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22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由大斑突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和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引起的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是玉米生产上重要的叶部真菌病害,本研究旨在建立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田间分布和有性生殖研究提供技术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玉米大斑病菌(登录号MAT1-1:GU997138和MAT1-2:GU997137)和小斑病菌(登录号MAT1-1:X68399和MAT1-2:X68398)交配型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2种病原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特异性引物,采用单因素法对引物的退火温度以及扩增程序中延伸时间和循环数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建立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并对2种病原菌的交配型多重PCR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检验。同时,对田间采集的129株玉米大斑病菌和194株玉米小斑病菌单孢菌株的交配型进行多重PCR检测,以明确建立的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和设计的交配型特异引物StMAT01-2F/R、StMAT02-3F/R、ChMAT01-3F/R和ChMAT02-2F/R可分别扩增出MAT1-1、MAT1-2型菌株大小为816、132 bp(大病斑菌)与490、136 bp(小病斑菌)的特异性目的条带。25 μL多重PCR扩增体系:2×Multiplex PCR Mix 12.5 μL,引物各10 pmol,DNA模板100 ng,退火温度为57.2℃(大病斑菌)和55.0℃(小斑病菌),35个循环。该多重PCR对玉米大斑病菌MAT1-1、MAT1-2型单孢菌株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1、0.01 ng基因组DNA,而对玉米小斑病菌MAT1-1、MAT1-2交配型的检测灵敏度均为0.1 ng基因组DNA。该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对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特异性很强,能够很好地区分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相应的近缘种和14株其他真菌菌株。不同地理来源的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该多重PCR能够准确地检出129株玉米大斑病菌和194株玉米小斑病菌的交配型,且检测结果与随机抽取的菌株杂交验证结果完全吻合。【结论】构建的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田间分布和监测及有性生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水稻抗性基因Pi对福建省稻瘟病菌优势菌群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和布局是实现水稻抗瘟持久化的关键因子之一。为明确水稻24个抗性基因在福建省的抗病性及其应用前景,【方法】首先分别采用全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和CO39近等基因系来鉴定2012-2015年间从福建省各稻区种植的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上采集的347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的生理小种类型和致病型,再测定24个抗性基因对福建省稻瘟病菌的抗性。【结果】根据全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菌株的抗感反应,可将供试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划分为6个群36个生理小种,其中ZA、ZB和ZC为主要种群,ZC15、ZD7和ZB15为优势生理小种。根据CO39近等基因系的接种结果,将供试稻瘟病菌划分为17个致病类型,其中I34.1为优势致病型。供试的24个抗性基因对347株福建省稻瘟病菌菌株的抗性频率不同,抗谱为9.80%~89.91%。其中,Pi-k~m、Pi-7(t)、Pi-9(t)、Pi-k~p、Pi-k、Pi-k~h、Pi-z~5和Pi-ta(1)等8个抗性基因的抗病性较强,抗谱均高于70.00%。【结论】说明这8个抗性基因在福建省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育种时可以考虑联合利用这些抗性基因。同时,实验结果表明,这8个抗性基因对主要生理小种的抗谱和主要致病型的抗谱均值高于69.00%,与其对所有测试菌株的抗谱吻合。说明利用稻瘟病菌的优势种群或优势致病型来鉴定水稻品种的抗病性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外来生物入侵是生境破坏之后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第二大威胁因素。介绍了国内外对生物入侵的研究现状;生物入侵的途径以及入侵成功的原因分析。虽然历史上有不少外来生物曾经为人类造福,然而外来生物入侵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此提出了减少外来物种入侵威胁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瓜中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有机溶剂法从西瓜中提取番茄红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及方差分析,考察了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溶剂选用乙酸乙脂提取效果好,提取条件为固液比1:7,温度35℃,时间100min.  相似文献   
5.
根据浑善达克沙地的自然生态特点,提出几种适合本地区的防沙治沙模式;对这几种防沙治沙模式进行成效评价;治沙的几点体会和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在北方寒冷稻作区的水稻生产中,障碍型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影响比较大,严重的可以造成水稻减产40%以上。选择抗寒品种,通过采取适时早播、培育壮秧、适时插秧、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合理施肥、促早熟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措施,来有效规避低温冷害,确保水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橡胶籽油替代豆油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血脂水平、蛋白质代谢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分别以橡胶籽油替代0(对照组)、25%、50%、75%和100%豆油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进行10周饲养实验。实验显示,0~50%替代组草鱼增重率、日增重系数显著高于100%替代组(P0.05)。随着橡胶籽油替代豆油比例的升高,饲料系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25%替代组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50%~100%替代组(P0.05);25%替代组蛋白质效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随着橡胶籽油替代比例的升高,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5%替代组脂肪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50%替代组胰蛋白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75%和100%替代组(P0.05)。0~50%替代组肝胰脏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75%和100%替代组(P0.05)。25%~100%替代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橡胶籽油替代比例的升高,肝胰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25%替代组AST、ALT活性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0%替代组(P0.05)。0~25%替代组血浆总抗氧化力(TAC)显著低于75%和100%替代组(P0.05)。对照组血浆、肝胰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100%替代组(P0.05)。由此可知,橡胶籽油替代25%~50%豆油对草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血脂水平、抗氧化功能指标均无不良影响;但替代超过50%时显著降低草鱼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始盐生旱生荒漠的3种建群灌木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生态系统下土壤剖面实测数据,分析了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微生物量碳(Mc)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生态系统类型之间土壤剖面SOC分布状况和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别,但每个生态系统土壤剖面土层之间存在显著差别。各生态系统土壤上层均存在着一定厚度的SOC富集层,中部(10~30cm)SOC含量迅速下降,下部有机碳含量低而稳定。Mc分布与含量与SOC存在相似的规律。Mc对90cm以上的土壤碳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对深层次的碳库影响不大,不会对全球变化做出响应,但意义更重要,它们可以更长期保留于土壤中而不释放回大气圈。  相似文献   
9.
为研发新型农用杀菌剂的活性物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镰刀菌酸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稻曲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镰刀菌酸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稻曲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对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326.36、8.27mg·L~(-1),对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40.17、222.93 mg·L~(-1)。此外,盆栽试验发现,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喷施400mg·L~(-1)镰刀菌酸,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66.72%;而在水稻破口前7d喷施400mg·L~(-1)镰刀菌酸,其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3.08%。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温度、pH对稻曲病菌生长及其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PSA适合病菌生长.该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均为15 -30℃,最适温度均为28℃;pH 4-11适合其生长和萌发,最适pH均为6.病菌在PSB培养液中培养13 d的菌丝干重最大(16.48 mg·mL-1),培养9d的分生孢子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