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9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枣(Ziziphus jujuba Mill.)和酸枣(Z.jujuba var.spinosa)叶脉序的关系,选用黄土高原丘陵枣区的枣(55个)、酸枣(28个)和过渡型(7个)共计90个样品,利用LEAF GUI叶脉序分析技术,测定了叶脉密度(VLA)、叶脉间距离(IVD)和节点数(Nodes)等14个指标,主成分分析选出8个枣叶脉序特征指标,研究了枣和酸枣叶脉序指标特点及特征。结果表明,在干旱、贫瘠生境中生长的酸枣,其叶脉间距离(0.094 mm)、网眼面积(2.84×10~(-4)mm~2)和节点数(17 823个)都显著低于黄土高原丘陵区枣园栽培条件下的枣(p0.05),而酸枣的叶脉密度(7.14 mm·mm~(-2))显著高于栽培条件下的枣,表现出很高的生态适应性。并且,枣叶脉序特征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15.24%~74.69%)大于酸枣(20.37%~52.84%)。因此,枣和酸枣可以通过权衡叶脉序指标之间的关系,采取不同的适应策略。酸枣相比枣,更倾向于选择高叶脉密度、低网眼面积、低节点数的适应策略。对陕北样品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1.8时,分为I、II两大类群;对黄土高原丘陵区的样品聚类分析,在1.69时,分为I、II两大类群,分别为酸枣和枣,过渡型在两个类群中都有。说明酸枣经过渡型向枣的演化,也说明叶脉序可以区分枣和酸枣。而栽培枣被分为4个类群,相似系数为1.29,种间结构较为复杂,是由长期的人工选择和营养繁殖模式所决定。  相似文献   
2.
日本龟蜡蚧在枣树上的发生与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8月 ̄1997年6月,在陕西大荔县八鱼乡西营村和蒲支县平路庙乡直杜村调查了日本龟蜡蚧在枣树上的分布与危害。结果表明,单叶幼虫数随枣树受害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单果重随枣树爱害程度的增加而减少,越冬雌虫的危害造成每股的抽吊数减少,吊长显著变短,每吊的刺树数减少,幼虫和雌成虫在树冠上的分布是阳面(南面)大于阴面(北面),其中树冠中部虫量分布的最多。  相似文献   
3.
阎良相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阎良区农林水利局科技人员从阎良区地方品种中选育出的优良制干枣品种 ,该品种于 2 0 0 1年 1 2月 1 3日通过陕西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审定 ,编号为 QL S0 36— J2 3。阎良相枣树姿直立 ,树势强盛 ,成枝力弱。干部树皮呈灰褐色 ,新生嫩枝由绿逐渐转为红色 ,木质化后呈红褐色。一年生枣头一般着生二次枝 1 0~ 1 4个 ,枣股寿命 1 0年以上。该品种结果稳定 ,丰产稳产 ,4~ 5年为初果期 ,6年后进入盛果期。在产地 4月上旬萌动 ,5月中旬展叶 ,6月上中旬为盛花期 ,9月中旬为脆熟期 ,1 0月上旬为完熟期。果实…  相似文献   
4.
松果梢斑螟成虫的寄主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松果梢斑螟成虫产卵期,采用顶空吸附法和CC-:MS分析,研究虫害后油松球果萜类挥发物成分的变化.油松虫害球果(枝)单萜挥发物的释放呈现昼夜节律,并且特异性挥发组分为1R-(+)-α-蒎烯、β-香叶烯和D-柠檬烯.梢斑螟成虫为夜出性害虫,因此产卵期晚上的球果(枝)挥发物更有意义.油松和华山松球果的触角电位(EAG)测试表明:虫害球果与健康球果相比,梢斑螟(雌雄蛾)对油松虫害球果的EAG反应更明显;而对华山松虫害球果和健康球果的EAG反应差异不明显.Y-型嗅觉仪的趋向试验表明:雌成虫的寄主选择性明显高于雄虫,油松球果提取液的引诱作用高于华山松球果,而当年生针叶提取液、虫害球果及其提取液挥发物对雌成虫的引诱作用均高于健康球果;挥发物标准品测试显示,1R-(+)-β-蒎烯、β-香叶烯和D-柠檬烯组合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虫害油松球果及其提取液可显著刺激雌成虫产卵,表明油松虫害球果提取液组分中存在着雌成虫的产卵刺激物;华山松球果提取液的存在明显抑制了雌虫在油松虫害球果提取液滤纸上的产卵,表明华山松球果提取液中可能有产卵拒避剂.  相似文献   
5.
