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农学   20篇
  2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丁红茶加工工艺试验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苦丁茶嫩梢进行手工及配套机械加工工艺研究。对设计的5种苦丁红茶的工艺流程得出的苦丁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及内含成分检测评定,结果表明: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烘干、萎凋-漂杀-冷却脱水-揉捻-渥堆-烘干的茶叶品质较好,其理化检测TR/TF值分别为30.3和25.8,与红茶品质接近;感官审评总体评价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2.
介绍小叶条形苦丁茶的采摘技术、加工技术的方法及关键。  相似文献   
3.
4.
翠片茶,呈扁形,目前是贵州高档绿茶中最有影响的产品之一。其典型代表湄江翠片采摘细嫩,制工精细,色泽嫩绿,平直光滑,匀整油润,板栗香、嫩香显,汤色黄绿明亮,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匀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微型茶机特别是多用机的发展,在实际生产上翠片茶的加工逐渐形成了人机结合的工艺流程,即杀青和二炒由机械完成,最后采用人工辉锅。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试验通过加工流程为:鲜叶——〉晒青——〉凉青——〉做青(摇青,凉青)——〉杀青——〉揉捻——〉做型(双锅曲毫机)——〉干燥,这一工序试制贵州特色青茶,以黔湄412品种鲜叶为原料,做青工艺采用两次摇青,所得成品茶已达到青茶特有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申东  何萍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1):139-141,146
详细介绍了湄江翠片茶各种工艺组合,并根据制茶原理,分析了制茶因子对湄江翠片的品质影响,通过分析对比,找出了湄江翠片比较合理的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7.
贵州小叶苦丁茶(以下简称苦丁茶)属木犀科女贞属植物,贵州绝大部分县市都有,以遵义、仁怀、绥阳、湄潭、台江、雷山、独山、丹寨、大方、纳雍、织金、安顺等地方产量较大,其它县市也有,民间饮用甚为广泛。  相似文献   
8.
海马宫茶现代制茶工艺及茶树品种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东  王彤 《茶叶通讯》2001,(4):14-16
海马宫茶 ,是贵州省大方县的地方名茶 ,具有 2 0 0多年的历史 ,采制工艺特殊 ,茶叶品质独具一格。恢复和发展该茶生产 ,对丰富我国茶类品种和促进茶叶市场的繁荣 ,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该茶在工艺上采用了黄茶的制作技术 ,具黄茶品质风格。但其传统加工工艺存在不足 ,特别是变色工序 ,需经过二次以上的长时摊渥 ,不仅时间过长工效很低 ,在气温高时如夏秋季节茶坯容易出现劣变现象。因此 ,很有必要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 ,寻找出一种最合理的制茶工艺和适宜制造该种茶的茶树品种。我们特对此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  相似文献   
9.
湄江翠片自史创以来.经过了60多年的变迁,其加工工艺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近年来,随着名优茶机械化的发展.湄江翠片的加工工艺也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在过去传统工艺时期,用于制造翠片茶的原料是以少毫的湄潭苔茶为主,故脱毫工序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0.
采用FA、FB、FC 3种施肥方式及空白对照FD,研究福鼎大白茶(Camellia sinensis cv.Fuding-dabaicha)在不同施肥方式下的生化成分及花香绿茶品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处理鲜叶氨基酸总量顺序为FB>FA>FC>FD,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1%、18%、14%;茶氨酸总量顺序为FB>FC>FA>FD,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2%、6%、3%;感官审评总分顺序为FB>FA>FC>FD,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9、1.6、0.6分;花香绿茶主要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总量顺序为FB>FA>FD>FC,FB、FA分别比对照增加了8.58、2.99个百分点。3种施肥方式中,FB最有利于转化和积累茶叶氨基酸、香气物质等生化成分,提高绿茶的花香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