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根据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22个代表站1960—2000年逐日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以及日照时数等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各相关气象因子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12℃日数大部地区呈弱增加趋势,降雨量和雨日呈减少趋势,中部以南地区的日照条件向降低小麦抗病能力的方向转化;贴近度分析表明,塘沽一天津一保定以南地区秋季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的气候条件是最适宜或适宜小麦赤霉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3.
望都县苹果幼果期日灼病的发生情况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中旬在望都县万亩苹果基地抽查3个套袋苹果品种,调查果实日灼率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套纸袋的"富士"和"斗南"日灼率为11%和14%,套塑料膜袋的"王林"日灼率为26%。对气象资料分析发现,7月5日和6日的高温、强日照天气可能是导致此次苹果日灼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预防苹果日灼病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贵阳喀斯特地区夏旱强度指数变化的多尺度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夏旱变化的周期特征和突变点,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方法]利用1951~2004年共54a8个站6~8月日降水量资料,计算了贵阳喀斯特地区夏旱强度指数。采用Morlet小波函数,时贵阳喀斯特地区夏旱强度指数时间序列进行了小波分析。[结果]贵阳喀斯特地区夏旱强度指数序列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和突变点,夏旱强度指数存在22a的周期特征;2~3a的周期震荡也很明显;并且存在着2a的主周期。[结论]根据主周期进行预测,干旱程度将加重。同时,还分析了夏旱的分布特征、形成的环流形式和物理因子。  相似文献   
5.
肖杨  王冠  袁淑杰  于飞 《农学学报》2021,11(5):91-96
为了预先掌握葡萄各生育期棚内温湿度环境,从而让农户有充足时间调整大棚管理措施,降低气象灾害风险,利用2018年11月—2019年6月大棚内外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天气类型下棚内温湿度与棚外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并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棚内逐小时温湿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棚内温湿度与棚外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长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晴天和多云大棚内外要素之间相关系数大多在0.3以上,棚内气温与棚外要素的相关性更高且最大相关系数超过0.9,阴天相关性较低;棚内逐小时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模型的R2多在0.5以上,气温模型预报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SME)≤3.7℃、平均绝对误差(MAE)≤2.9℃,空气相对湿度模型预报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13.3%、平均绝对误差≤10.6%。所得模型填补了该地区大棚葡萄各生育期温湿度预报的空白,为田间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贵州辣椒渍涝灾害气象指数保险业务的开展,降低农户受渍涝导致的经济损失风险,根据笔者制定出的渍涝等级标准处理贵州省84个国家气象站30年间降水量数据,得出各站点各级渍涝灾害频率,以及各站点的纯保险费率。利用克里金差值绘制出各级渍涝灾害频率分布图以及纯保险费率分布图,可以明显看出受渍涝灾害影响较大的辣椒种植地区主要集中于西南部以及南部部分区域;受渍涝灾害影响较小的辣椒种植地区主要在贵州西部、北部以及东部部分区域。纯保险费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在贵州西南部以及东南部分地区,当免赔额不同时纯保险费率会有较大差距。辣椒渍涝气象指数保险在贵州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不仅可以降低农户受渍涝灾害损失的风险,还能促进贵州辣椒产业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了高等农业院校非农业气象专业农业气象学课的教学改革、农业气象学学科发展的问题。农业气象学的教学改革应从理顺教学内容、突出本学科精华入手 ,并要加强实验环节 ,丰富实验内容。既要加强与友邻学科的联系 ,又要保持自身特色 ,是农业气象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为设施菊花光温调控、精确管理和目标控制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对设施菊花定植后植株生长指标和设施内小气候光温指标的持续观测,采用累积辐热积(TEP)法建立光温条件对设施菊花生长发育影响模型。结果表明:累积辐热积与菊花净增株高(NPH)、净增茎直径(NPD)、净增叶面积(NPA)和净增叶片对数(NLI)的生长模型分别为NPH=87.23/[1+63.62×exp(-0.02TEP)]、NPD=0.01TEP+0.042 7、NPA=0.093 1TEP-3.923和NLI=19.9/[1+116.8×exp(-0.021TEP)],累积辐热积与净增株高和净增叶片对数的生长模型符合Logistic模型,与净增茎直径和净增叶面积的模型符合线性关系。设施菊花从定植初始指标(株高10cm、直径0.3cm、4.5对真叶)至收获时达秀级别标准(长度约90cm,茎粗约6.5mm,真叶21.5对左右)需累积辐热积320~350 MJ/m~2。在水肥满足情况下,综合考虑菊花累积辐热积需求,合理进行设施光温调控,达到预期成熟收获标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1957—2018年天津市蓟州区地面常规气象观测站逐日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及43个区域站从建站到2018年逐小时气温和降水等资料,应用五日滑动平均法、熵值法、线性加权综合法和普通克里金插值法,进行了天津市蓟州区柿树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及区划。结果表明:萌芽期重度低温冷害发生频率为10%~61%,主要发生在北部;中度低温冷害发生频率为20.5%~27.0%,南部较高;轻度低温冷害发生频率为10%~61%,北部较高。花期重度冷害的发生频率为11.4%~30.4%,从南部到北部逐渐增高;中度低温冷害发生频率为37.9%~51.2%,东北部较高;轻度低温冷害发生频率为19.5%~42.7%,中部较高。果实生长期重度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为5.4%~18.2%,南部较高;中度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为7.7%~20.5%,南部较高;轻度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为16.6%~20.8%,中部和东部较高。农业气象灾害从东南平原向西北山区逐渐变轻,与蓟州区柿树实际种植区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分析气象环境要素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为该喀斯特区域土壤水分的预报、生态环境恢复以及农业产业化的优化布局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贵州喀斯特区域10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2011—2015年逐日土壤水分、降水量、气温、地表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资料,针对不同农业气候区逐日土壤水分持续上升且气温持续上升或下降两个不同时段,分析气象要素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1)气象要素对土壤湿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其滞后时间为10~30d。(2)降水、气温、地表温度为影响土壤水分变化的最主要因子,与土壤水分相关系数为0.66~0.95;风速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较弱,相关系数0.40,相对湿度、辐射的相关系数仅在气温下降时期0.60。(3)气温越高、累计降水量越小,则累计降水滞后时间越短,但气温和地表温度滞后时间越长。(4)研究时段内累计降水大于22.4~135mm(气温持续上升)或11.2~54.7mm(气温持续下降)时,其余气象要素的变化不能改变土壤水分的上升趋势。(5)不同农业气候区气象要素与土壤水分关系模型绝大部分5%,误差较小,较准确反映了气象要素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论]贵州省喀斯特区域10cm逐日土壤水分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存在滞后性,而气象要素对土壤水分变化的滞后时间、相关系数的差别,主要原因是农业气候区、气象要素、逐日土壤水分变化阶段不同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