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耕层以下包气带中氮素蓄积的原位修复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层以下包气带土层中的氮素蓄积再释放是引起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将已优化制备的生物脱氮菌剂与白糖碳源共同施用,并于常规的田间施肥后在一定灌水量下以一定时段(3个月左右)观测,进行了现场原位修复治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该方法可有效去除耕层以下2.0m以浅主要发生氮蓄积的土壤层段中的高含量氮素,为防范地下水污染,消除潜在隐患,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磴口县荒漠绿洲景观特征及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磴口县作为研究区,按照荒漠景观和绿洲景观两大主要景观类型对1989,1995,2000,2007,2010和2014年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利用荒漠绿洲景观重心迁移模型、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系统研究了磴口县荒漠绿洲景观时空演变以及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25年来荒漠景观逐渐向西北迁移,绿洲景观逐步扩张,积极的沙漠化治理获得成效。2)严重沙漠化景观和重度沙漠化景观大面积转出为其他景观,中度和轻度流转最为频繁,非沙漠化景观逐渐成为主体景观。3)轻度沙漠化景观和中度沙漠化景观破碎化程度较大,轻度沙漠化景观的人类干扰程度更大,斑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玉米化控措施能使玉米在单位面积内提高密度,增加穗数,控高防倒,通风透光,节省养分,便于管理,增产增收.目前,玉米化控所采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玉米健壮素为主.  相似文献   
4.
翁牛特旗景观格局尺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为研究区,采用2008、2013、2018年相同月份的遥感影像,结合翁牛特旗地区土地利用数据,将景观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6类,进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选取6个景观类型水平指数和6个景观水平特征指数,分析不同粒度对景观格局各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景观水平格局指数中,斑块密度从0. 40个/hm~2下降到0. 32个/hm~2,香农多样性从1. 37增加到1. 45,香农均匀性从0. 76增加到0. 81,说明尚未形成优势景观,景观破碎度加剧;在景观类型水平上,随着粒度的变化斑块面积百分比没有明显变化,其他景观类型均随粒度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在2013年和2018年水域对斑块密度的粒度效应反映较为强烈,分别从0. 005个/hm~2增加到0. 046个/hm~2、从0. 010个/hm~2增加到0. 046个/hm~2;未利用地对有效网格面积的粒度效应反映较为强烈,从24 596 m~2增加到40 697 m~2;建设用地对聚集度、凝聚度的粒度反映较为强烈,分别从0. 9减少至0. 3、从94%减少至49%。  相似文献   
5.
包气带土层对氮素污染地下水的防护能力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讨论分析包气带土层防护农田氮素污染地下水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述和剖析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关键层面问题。依托沿着这些方向进行的研究探索,有望集成推出解析包气带土层防护农田氮素污染地下水能力的方法,从而为开展农田施肥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防护调查,指导农业施肥与结构调整及预防地下水污染,提供便捷、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南部砒砂岩岩性特征对重力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力侵蚀是内蒙古南部砒砂岩区的主要侵蚀类型之一,其重力侵蚀模数可高达25615 t/(km2.a)。年平均重力侵蚀量占总侵蚀量平均值的30.6%。针对砒砂岩重力侵蚀发育过程,通过在砒砂岩区的野外调查、原状岩石性质测试结果分析,认为砒砂岩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微结构的岩性特征,决定了不同岩性砒砂岩的抗风化能力和风化程度的不同,导致风化侵蚀速率的差异,不同岩性互层的地层组合方式,加剧了砒砂岩的重力侵蚀。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NO_3~-污染的原位微生态修复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在野外试验井中加入少量乙醇营养物质和分离培养的反硝化细菌菌液的试验方法,进行了硝态氮污染地下水原位微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中NO3^-的最大去除率达到98.8%,利用乙酸钠作为营养碳源进行的微生物脱氮试验效果也较好,对地下水中NO3^-的最大去除率可达98%。从而为修复治理大面积地下水NO3^--N污染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田间施肥引起浅层土中氮的蓄积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云  张胜  刘长礼  侯宏冰 《土壤》2006,38(1):92-98
田间施肥后,未挥发和被作物吸收的剩余N素易淋失运移,引起在浅层包气带土壤中的蓄积,且又易再释放进入下层土或地下水中形成污染,并主要受气候、土质结构、微生物作用等的影响。认识和掌握上述规律现象,将有助于研究农田施肥引起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对田间超量施肥灌溉后,作历时近1年的浅层包气带土壤中N的蓄积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短期内土壤中N的显著蓄积主要发生在土层1.5m以浅部位,随时间、深度及入渗水量的变化而波动。这为探索根治由此引起的地下水污染,提供了较好的应用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景观格局演变与景观生态网络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鄂尔多斯市为典型研究区,以2000、2005、2010、2015、2018年研究区景观格局数据和气象水文数据为研究素材,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景观生态学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研究鄂尔多斯市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并探究各级子流域的水源涵养深度,再将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数据和生态水文数据与由多个决定景观特征的因子构建的景观生态网络进行耦合分析,为研究区景观格局优化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鄂尔多斯市的耕地不断减少,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景观演变主要是耕地、林地和水域之间的转化,林地、水体的景观演变最为剧烈,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相对平稳;鄂尔多斯地区整体水源涵养能力偏低,相对而言,东部地区的水源涵养能力高于西部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源涵养深度高值逐渐南移;构建的鄂尔多斯市景观生态网络共342个生态节点、402条生态廊道,基于度低者优先的增边策略增加了119条廊道;优化后的网络连通度和连通鲁棒性均明显提升,网络中生态流更为畅通。  相似文献   
10.
废物处置场地下水污染地质控制方法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性土隔离层不仅具有防渗作用,还有截污作用。基于利用这种截污作用,把废物处置场的衬垫层“禁止渗滤液向地下水中渗漏”的理念转变为“隔离污染物,可允许水进入地下水”,提出了一种新的废物处置场地下水污染控制的理论方法,探讨了地下水含水层之上的“有效隔离层足额厚度”、“截污容量”等处置场阻隔层特性新的参数的实验测试和计算方法。以北京平原区城市垃圾处置场规划区选定为例,实际应用了这种新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