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野豌豆属植物资源,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总结了野豌豆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文献报道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萜类、黄酮类、氨基酸等,药理活性有抗氧化、抗菌、抗癌、降糖尿病、保肝、抗帕金森病等。最后,对野豌豆属植物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蚕豆秸秆含氮量高,有效、合理利用蚕豆秸秆将极大丰富有机氮肥资源。通过蚕豆秸秆和猪粪预处理、菌剂配置、堆制过程中通气和物料比控制、堆制后温度和水分管理以及堆肥的腐熟和应用,全面总结了蚕豆秸秆高效好氧堆肥技术,为蚕豆秸秆的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省明溪县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耕层土壤(0-20 cm)样品88个,测定其Cd、Cu和Pb等3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Arc GIS软件分析其农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险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域农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与环境污染.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Cd、Cu和Pb平均含量分别为0.0119、13.9606和6.8480mg·kg-1,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Cd、Cu和Pb等3种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为22%-386%,大小排列顺序为CdPbCu;在空间分异上,Cd和Pb元素的空间相关性较强,Cu元素的空间相关性较弱;Cd的高含量区集中于瀚仙镇北部和城关乡东北部,Cu的高含量区位于枫溪、夏坊二乡和盖洋、瀚仙镇,Pb的高含量区则分布在雪峰镇和城关乡以北地带及沙溪乡东部.研究区域中98.86%的样本为低度等级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RI平均值为11.03);在生态风险等级分布上,瀚仙镇东北部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等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铁皮石斛多糖的提取工艺,并评价铁皮石斛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液(mL)料(g)比为试验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建立数学模型,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自由基清除能力体系初步评价铁皮石斛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响应面分析,获得最佳的铁皮石斛多糖提取工艺为: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2h、液(mL)料(g)比75。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率为34.96%,与理论值(36.57%)相对误差小于5%。铁皮石斛多糖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分别为1.20和3.65mg/mL。【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了铁皮石斛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该工艺方便可行,得到的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刘泽强  康智明 《北京农业》2012,(18):150-151
分析低碳农业的特点,并选取评价低碳农业质量评定的指标和评价体系,最后给出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福建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与污染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掌握福建省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特征,以福建省的9个地级市为研究边界,通过对其辖区1985—2016年间农田氮、磷化肥施用量的调查,计算农田化肥氮磷的地表径流流失量,并在耦合农田化肥地表径流流失量、降雨和河网密度3个因素的基础上,分析福建省各地级行政区域农田化肥氮磷的污染风险等级,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其氮、磷污染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32年间福建省化肥施用量由4.911×105 t增加到1.239×106t,年均增长3.03%;漳州市氮肥和磷肥的施用强度最大,分别达880.40 kg×hm~(-2)和429.21 kg×hm~(-2);氮磷地表流失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漳州市,其氮、磷地表流失强度分别达8.71kg×hm~(-2)和1.99kg×hm~(-2)。从氮、磷污染风险等级看,南平市氮、磷肥的流失风险值均最高,分别达63.19%和63.37%,属于高氮磷污染风险区域;厦门市氮、磷肥的流失风险值均最低,分别为0.53%和0.53%,属于低污染风险区域;其他市处于两者之间。可见,漳州市农业发展中应注重氮、磷肥的减量化;南平市则注重对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的风险防范;全省应加大力度发展生态农业,以助力福建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不同蚕豆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国内主栽秋蚕豆和国外主产区蚕豆品种各6份进行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的9个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中,总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79.66%,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58%;在相关性方面,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总粒数与总荚数、分枝数,总荚数与分枝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而支链淀粉与蛋白质含量达到极显著负相关;采用Ward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平均欧式距离D2为5时可将12份品种分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5个品种,第Ⅱ类群2个品种,第Ⅲ类5个品种。地理距离近的品种并没有聚在一起,说明品种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不大,也说明12份来自国内外蚕豆品种具有明显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农业碳排放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福建省农业碳排放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为福建省农业实现低碳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福建统计年鉴》(1990-2016年)的农业生产数据对全省农业碳排放进行测算,运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其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利用LMDI模型(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模型)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1990-2016年间福建省的农业碳排放整体呈下降趋势,由598.32万t下降到546.49万t,年均下降0.35%。9个地级市农业碳排放量差异较大,其中南平市农业碳排放量最大,达到103.64万t;厦门市农业碳排放量最小,仅有5.29万t。从福建省农业碳排放的内部结构看,农用物资与农地利用所带来的碳排放为主要碳源,占农业碳排放总量的43.85%;其次是稻田甲烷所带来的碳排放,占比43.04%。在驱动因素方面,碳排放强度效应、就业结构效应和人口总数效应是全省农业碳排放下降的正向驱动因素,农业碳排放分别减少35.00万t、8.86万t和75.72万t;而农业收入效应是农业碳排放下降的负向驱动因素,农业碳排放增加了40.45万t。【结论】近年来福建省农业碳排放量整体减少,未来还可进一步采取措施,有效促进农业碳减排和低碳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