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对各种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的研究认为:可以根据土壤水日消耗量将土壤水变化大致分成4个时期;根据土壤水变动系数,可将土壤剖面水分变化分为3级.半干旱偏旱地区土壤水补给,不取决于处于雨季当中的土壤水高耗时期,而取决于秋季蓄水,为提高降水利用率,应提倡等高种植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施行压青式休闲地,尽早耕翻农田地块接纳秋雨.  相似文献   
2.
甲烷(CH_4)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约占20%,在主要温室气体中占第二位。目前在对流层浓度约为1.75mL·m~(-3),并以每年0.9%的速率在增长。甲烷排放的主要人为源是煤矿、天然气和石油生产,肠发酵、稻田、生物质燃烧、垃圾、动物粪便及日用污水处理等。因此,控制温室效应气体 CH_4的排放是目前对付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研究领域。我国科学家对稻田甲烷排放的测定与排放总量的估算已做了不少工作,但对农林复合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农田林网半带更新的气象效应及其对小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半带更新后的林网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防护效益的永续性。这种更新方式在生产实践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半干旱偏旱区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依据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理论,综合分析研究了气象条件、土壤因素和农业技术措施与土壤水分状况的关系,为制定土壤水分调控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2年的试验资料,对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田水分平衡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全生育期需水量317.3 mm,耗水量250.5 mm,水分亏缺量66.8 mm;水分满足率为78.9%,秋霜冻导致马铃薯减产,使水分生产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根据1988~1989年的观测资料总结出旱农实验区生长季节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应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找出了旬土壤含水量与旬降水量、旬平均饱和差及前一旬土壤含水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河北黄河古道沙土地冬小麦的节水灌溉。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水条件下,冬小麦在返青至收获灌三次水:起身水(3月中旬)、孕穗水(4月中旬)和灌浆水(5月中旬)、每次灌水量为40.5mm,小麦可达4644kg·hm-2。由于沙土持水性弱,高出一倍多水量的灌溉对小麦无增产效果。因此,节水灌溉比高出一倍的一般畦灌水量可节水50%,比当地农民长畦漫灌节水可达73%以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黑龙港流域的农田林网辐射平衡状况初步研究表明:晴天总辐射林网外比林网内大5%;阴天林网内外几乎没有差异。林网内外散射辐射差异不大;但是网内散射辐射占总辐射的比例比网外大2%。晴天林网内有效辐射比林网外小6%。晴天辐射平衡林网内比林网外大4%。表明林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林网内农田活动层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再分配;说明林网对网内作物生长小气候环境起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玉米为研究对象,用能量的观点来研究在土壤、大气两者共同胁迫条件下,土壤、植物、大气之间的水分关系。并以水势为主要指标,用蒸腾能力来表示大气环境对作物的影响,在综合土壤水势、气象条件和作物因素对叶水势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叶水势监测土壤水分亏缺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的应用作了一些讨论。同时指出叶水势作为作物水分胁迫指标,比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要好。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对作物干旱行之有效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供试土壤为细砂(粉砂)质壤上,2m土层有效水贮量总计为458.3mm,其中,0~93cm细质矽土层为主要供水土层,在93~155cm有一粘土夹层,它能提供的有技水量很少,但它使砂层产生了近100mm的顶托水量,因此,供试土壤有一个良好的水分性状,其2m土层有效水贮量基本能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