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为探究可减轻水稻幼穗分化期低温胁迫的技术途径及其生理生态机制,本研究以超级杂交早稻品种淦鑫203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灌水方式和水层深度,即日排夜灌,灌溉水深4~5 cm(H1)、日排夜灌,灌溉水深8~10 cm(H2)、深水灌溉,保持水深8~10 cm(H3)3个处理,以稻田湿润处理,水层0~1cm为对照(CK),研究幼穗分化期遭遇低温条件下不同灌水方式和水层深度对双季早稻有关温度、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期间,不同灌水处理后叶片温度、土层温度和冠层温度较CK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H2增温效果最好;低温期间各处理稻株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细胞间CO2浓度(Ci)、叶片气孔导度(Gs)均逐渐降低,以H2降低幅度最小;受低温影响,各灌水处理抗性酶活性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H2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幅度、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幅度均低于其他处理,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上升幅度低于其他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高;各灌水处理均可达到增产效果,其中以H2效果最佳,遭遇低温明显的2014年第一播期和2015年第二播期H2较CK分别增产5.66%和4.80%;产量结构上,各灌水处理较CK在单株有效穗数、穗长、结实率、千粒重上均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其中H2效果最好。综上,日排夜灌8~10 cm水深是增强早稻幼穗分化期抵御低温最为有效的农艺措施。本研究结果为制定抵抗水稻幼穗分化期低温的农艺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桶栽方式,以超级杂交早稻品种(淦鑫203)、超级杂交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为材料,于穗分化初期设置不旱不涝(对照CK)、轻旱不涝(T11)、重旱不涝(T2)、不旱轻涝(T3)、不旱重涝(T4)、重旱轻涝(T5)、重旱重涝(T6)、轻旱轻涝(T7)和轻旱重涝(T8)处理,分析各处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净光合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1)"旱"、"涝"及"旱涝急转"使超级杂交早、晚稻单株产量不同程度下降,早稻T1、T2、T3、T4、T5、T6、T7和T8单株产量分别比CK降低8.89%、21.42%、8.33%、12.04%、19.65%、31.23%、15.39%和17.29%,晚稻分别降低6.21%、15.06%、7.77%、11.53%、17.40%、20.85%、13.46%和11.70%,早、晚稻以T2和T6处理产量下降较多,尤其T6处理产量降幅最大,表明单纯前期轻旱(T1)和后期轻涝(T3)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单纯前期重旱(T2)和后期重涝(T4)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大,T2比T4对产量的影响更大,且重旱重涝处理下水稻单株产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叠加减产效应。产量构成上,早、晚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较大幅度降低了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二次枝梗数,各处理对产量构成的影响规律与单株产量大致相同。(2)早、晚稻"旱"、"涝"及"旱涝急转"等处理结束初期与CK比较,其茎、叶干物质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早、晚稻成熟期T6处理穗干物质量分别比CK下降33.40%、19.88%,表现为穗型变小。(3)"旱"、"涝"及"旱涝急转"使早、晚稻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降低,其中早、晚稻均以T6处理的SPAD值降幅最大,且与CK一直呈显著性差异。(4)至抽穗期,早、晚稻叶片净光合速率均以T6处理最低,分别比CK下降37.57%、10.17%。研究结果说明,生长前期重旱后期急转重涝对早、晚稻成熟期穗部干物质量及总干物质量的影响最大,重旱重涝急转表现为叠加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3.
双季早稻氮素亏缺补偿效应的形成及其生理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双季早稻氮素亏缺补偿效应的形成及其生理机制,采用桶栽方式,以超级杂交早稻品种淦鑫203为试验材料,于氮素亏缺敏感期分蘖期,设置5个氮肥处理:T0(各生育阶段均不施用氮肥,即空白对照)、T1(各生育阶段氮肥按常量分配)、T2(分蘖期氮肥亏缺后幼穗分化期不恢复供氮)、T3(分蘖期氮肥亏缺后幼穗分化期常量恢复供氮)和T4(分蘖期氮肥亏缺后幼穗分化期倍量补偿供氮),比较各氮肥处理稻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单株分蘖数、成穗率和净光合速率、SPAD值、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内源激素含量、根系伤流量等有关生理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T4单株产量与T1十分接近,补偿指数CI=0.99,无显著差异,呈现出等量补偿效应。与T1相比,T4叶片净光合速率、SPAD值、NR和GS活性均能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随着生育推进,至补偿后期,T4该4项生理指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氮素亏缺补偿效应。至补偿后期,氮素补偿处理的T4和T3稻株叶片脱落酸(ABA)含量显著低于T0、T1和T2,以T4最低,生长促进类激素之和(GA3+IAA+ZR)与生长抑制类激素(ABA)比值则显著高于T0、T1和T2。氮素亏缺补偿后第10天根系伤流量以T0最低,T4、T3均高于T1,且T4与T1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至补偿后期,T4单株分蘖数及成穗率高于T1、T3。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双季超级杂交早稻分蘖期氮素亏缺补偿效应的形成,有助于诠释水稻氮素亏缺补偿效应形成的生理机制,为水稻氮肥施用不当时进行追补及双季早稻高产稳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作物叶片δ~(13)C和δ~(15)N值与其水分和氮素吸收利用关系密切,旱涝急转是华南地区、长江流域夏季频发的一种气象灾害。为了探明该气象灾害下双季杂交稻水分和氮素吸收利用特点,以超级杂交稻品种淦鑫203(早稻)和五丰优T025(晚稻)为材料,采用桶栽方式,于自然条件下"旱涝急转"常发生时段,即稻株穗分化期,设置"不旱不涝"(T1)、"干旱不涝"(T2)、"不旱淹涝"(T3)及"旱涝急转"(T4)等不同水分处理,考查叶片δ~(13)C、δ~(15)N和叶片干物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双季超级杂交稻倒2叶δ~(13)C和δ~(15)N在不同水分处理下存在较大差异。