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3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肥增效技术是在作物物产的条件下,通过施肥技术集成与创新,调整耕作制度,改进施肥方法,减少化肥施用量,不仅可以提高施肥效益,而且还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最终实现农业节本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化肥减量增效的必要性,探讨了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相似文献   
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渔业生物近缘种及产地的判别由形态学深入到了蛋白质和DNA水平。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经应用于水生生物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色谱、免疫学判别以及蛋白的电泳、DNA的序列分析、PCR-RFLP、RAPD、AFLP、SNP、SSRI、SSR、Real-Time PCRs、pecies-specific primer PCR和PCRlab-on-a-chip等)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在把握了这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渔业生物近缘种及产地的判别由形态学深入到了蛋白质和DNA水平。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经应用于水生生物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色谱、免疫学判别以及蛋白的电泳、DNA的序列分析、PCR-RFLP、RAPD、AFLP、SNP、SSRI、SSR、Real-Time PCRs、pecies-specific primer PCR和PCRlab-on-a-chip等)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在把握了这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不同养殖类型池塘藻类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4—9月对3种养殖类型池塘[养殖过程投饵的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N1R7)、不投饵料的背角无齿蚌高密度(N4R6)、低密度(N1R3)养殖池塘]的藻类群落结构和水体理化因子(温度、p H值、浊度、透明度、溶解氧、总固溶物、盐度、电导率、电阻率)定期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共镜检出藻类7门58种,其中绿藻35种、蓝藻11种、硅藻8种、甲藻1种、隐藻1种、裸藻1种、金藻1种;N1R7池塘中优势种为微囊藻、色球藻、四尾栅藻、蹄型藻等;N4R6池塘中藻类优势种种类较多,为微囊藻、色球藻、鱼腥藻、螺旋藻、双对栅藻、单生卵囊藻、小球藻、尖针杆藻等;N1R3池塘中优势种为微囊藻、色球藻、鱼腥藻、小球藻等;各池塘藻类生物量总体呈逐月增加趋势,变化范围为细胞数2.02×106~27.20×106个/L;3种池塘中藻类生物量总体上呈N1R7N4R6N1R3的趋势,而其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N1R3N1R7N4R6的趋势;调查期间,温度、p H值呈逐月增加趋势,而浊度总体上呈N1R3N1R7N4R6的趋势;各池塘藻类生物量与水体浊度、温度、p H值等水质因子呈显著正相关;饵料投喂可引起养殖池塘的富营养化和藻类尤其是蓝藻的快速增殖;养殖池塘藻类群落结构和水质因子的变动明显受到养殖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的专用指示生物"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镉(Cd~(2+))的毒性效应,研究了Cd~(2+)对钩介幼虫(24 h,平均壳长0.25 mm)、稚蚌(5 d,平均壳长0.27 mm)和幼蚌(6 months,平均壳长50 mm)的急性毒性,并针对Cd~(2+)积累的靶器官——鳃,分析了幼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成蚌(48 months,平均壳长85 mm)DNA损伤(OTM)对Cd~(2+)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Cd~(2+)对钩介幼虫24 h半效应浓度(EC50)为0.001 8 mg·L~(-1),对稚蚌和幼蚌96 h EC50分别为0.004 7、4.5 mg·L~(-1);Cd~(2+)浓度0.05 mg·L~(-1)和0.5 mg·L~(-1)暴露组MDA含量随时间延长呈降低的趋势,MDA含量变化与Cd~(2+)浓度之间不相关(P0.05);OTM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呈升高的趋势,OTM变化和Cd~(2+)浓度之间表现为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5)。研究认为,钩介幼虫和稚蚌有作为Cd~(2+)的灵敏受试物种的潜力,幼蚌和成蚌适于Cd~(2+)污染的监测与评价,OTM可作为Cd~(2+)污染预警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利用Agilent7500ce型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研究了18种元素(Na、Mg、K、Ca、Zn、Mn、Fe、Al、Cu、Cr、Co、Ni、As、Se、Mo、Ag、Tl、Pb)在背角无齿蚌5种组织(外套膜、闭壳肌、足、鳃和内脏团)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鳃中元素的浓度最高,内脏团和外套膜次之,足和闭壳肌中较低。Ca、Mn、Mg、Zn、Al、Cu、Ni、As和Se9种元素浓度均在鳃中最高,Na在外套膜中浓度最高,K在足中浓度最高,Fe和Pb在内脏团中浓度最高。元素负荷量的绝大部分存在于重量较大的鳃和内脏团中,但近50%的Na却积累于外套膜、闭壳肌和足中。背角无齿蚌不同组织或器官对元素的积累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显微观察椭圆背角无齿蚌原肠胚期的受精卵、双壳期的钩介幼虫、成熟的钩介幼虫以及刚脱落稚贝的形态特征,并统计研究了钩介幼虫寄生在黄颡鱼鳃丝上发育到刚脱落稚见过程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椭圆背角无齿蚌的钩介幼虫在常见淡水双壳类中属大型;钩介幼虫寄生发育到稚贝的生物学零度为8.89 ℃,有效积温为86.39 ℃·d;寄生前后,稚贝的壳长和铰介线长生长显著(P<0.01),壳高变化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背角无齿蚌组织中的元素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Agilent7500ce型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研究了18种元素(Na、Mg、K、Ca、Zn、Mn、Fe、Al、Cu、Cr、Co、Ni、As、Se、Mo、Ag、Tl、Pb)在背角无齿蚌5种组织(外套膜、闭壳肌、足、鳃和内脏团)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鳃中元素的浓度最高,内脏团和外套膜次之,足和闭壳肌中较低。Ca、Mn、Mg、Zn、Al、Cu、Ni、As和Se9种元素浓度均在鳃中最高,Na在外套膜中浓度最高,K在足中浓度最高,Fe和Pb在内脏团中浓度最高。元素负荷量的绝大部分存在于重量较大的鳃和内脏团中,但近50%的Na却积累于外套膜、闭壳肌和足中。背角无齿蚌不同组织或器官对元素的积累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2013年10月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养殖基地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养殖池塘中发生以丝状蓝藻假鱼腥藻为绝对优势种的隐形水华。对该假鱼腥藻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测定了其生境水体的温度、pH值、溶氧量、电阻率、电导率、总固溶物含量、浊度、透明度、盐度共9项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发有效的中华绒螯蟹产地判别技术,本试验以辽河水系和长江水系4个不同产地(盘锦、洪泽湖、兴化和梁子湖)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统一使用第三步足为试样,研究了Na、Mg、Al、K、Ca、Mn、Fe、Cu、Zn、Sr、Ba、Tl等12种元素"指纹"的产地差异性。结果显示,4个产地中华绒螯蟹间Na、Mg、Al、K、Mn、Fe、Cu、Sr、Ba、Tl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出与各产地关联较大的元素分别为:盘锦,Fe、Mn、Al、Na、Cu、Ba、Zn和K;洪泽湖,Mg、Sr和Tl;兴化,Ca、Mg、Sr、Tl、K和Zn;梁子湖,Fe、Mn、Al、Na、Cu、Ba。判别分析所得到的4产地正确判别率达100%。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元素"指纹对不同/相同水系中华绒螯蟹产地判别均具有实用潜力,为今后的大范围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