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空气质量问题是近些年来广受关注的问题,尤其对国际性盛会冬奥会而言,举办地的空气质量也是其能否举办成功的重要评估标准。为评估冬奥会举办地近6 a空气质量状况及动态变化环境相应机理,该研究收集了2014年以来3个冬奥会场馆所在地(北京延庆、奥体中心和河北张家口)的空气质量数据,分别分析了3个监测点的6个空气质量指标(CO、NO2、O3、SO2、PM2.5、PM10)的浓度动态,并结合2016年奥体中心的气象数据分析了6个指标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张家口空气质量相对最佳,PM2.5达标率均在80%以上,但春季大颗粒物污染仍需治理;2)2014-2019年3个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尤其张家口SO2从37.50 μg/m3(2014)降至11.06 μg/m3(2019),但截至2019年奥体中心NO2仍高于国际标准,气体污染物仍是其治理的重点;3)CO和NO2日变化呈“U型”,O3和SO2为“单峰型”,CO、O3、SO2季节变化明显。各空气质量指标的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为CO-太阳净辐射(Rn)、NO2-太阳净辐射(Rn)、O3-空气温度(Ta)、SO2-空气温度(Ta),其中风速(Ws)与各空气质量指标呈负相关关系;6个指标年最大值(7.6 mg/m3、155.5、186.9、68.4、373.2 μg/m3和465.5 μg/m3)均出现在Ws<1 m/s时;然而,由于各空气质量指标的来源及彼此转换,各空气质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强于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石砾参数对土壤水流和溶质运移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水流和溶质运移一直是土壤学研究的热点,溶质运移理论主要应用于地下水污染、污染物运移、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等方面。溶质主要通过优先流和基质流进行运移,影响溶质运移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土壤结构、质地、水力传导率、体积质量、初始含水量、根系、石砾等。石砾作为土壤质地中的一个分级单位,与溶质运移关系较为复杂。本文综合介绍了石砾基本内涵以及石砾对土壤水流和溶质运移影响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石砾内部参数(石砾覆盖度、含量、粒径、空间异质性等)和外部参数(根石结构、干湿冻融、耕作等),指出目前研究主要量化土壤表面及土壤表层石砾参数对水文效应、土壤侵蚀、入渗以及径流的影响,然而石砾参数对溶质运移影响研究不够系统,石砾参数与溶质运移关系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对土壤深层石砾研究缺乏;归纳了石砾参数研究技术手段及模型;探讨了目前石砾参数对土壤水流和溶质运移影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土壤溶质优先迁移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详细分析了土壤内部普遍存在的水分运动——优先迁移现象,系统综述了土壤结构和质地、土壤初始含水率、林木根系、石砾、降雨强度、灌溉模式等影响因素。最后简要总结和探讨了溶质优先迁移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鹫峰地区林木根系和石砾对土壤水分运移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质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林木根系和石砾形成复杂的综合体系,为量化根系和石砾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文中以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原状土柱穿透试验分析根石结构对水分运移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深度0~40cm范围内,随着根系体积和干重的增加,水分运移速率增加,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88;石砾含量增加时,水分运移速率呈现降低趋势,显著性不强,相关系数为0.73,即:根石结构对土壤水分运移影响较复杂,水分运移速率与根系体积和干重呈正相关关系,与石砾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长春市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数量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研究了几种不同利用方式(包括城区街道、城区广场、城区公园、近郊菜地、近郊耕地)表层(0~20cm)土壤中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黑碳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与菜地和耕地相比,城区(即街道、广场、公园)土壤中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黑碳均存在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6.
以鹫峰山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e]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槽式人工模拟降雨机,建立面积为9.45 m2(2.1 m×4.5 m)的坡面人工径流小区,运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进行产流产沙试验,分析不同降雨强度下侧柏林与荒坡对照区产流、产沙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强度下,侧柏地开始、结束产流时间均大于荒坡;当降雨强度为0.42 mm/min时,1.0m×1.0m侧柏地开始、结束产流时间与荒坡差异明显,最大差值分别为67、58 s;3种降雨强度下,侧柏地的产流率、产沙率均小于荒坡;1.0m×1.0m侧柏人工林产流率、产沙率均小于1.5m×1.5m侧柏地,产流率差异较小,产沙初期产沙率差异明显,最大值为200 g/min.说明侧柏可作为坡面防止水土流失的可育树种.  相似文献   
7.
道路绿化带内大气PM_(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道路绿化带对大气PM2.5质量浓度变化的影响,在靠近五环路的北京市东升公园观测不同林带内PM2.5颗粒物的浓度变化,分析林带内外的PM2.5浓度变化特征以及植被结构配置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PM2.5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基本一致,有明显的起伏,峰值出现在早上8:00和下午18:00,谷值出现在下午16:00左右;林内PM2.5浓度相比道路降低了10.49%,相较于纯林,混交林对PM2.5的阻滞作用更好。气象条件是影响PM2.5浓度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范围内,PM2.5质量浓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大。林带宽度对PM2.5的阻滞作用比较复杂,在0~20m林带宽度内,PM2.5浓度呈现上升趋势,在20~50m处,PM2.5浓度呈现下降趋势,50m外趋于稳定。单位面积三维绿量与PM2.5浓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