早稻T4结束初期倒2叶δ~(13)C值最高,波动最大,T1总体表现为上升状态,波动最小;晚稻T4结束初期倒2叶δ~(13)C值最高,波动较剧烈。早稻T1、T3倒2叶δ~(15)N值先降低而后缓慢上升,T4显示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总体上,T4与T1、T3之间呈相反的变化,T2倒2叶δ~(15)N值一直较高,表明一定干旱条件下氮同化比率较高;晚稻T2、T3倒2叶δ~(15)N值先降低而后迅速上升,T4与T2、T3之间基本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不同水分处理下双季稻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存在较大差异,早、晚稻均是T4最低,T1最高,其中早稻T4与T1、T2、T3差异显著,晚稻T4与T1、T3差异显著,早、晚稻T2、T3、T4较T1分别下降4.12%、1.62%、31.08%,16.07%、8.53%、27.07%,说明水稻穗分化期"旱"、"涝"及"旱涝急转",尤其是"旱涝急转"使叶片受损,叶片干物质积累能力下降,水稻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T2、T4比T3叶片干物质质量下降更多,说明一定程度的"涝"比"旱"及"旱涝急转"对双季稻叶片损伤更轻。本研究结果为水稻抗旱、耐涝品种选育和抗逆栽培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电工电子课程在具体的操作上存在较高的要求,翻转课堂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将翻转课堂应用于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能为学生理解和掌握该学科提供帮助。基于此,文章对翻转课堂在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氮水平下晚稻抽穗扬花期低温的产量及生理差异,以3个晚稻品种黄华占、荣优225、H优518为材料,设置低氮,N1;正常氮,N2;高氮,N3;超高氮,N4 4个处理。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3个品种不同氮肥处理的单株产量以N2处理最高,且H优518的单株产量最高,其次为荣优225,黄华占最低;3个品种在N1处理下的产量均最低,主要是单株有效穗较低导致的;不同品种N3、N4的单株产量低于N2是由于结实率较低所导致。3个品种穗部干物质积累N3处理较N2处理均有不同幅度上升,其中以H优518上升幅度最小。低温后,N2处理的包颈率以黄华占最高。低温来临后,3个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也表现出类似特点。正常氮处理下,H优518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上升幅度最小,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最大,但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H优518降幅最小。晚稻在抽穗扬花期遇低温时产量会降低,少施氮肥虽可使水稻株产生一定的抗性效应,但产量依然最低,高氮或超高氮会使植株抵抗力严重下降,导致产量降低,且不同品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旱涝急转"对水稻稻米品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超级杂交早稻品种(淦鑫203)为材料,采用桶栽方式,分别于分蘖期和幼穗分化初期设置"不旱不涝"(CK)、"干旱不涝"(F1,T1)、"不旱淹涝"(F2,T2)及"旱涝急转"(F3,T3)等处理,分析了稻米品质和产量指标。结果表明,分蘖期"旱涝急转"对稻米品质影响总体较小,仅稻米垩白度较CK下降较为明显,其余稻米品质指标与CK间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幼穗分化期"旱涝急转"则显著降低整精米率、粒长和胶稠度,降幅分别达20.05%、9.70%、29.35%,各处理间直链淀粉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旱涝急转"处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CK分别增加5.64%和20.39%,而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均不同程度下降;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不同水分胁迫下超级杂交早稻单株产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旱涝急转"处理较CK单株产量分别下降30.27%和43.37%,分蘖期处理主要为每穗总粒数和单株有效穗数下降,幼穗分化期处理主要为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下降。总体上,幼穗分化期"旱涝急转"较分蘖期"旱涝急转"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及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几内亚比绍共和国位于非洲西部,大陆部分北接塞内加尔,东、南邻几内亚,西濒大西洋。国土面积36125km2,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除东南隅为平缓丘陵是热带森林地带外(博埃山海拔300m,为全境最高点),其他地区均为海拔100m以下的平原。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  相似文献   
9.
以超级杂交晚稻品种五丰优T025为材料,以叶面喷清水作对照(CK),设置叶面喷施0.1%(P1)、0.3%(P3)和0.5%(P5)3个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处理,研究双季晚稻抽穗扬花期遭遇低温条件下提前喷施磷钾肥对水稻叶温、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期间,不同叶面肥处理叶片温度较对照均有所提高,其中P3处理增温效果最好。低温胁迫下各处理稻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不同程度降低,以P3处理降幅最小,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及气孔导度等也均呈现类似变化特点;低温下各处理MDA含量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以P3处理最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低温来临后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SOD活性、POD活性总体上表现为CK最高,P3最低,而CAT活性则以CK最低,P3最高;低温胁迫下喷施叶面肥处理均能不同程度提高黄熟期植株尤其是穗部干物质量,达到减缓产量降低的效果,其中以P3处理最佳,遭遇低温明显的2015年第二播期(7月1日播种)水稻产量比CK高14.04%;产量结构上,各处理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等均较CK明显改善。说明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是增强双季超级杂交晚稻抽穗扬花期低温抵御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