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17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高原的人为开荒及其对加速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通过野外考察和不同时期的航片解译,对30年来,陕北黄土丘陵区及其典型小流域的人类开荒活动作了重点调查研究,并根据所取得的初步资料,结合流域的侵蚀特征及库坝淤积情况,分析讨论了开荒活动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及其对侵蚀产沙的影响,为深入探讨人为活动与加速侵蚀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引起洞穴侵蚀的主要因素的探索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青年协会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青年科技协会组织的全国青年水土保持与黄土高原治理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1月15日至18日在农业科研城——陕西省杨陵镇举行。来自全国16个省市和自治区的44个科研、教学和政府部门的8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91篇,内容涉及水土保持和黄土高原治理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即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黄土地区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50%。强度流失区和中度流失区分别占流失面积的20%和30%,其余为轻度流失区。导致土壤侵蚀发生的主导因素是大陆性气候和起伏悬殊的地形,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加剧了现代土壤侵蚀。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土壤侵蚀的影响因子和形成原因,对本区土壤侵蚀分区和区域特征进行探讨,并结合各区自然条件和侵蚀特点指出了搞好水土保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口镇—龙门区间黄土高原的开荒扩种进行综合分区,并估算其侵蚀产沙增加量,从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开荒扩种的区域分异特征及其与侵蚀分布的对应关系,为确切评价人类活动的生态效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土壤的洞穴侵蚀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运用区域对比的方法,从类型特征、地理分布和形成机制方面,分析讨论了洞穴侵蚀的基本特点和形成原因。文中作出了各种洞穴形成演化的示意图和黄土高原洞穴侵蚀略图,分析探讨了洞穴侵蚀的地理分布和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洞穴侵蚀是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类型。是沟蚀发生的重要环节和胚胎。洞穴侵蚀发育与黄土的疏松结构和节理裂隙密切相关。它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以黄土高原典型黄土带和六盘山以西地区最为发育。并通过分析其危害和成因,为研究沟蚀发生、发展规律和洞穴侵蚀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最强烈地区出现于年降水量为400mm左右的水蚀风蚀交错地带,本区气候变化剧烈,植被稀疏,土壤侵蚀全年进行,为典型的脆弱生态环境区。春季风蚀强烈,夏秋暴雨侵蚀频繁,两者交替进行,相互促进,年均侵蚀模数多在10000t/km2以上,境内的晋陕蒙煤田开发区为强烈侵蚀的中心,又为黄河下游河床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鉴于治黄和煤田开发的紧迫需要,神木试区即设于该地区,建立该试区进行环境整治的试验示范研究具有广泛的实际指导意义。综合分析神木试区的优势和劣势。以小流域为单元,探讨工副业与农业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农林牧副业生产走向商品化,走向市场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围绕子午岭天然次生林区土壤侵蚀与生态环境演变关系的研究主题,着重讨论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典型调查和定位观测相结合,分析研究植被的破坏与恢复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通过建立大型径流场,动态监测不同地形部位林地与开垦地的土壤侵蚀演变过程,包括降雨、径流、入渗和侵蚀量的变化,细沟侵蚀和浅沟侵蚀的演变,土壤侵蚀与土壤退化的演变,坡、沟侵蚀的演变;同时结合进行野外人工降雨试验,林地和开垦地小气候对比观测等。初步建立了一整套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体系,在黄土高原残留林区建立了土壤侵蚀与生态环境观测站,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10.
在野外调查与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六道沟及其相邻流域降雨、径流、气温、风力等气候因素及地面组成物质特征对侵蚀产沙的影响。认为暴雨强度大,疾风多、植被少,地面组成物质复杂松散,以及不良的土壤理化特性,是该区侵蚀产沙特别强烈的根本原因,该区的侵蚀具有复杂多样的特殊性,在时间与空间上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地面物质粗、产沙量大、是粗沙的主要产区;掌握侵蚀特点,控制风沙直接入沟,入河及坡耕地的改造,防治沟头,沟壑崩塌,扩大草灌,发展多样性农业为治理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