善田间基础设施,案例区田块细碎化评价值由0.45下降到0.40,细碎化程度由一般降低为轻度;2)通过土地整治增加了耕作便利程度,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案例区经营细碎化评价值由0.91下降到0.71,细碎化程度由严重降低为轻度;3)由于案例区在整治中未进行大范围土地权属调整,故权属细碎化状况未发生显著改变,权属细碎化评价值由0.23下降到0.22,细碎化程度由较轻降低为轻度;4)为进一步提升土地整治效益,应积极推动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扩大农地规模经营比例,彰显"土地整治+"综合效果,共同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规范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建设和土地整治相关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重大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综合分析了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内涵,提出了相应的风险评估过程,并采用PSR模型建立了风险评估体系。研究认为:(1)重大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在项目的立项论证、建设实施和管护运营等阶段均能以不同形式存在,风险评估应根据项目各管理阶段的重点任务及特征,系统分析土地整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2)风险评估过程应包含风险调查、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化解四个程序;(3)基于PSR模型的风险评估体系可反映出土地整治社会稳定风险的产生、传导、作用和控制过程,可为重大项目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提供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4.
以统一工程建设形式和刚性工程建设标准为引导,以规整化和硬质化为目标,以高强度工程建设为手段的传统土地整治,虽在稳定耕地数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亟待转型。江南水乡作为现代化进程与传统农业冲突最为剧烈的地区,通过生态型土地整治实现生态改善、景观提升的需求更为迫切。该研究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按照“景观格局评价-土地整治功能分区-廊道格局优化-斑块基质优化”的总体思路,基于空间聚类算法及最小阻力模型等GIS方法,选取典型项目提出了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方案。通过规划实施可在保证农业设施得到改善前提下新增人工湿地面积1.24hm2,水系廊道连通度和环通度分别提升55.43%和454.95%,实现项目区景观生态安全指数提升35.56%。该研究可为丰富土地整治规划方法,探索土地整治生态转型路径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影响评价指标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分析土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影响评价的指标适用性,综合现有研究成果,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和村域土地权属信息,基于景观指数视角选择27项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数据来源、数据类型和粒度水平下土地整治前后的耕地细碎化状况,探讨了可有效表征项目区耕地细碎化变化的景观指标。研究结果如下:1)受基础数据类型、分析方法选择及空间格网粒度等因素的影响,项目区尺度下耕地细碎化的评价结果存在较大差异;2)基于矢量的景观指数对耕地细碎化的表征能力较强,但考虑到评价指标的全面性,仍需结合栅格数据计算,在项目区尺度粒度以10 m为宜;3)常用的景观指标应用于耕地细碎化评价存在内涵重复、方法依赖、粒度敏感和结果歧义等问题,可有效表征耕地细碎化程度的景观指标包括斑块个数(number of patches,NP)、平均斑块面积(mean patch size,MPS)、边界密度(edge density,ED)、斑块密度(patch density,PD)、斑块面积变异系数(patch siz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PSCOV)和香农均匀度指数(Shannon’s evenness index,SHEI)共6项;4)土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程度改善效果明显,表示地块数量、形状不规则程度的指标有所降低,NP、PD和ED分别降低了997、0.16和141.73;而表示地块规模和空间分布均衡性的指标有所增加,MPS、PSCOV和SHEI分别增加了0.118 hm~2、23.56和0.004。因此,在进行耕地细碎化景观指数评价时应注重基础数据的选择,筛选适宜指标,确定合理粒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Ward系统聚类的中国农用地整治实施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科学分析当前中国农用地整治的实施特征和空间格局特点,厘清实施状态与规划目标的协调状态,该文基于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信息,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整治强度、整治潜力和整治难度3项指标,采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2006-2012年中国农用地整治实施状况进行综合分区,并结合既定的规划目标,对实施状态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整治强度区主要位于华北平原、三江平原、长江三角洲等传统农区;高整治潜力区主要位于青甘农牧区、黄土高原区等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高整治难度区主要位于秦巴山地和云贵高原等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2)研究期内中国农用地整治实施状态可划分为"中高-低-中"(Ⅰ类)、"中-中低-中"(Ⅱ类)、"中高-中高-中高"(Ⅲ类)、"低-中-高"(Ⅳ类)和"高-中低-中"(Ⅴ类)等5种类型,其中以Ⅲ类最为集中,Ⅰ类和Ⅱ类次之,Ⅳ类、Ⅴ类数量较少且分布零散。3)从实施状态与整治规划的协调性看,实施现状与规划确定的农用地整治重点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以及基本农田整治重大工程等重点任务,均存在一定偏差;从与表征经济发展、粮食生产、土地整治活动的分区对比来看,区域差异不甚明显,整治重点尚不突出。该研究成果可为中国土地整治规划评价和宏观制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项晓敏 《江西农业学报》2014,(7):118-123,127
基于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目标及任务,将PSR分析框架引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中,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评价模型,以长沙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PSR分析框架的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具备较强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可依据评价目标有针对性地选取评价指标;(2)模糊综合评价法可有效弥补因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不足,体现了规划实施过程的模糊不确定性;(3)2006~2010年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总体实施情况较好,基本实现了规划的预期目标,但在土地整治、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及社会影响方面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