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病害和裂纹的识别方法。在H分量图中,依据半干枣在病害和非病害区域色调值差异提取病害区域,以提取的病害区域与枣表面积的比作为阈值确定较高的病害面积识别精度,可正确识别的感兴趣病害面积为16.87mm2,占枣投影面积的3.3%。为进一步提高在该病害面积识别精度的正确率,依据已确定的病害面积比阈值,将病害面积比值二值化,结合红枣区域颜色特征值H的均值和均方差,用SVM方法建立枣病害的识别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 5.7 7%和9 5.7 9%。在I分量图中,对红枣区域进行Otsu’s阈值分割、图像局部属性统计和形态学处理,提取裂纹二值图像,依据裂纹图像不变距方法建立裂纹识别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4.90%和94.55%。  相似文献   
6.
枣花分化发育过程及其内源激素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枣花形成及调控机制,以鲜食枣品种‘七月鲜’为试材,观察花芽分化发育过程,并对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枣花形成包括花芽分化和花发育两个阶段,单花分化需11 d,分6个时期(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花发育历经7个阶段(花蕾期、蕾裂期、萼片平展期、花瓣平展期、雄蕊平展期、花丝萎蔫期和子房膨大期)。枣吊发育过程中IAA含量显著降低,枣花中IAA则表现为蕾裂期极显著上升,子房膨大期又极显著下降;ABA含量在枣吊长5 cm时极显著升高后缓慢下降,在枣花中的变化与IAA相似,在雄蕊平展期极显著降低;GA3含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枣吊长5 cm时显著增加,而后缓慢降低,在枣花中则是蕾裂期极显著降低后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以上结果显示,在枣花形成过程中,花芽孕育期需要较低水平的IAA和较高水平的ABA和GA3,需要较低的IAA/GA3及较高的ABA/GA3和ABA/IAA;开花期则需要高水平的IAA、ABA、ABA/GA3和IAA/GA3,对GA3和ABA/IAA的需求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枣树不同发育期挥发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枣树(Ziziphus jujuba)不同发育期的挥发物,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GC-MS技术,研究了木枣(Z.jujubacvmuzao)幼叶期、花期和幼果期的挥发物。结果表明,3个时期挥发物成分有很大差异,分别为23、39、43种。3个时期特有的挥发物为3,7-二甲基-1,3,6-辛三烯(DTOT)、а-法呢烯和Z-3-己烯-1-醇酯,DTOT随着枣树发育逐渐减少,而а-法呢烯和Z-3-己烯-1-醇酯则逐渐增加。木枣挥发物浸提结果与SPME结果差异很大。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ponensis)EAG测试表明,雌蛾对苹果和枣果的EAG反应极显著的高于雄蛾,雌、雄蛾对苹果的反应也极显著的高于枣果;雌蛾对苹果浸提液的反应极显著的高于枣果和枣叶,雄蛾则对枣叶浸提液的反应最高,并且雄蛾对3种浸提液的反应值均高于雌蛾。说明枣果、叶片及其浸提液对桃小食心虫成虫寄主选择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松果梢斑螟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扫描电镜对松果梢斑螟雌雄成虫触角外部形态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成虫触角存在着7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感器、锥形感器、鳞形感器、耳形感器和钟形感器。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分为Ⅰ型和Ⅱ型;腔锥形感器分为无缘毛腔锥感器和具缘毛腔锥感器。并对雌雄触角上感器种类和数量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以4个酸枣类型、9个枣品种的新鲜幼嫩叶片为材料,以Otto为解离液,日本晴(Oryza sativa ssp.japonica cv.Nipponbare)为外标,测定其基因组大小(2C值),比较枣和酸枣的2C值差异。结果表明,枣的基因组大小为(360.70±4.73)Mb,小于酸枣的基因组(388.20±8.32 Mb);枣品种间基因组大小无显著差异,酸枣类型间差异显著,说明酸枣具有更高的基因组变异,且酸枣到枣的进化中可能伴随着基因组的缩减。  相似文献   
10.
红枣提汁工艺参数的单因素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双酶法提汁工艺技术,以延川团枣为试验材料,采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按质量比1:2组成的混合酶进行酶解,在加水量固定的基础上,对酶用量、酶解温度和提取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酶用量1 800 mg·L-1、酶解温度40℃和提取时间4 h时,浸提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9%、Vc含量3.8 mg·mL-1、总糖含量9.04%,可以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