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13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行山低山区干旱缺水严重,大大制约了山区经济发展。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是发展山区旱作林果业和旱作农业的重要技术手段。笔者在分析雨水集蓄利用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对雨水汇集、蓄存和高效利用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低山区干旱缺水严重,大大制约了山区经济发展。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是发展山区旱作林果业和旱作农业的重要技术手段。笔者在分析雨水集蓄利用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对雨水汇集、蓄存和高效利用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低山区干旱缺水严重,大大制约了山区经济发展。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是发展山区旱作林果业和旱作农业的重要技术手段。笔者在分析雨水集蓄利用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对雨水汇集、蓄存和高效利用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肯尼亚玉米生产现状与产量限制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作为肯尼亚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和生产对于减少饥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玉米的种植、分布、多年(1961—2014年)产量变化等方面对肯尼亚玉米的生产和现状进行了介绍,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因素和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分析了肯尼亚玉米生产的限制因素,指出水、肥、种子质量是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通过对田间不同施肥处理玉米产量与水、肥投入的分析,提出采用集水-排灌技术,对玉米季降水进行调控和再分配;增加化肥投入量,尤其是增加磷肥施用,保证玉米生长所需;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结构等技术,最终实现玉米增产的目标。为在肯尼亚推广不同水、肥管理和耕作技术,开展玉米旱作高产种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植树造林是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福祉的具体行动,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具体措施。北方土石山区植被稀少、土壤贫瘠、气候干旱、灾害频发,加之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使得区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导致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形成大片岩石裸露地,水土流失严重,植被恢复是此区域生态恢复的关键。本文就目前北方土石山区植被恢复的研究现状及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评述,包括植被恢复中植被配置模式及造林技术的选择、影响植被恢复的环境因子、植被恢复的生态效应。讨论了不同树种配置及造林技术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指出树种多样化、合理调控树种水分利用是土石山区植被恢复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对土壤肥力、水分、地形及地带性差异对植被恢复的影响,以及植被恢复的水文、水土保持、土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效应的讨论,发现土石山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加快了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恢复与提升。同时发现土石山区内植被变化的地形效应研究相对缺乏,土壤养分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机制也还未明确。最后针对土石山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存在的树种选择不合理、研究时间尺度较短及数据资料有限、植被恢复经济效益研究不足等问题,提出筛选优良乡土树种搭配种植、建立植被演替长期定位监测网络、进行植被恢复综合效益监测与评价、明确植被对极端气候的响应机制,是下一步土石山区植被恢复工作中应重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翻斗法的双辊打点式自记流量测定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强无压、低水头、小流量水流的自动监测水平,根据容积法原理自行设计了一种双辊打点式自记流量测定仪,该测定仪构成主要包括翻斗式流量传感器、机械脉冲发生器和计数器3部分,其创新点在于。自行设计了一种双辊打点式自记装置,该装置在以机械钟为动力的前提下,能够较好的记录下流量传感器翻转过程中通过专用脉;中发生器——“凸轮盘 打点式记录笔”产生的机械脉;中信号,从而实现水流过程的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7.
微地形变化对地表水文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水文过程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系统的关键环节,微地形在降雨再分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微地形变化对地表径流、降雨-入渗、蒸散发及土壤水分、溶质运移的影响效应以及在SPAC系统中的反馈作用,旨在通过总结前人在微地形变化影响地表水文过程中的研究成果,明晰微地形变化对降雨、径流、入渗以及蒸散发等过程的影响效应。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对微地形种类划分不系统化、尺度界定不清楚以及对微地形变化与地表水文过程间的耦合机制缺乏深入剖析等问题,本文指出应针对不同生态类型区和微地形营造方式对微地形种类进行统一划分,结合微地形测量工具及遥感技术对微地形尺度进行准确界定;在此基础上将长期野外定位观测和短期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揭示微地形变化与地表水文过程的耦合机制,建立两者之间的模型关系,量化微地形改良措施在区域降水再分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为区域水资源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区坡地暂时饱和区形成机理及渗流补给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岩土特性对坡地雨水转化及再分配的影响,采用时域反射仪(TDR)对太行山区坡地岩土水分进行了长期连续监测,分析了岩土水分特性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太行山区坡地岩土水分变化存在时空变异性,坡地0~100 cm岩土层内岩土水分含量在垂直空间上与季节上均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同时土壤层与岩体层的结合部位在8月份前后存在暂时饱和区;坡地岩土介质的空间变异性,特别是岩土二元结构的地质结构特性为暂时饱和区的形成提供了地质条件,而强降雨过程为暂时饱和区的形成提供了水文条件,暂时饱和区的水分状态达到或超过饱和状态的时间与前期岩土水分含量及降雨特性有关;该暂时饱和区的存在为坡地渗流中“侧向优先流”及“垂向优先流”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两个方向上的“优先流”相互作用,促进了岩土水分的快速下渗,提高了地下水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9.
柑桔潜叶蛾以幼虫在柑桔嫩茎嫩叶表皮下钻蛀为害,一年中以夏、秋梢受害最重,其为害造成的伤口,柑桔溃疡病菌容易潜入。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根据该虫的生活史,结合当期的天气情况,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掌握在该虫低龄期用药,可减少用药次数。加强栽培管理。少施氮肥、重施基肥,抹除零星抽发的新梢,做到去早留齐,去零留整,促进抽发整齐一致的新梢,以切断该虫的食源,减少虫源,可以有效地抑制其发生量,同时将摘下或剪下的嫩梢集中处理。2 适时放梢 在柑桔潜叶蛾发蛾低峰期放梢,以减轻该虫为害,根据柑桔潜叶蛾的生活史,结…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进口奶牛数量的不断增加,规模化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日趋重要。为充分发挥进口荷斯坦奶牛的生产价值,寻求合理的精料营养成分。通过试验证明饲喂哪种预混料有助于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影响牛奶成分,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