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会存在缺陷.景观设计是一门艺术,它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现代景观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对于寻找能够表达当前的科学、技术和人类意识活动的形式语言的设计师来说,艺术无疑提供了最直接最丰富的源泉.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波普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  相似文献   
2.
昆虫病原线虫和共生细菌培养系统中噬菌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紫外照射、温度、pH、盐度诱导五株溶源性共生菌株Xenorhabdus和Photorhabdus同时测定斯氏和异小杆属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24,S.carpacapsae ALL,S.feltiae English,S.feltiae SN,Heterorhabditis bacterophora H06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是否存在感染共生细菌的噬菌体。结果未发现噬菌斑,说明实验菌株在实验诱导条件下以及昆虫病原线虫固体培养系统中不可能诱发噬菌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初生型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及嗜线虫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细菌分别与异小杆线虫属(Heterorhabdltis)和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昆虫病原线虫互惠共生。这类昆虫病原细菌在稳定生长期分别产生两种形态各异的胞内晶体蛋白。本文回顾了这类蛋白的研究历史和最新的研究进展,特别是胞内晶体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同时讨论这种晶体蛋白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4.
昆虫病原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细菌产生的2种胞内晶体蛋白CipA和CipB已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中进行稳定表达,为进一步提高该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确定工程菌摇瓶培养的最适条件,研究了多种无机离子、装液量、培养基初始pH值、诱导前添加葡萄糖等因素对工程菌摇瓶发酵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10 mmoL/L Mg2+和15 mmoL/LPO43-,调节初始pH值至7.2,装液量为25mL(250mL摇瓶),诱导前添加10g/L葡萄糖时,Cip蛋白的表达量可明显提高,发酵条件优化后CipA和CipB的表达量达到了39%和41%。  相似文献   
5.
农用地等级监测指标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农用地等级质量监测,实时获取农用地等级质量信息是实现农用地可持续开发利用和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在已有农用地分等定级指标体系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指标易变性分析选出引起农用地等级质量变化的易变性指标,进一步分析导致易变性指标变化的驱动力,并结合当前相关指标或驱动力因子的监测技术现状,筛选出了能够直接或间接监测并评价农用地等级质量的监测指标,建立了农用地等级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并针对各种指标提出了相应的监测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充分考虑了驱动力的区域差异性,构建的监测指标体系也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相应的监测方法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绿色农产品基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和完善绿色农产品基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是实现农产品安全的根本保障。研究依据基地认证者、规划者、生产者3种评价主体实际需求,分别引入污染潜在风险指标和经济状况指标,建立面向不同评价主体需求的多种主导因子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定量评价,最后以北京大兴区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地与工矿企业距离、与居民地距离等潜在污染风险对基地适宜性限制大,且不同评价主体下建立不同指标体系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利用GIS功能可提高效率,评价结果可视化程度好,具有很强的  相似文献   
7.
不同覆被类型林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差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法研究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3种林地土壤不同土层的微生物区系差异性,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覆被类型林地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相对生物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极显著或显著减少,以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土壤的垂直差异较为显著;土壤各类细菌相对生物量也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林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均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是真菌,分别占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的69.92%-77.08%和20.64%-30.01%;细菌则以假单胞细菌为主,占细菌总生物量的26.80%-38.38%.针阔混交林0-20 cm和20-40 cm土壤微生物和细菌相对生物量均极显著大于阔叶林和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土壤真菌相对生物量均显著大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0-20 cm土壤细菌多样性大于阔叶林和针叶林,而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20-40 cm土壤细菌多样性则大于针叶林.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共生性和病原性及其相关基因近年来的研究概况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可能的共生因子和昆虫毒性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农业生产条件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采用农户水平调查统计和经济学货币值分析方法,确定了内邱县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经济损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数学模型预测了2010年内邱县农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游娟 《福建茶叶》2016,(11):301-302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民族色彩,茶叶英语名称习语也是如此。茶叶英语名称习语有很多是可以直译的,但含茶叶名称的习语是不能进行直译的,对于一些茶叶名称中的词是一定不能直接望文生义地乱译,否则会出现翻译失误,造成双方产生误会。减少翻译误差最有效的途径是能正确认识和看待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深入学习研究英语中含茶叶名称习语中隐藏的深刻文化和民族寓意,将这种名称习语当做社会文化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融入到中文氛围中。文章将从文化视角出发探讨目前社会中茶叶英语名称习语的翻译,并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希望能为茶叶英语名称习语的翻译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