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污染物随再生水进入地下环境后其迁移衰减情况及对地下水的潜在危害性,以Multi-cell模型为基础,结合污染物质量守恒、在水土中吸附再分配、生物降解等机理,针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构建了计算污染物随水在土壤剖面的垂向迁移衰减一维模型,并以北京通州大兴再生水灌区为研究区域,以再生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萘和菲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钻孔资料及灌溉水水质、地下水水质资料,应用该模型进行试算。结果表明,经过多年连续灌溉后,通州大兴大部分地区进入潜水含水层的萘、菲浓度较低,整体污染风险较低,仅在通州区潞城镇等个别地区萘、菲浓度较高,应引起重视;由于大兴区整体包气带较厚,其污染风险低于通州区。土壤粘土层是萘、菲积累的主要层位,其吸附容量远大于细砂等粗颗粒介质,在土壤表层低环多环芳烃迁移性更强。应用这一模型,能够较为宏观地掌握通州大兴再生水灌区不同区域地下水中多环芳烃萘和菲的污染风险差异。  相似文献   
2.
再生水中典型PAHs垂向迁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在模拟灌溉条件下,再生水中典型多环芳烃的迁移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土柱模拟试验,以再生水中多环芳烃萘、菲、芘为对象,北京市东南郊再生水灌区典型土壤为试验介质,对再生水连续灌溉时多环芳烃的迁移情况以及土柱出水中DOM的性质进行分析。[结果]实际土壤介质对多环芳烃的吸附能力不能单纯用土壤有机碳含量很好地描述,组成复杂的介质对多环芳烃的吸附能力增强,萘的实际阻滞因子超过理论值约7倍;多环芳烃在非均质介质中的迁移存在界面效应,土壤有机碳含量差距越大,界面效应越明显;孔隙水流速以及孔隙尺寸增大,会造成固相上多环芳烃的解吸,发生二次迁移。微生物活动能促进多环芳烃的迁移。[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基于地下水质量安全的再生水灌溉模式的提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阿拉尔地区野生鸡腿蘑茹的菌丝体可用一般食用菌的培养方法进行培养、繁殖、其菌丝体生长所需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佳温度为25℃左右,PH值范围为5—10最佳PH值为7是一种怕光,需氧生长的菌丝体。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8月阿克苏某养鸡专业户饲养肉杂鸡 2 50 0只 ,7日龄时鸡群出现呼吸困难、食欲减退、下痢等症状 ,采用对症治疗后效果不明显 ,1 0日龄时雏鸡大量死亡 ,遂来我处就诊。1 发病情况此专业户采取地面平养的养鸡方式 ,在地面铺垫 2 0cm厚的锯末 ,鸡舍内比较潮湿。鸡群 6日龄前生长正常 ,7日龄时部分鸡表现呼吸道症状 ,立即采用红霉素、喉炎一次净等药物治疗 ,但病情继续加重 ,1 0日龄开始死亡大量增加 ,每日死亡最多可达 1 0 0余只 ,至 2 0日龄共死亡 70 0余只。2 临床症状病雏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饮欲增加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 ,张…  相似文献   
5.
将CM(HEM)应用于养鸡生产中,试验证明可以使肉鸡的死亡率下降1.22个百分点,日平均增重增加2.94g;使蛋鸡死亡率下降0.67个百分点,产蛋率提高2.19个百分点,蛋壳色泽及感官质量明显好转,破蛋率下降2.17个百分点;能部分代替抗生素、消毒药、抗球虫药,平均每只鸡降低用药成本0.19元;夏季还能明显减少鸡粪中蝇蛆数量,减轻圈舍中刺激性气味。  相似文献   
6.
1发病情况 该批鸡为4000只艾维茵肉鸡2002年2月26日由阿克苏某鸡场孵化室引入,发病前鸡群成活率98.7%.  相似文献   
7.
对以马铃薯、甘薯、紫薯为原料的共线规模化生产全粉技术和装备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生产技术流程以及各工作环节的工艺、装备特点。可实现多种原料加工一机多用、产品多样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选取3种典型包气带土壤为吸附剂,萘和p,p′-DDE为吸附质,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吸附解吸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初始浓度越大,吸附到达平衡所需时间就越短。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单一级次的动力学方程难以描述两种吸附质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分析认为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过程不是单一反应,而是有机污染物在无机矿物、无定型有机碳和凝聚型有机碳上同时进行吸附反应的复合结果。萘与p,p′-DDE的吸附、解吸过程均表现出非线性,Freundlich方程的吸附指数n在不同程度上偏离1;两种污染物在土样中的吸附过程不完全可逆,Kow、初始浓度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fo)c的差异都影响其在土壤不同组分上的吸附百分比,进而影响解吸率。萘更多地吸附在无机矿物表面及无定型有机碳上,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37.7~780.9μg.L-1),解吸率可从10%左右增至近85%;而当初始浓度为37.7μg.L-1时,随foc的增大(0.01%~0.65%),解吸率由12.39%降至3.90%。p,p′-DDE则更多地吸附在凝聚型有机碳上,解吸率随浓度的变化(11.0~275.1μg.L-1)仅在1%~5%内波动,当初始浓度为11.0μg.L-1时,解吸率随foc的增大由4.49%降至1.06%。两者解吸率都和foc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北京东南郊再生水灌区土壤PAHs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Eijkelkamp土壤采样器对北京东南郊再生水灌区进行了3个钻孔剖面采样,同时采集了灌溉用水及地下水样品,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有14种PAHs检出,浓度在0.4~53.1μg·kg-1之间,∑PAHs平均含量为206.7μg·kg-1,达到了土壤污染临界值;表层以下PAHs的检出种类和含量显著减少,以中、低环的萘、菲、芴、荧蒽、芘为主,∑PAHs仅占表层的3.8%~12.0%,从剖面PAHs含量变化可以判断,低环PAHs较易迁移,迁移性强弱顺序为萘、芴>菲>芘、荧蒽;污灌区表土中PAHs组成与大气降尘接近,但与再生灌区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于灌溉用水不同所造成;再生水灌区表土以下土壤剖面检出的PAHs与再生水中的PAHs一致,说明再生水灌溉是导致土壤剖面PAHs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地下水中检出的PAHs种类也与土壤剖面基本一致,但含量较高,可能是早期污水灌溉所造成。  相似文献   
10.
设计一种螺旋充填式薯饼成型机,可按薯饼加工工艺的要求自动完成原料充填、成型及脱模。对该机的传动机构、充填机构及成型脱模机构等进行阐述。薯饼成型试验表明,生产率6500 pcs/h,成型厚度14 mm,成型压力0.25 MPa时,设备运行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