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玉米为对象,分别进行了盐度为0.1%、0.3%、0.5%和0.7%海冰水灌溉试验。结果表明:盐度为0.3%海冰水以450 m3/hm2灌溉时,能减轻作物干旱胁迫,增产效果显著,但灌水量增加到900 m3/hm2和1350 m3/hm2时反而减产。盐度达到0.5%时,3种灌水量处理比0.3%盐度900 m3/hm2处理区,减产9.5%、10.8%和18.4%。当海冰灌溉水盐度为0.7%灌水量1350 m3/hm2时,产量接近全旱处理区产量水平。玉米经不同盐度海冰水灌溉,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世界知名涉农大学的发展模式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知名涉农大学的发展模式都不尽相同,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高校,其发展模式也存在差异。涉农高校发展模式的选择应当在适当的引导下遵循"因校而宜,分类办学,,的原则,使每个农业院校都能准确定位其办学方向,从而选择最佳发展模式,并最终实现中国高等农业教育从科研、教学到成果转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鲜食糯玉米杂交种津鲜糯105的选育过程,研究了该品种的产量性状、品种特性和适宜种植区域。结果表明,津鲜糯105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生态适应性好等特点,作为鲜食玉米可在国内多数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到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本文结合其他同类院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模式和我院的实际,针对我院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人才队伍建设和实验室管理体制等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不同绿肥在华北地区的越冬性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绿肥越冬性有显著差异,冬油菜越冬成活率最高,紫花苜蓿次之,剩余3种冬绿肥(二月兰、毛苕子、草木樨)较低;植被覆盖有助于减少土壤水土流失,冬油菜对土地的覆盖能力最强,紫花苜蓿和二月兰次之,毛苕子和草木樨最差;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冬油菜的地上部生物量最大,紫花苜蓿和二月兰次之,毛苕子和草木樨最低。研究结果为绿肥在华北地区旱田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华北平原夏玉米高效生产不仅取决于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也依赖于高效的机械粒收。本研究探讨了密度与氮肥用量对夏玉米产量形成和收获期籽粒水分含量的影响。  【方法】  以玉米‘京农科728’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2个密度:7.5×104株/hm2 (D7.5)和9.0×104株/hm2 (D9.0),副区设置5个施氮(N)水平:0、180、240、300和360 kg/hm2 (分别表示为N0、N180、N240、N300和N360)。测定了不同密度和氮肥用量下玉米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DM)、籽粒灌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肥偏生产力(PFPN)和农学利用效率(AEN)。  【结果】  与D7.5相比,D9.0处理V6和R1期LAI和DM分别提高5.0%~26.3%和3.7%~34.8%;籽粒最大灌浆速率(Gmax)提高0.35~1.33 g/(100-grain·d),灌浆速率最大时日期(Tmax)提前4.4 天但灌浆持续期缩短6.9~12.2天,穗粒数减少15.0~51.3粒,实现增产2.4%~28.3%,达7.36×103~12.22×103 kg/hm2;PPFN和AEN分别显著提高10.1%~17.2%和72.0%~94.4%。与N0相比,夏玉米叶片SPAD值随施氮量增加显著提高,施氮处理LAI和DM分别提高3.5%~171.3%和5.0%~177.7%;N240~N360水平Gmax达峰值1.33~1.39 g/(100-grain·d),施氮处理Tmax提前4.1~4.6天,灌浆速率最大时生长量(Wmax)提高5.7%~9.4%;百粒重提高0.5%~18.4%,穗粒数显著增加62.8~79.2粒,产量提高3.2%~115.7%,达10.10×103~11.33×103 kg/hm2。在D7.5和D9.0下,随施氮量增加夏玉米PFPN、AEN分别显著降低24.2%~46.6%和21.2%~43.1%、21.1%~32.5%和13.0%~32.9%。  【结论】  较高的夏玉米密度可以有效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速度,降低籽粒含水量至15.4%~24.8%,满足籽粒机收的要求。施氮量控制在180~240 kg/hm2,可进一步降低籽粒收获时的含水量,提高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改善籽粒灌浆提高粒重,实现产量稳定在10.5×103~11.2×103 kg/hm2,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效率高达47.0~59.7和27.6~30.9 kg/kg。因此,机收夏玉米适宜的密度为9.0×104株/hm2,施氮水平为180~240 kg/hm2。  相似文献   
7.
探讨绿肥用油菜还田时期对干物质腐解与养分释放规律的影响,以期为华北地区油菜用作绿肥及后茬作物减氮增效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尼龙网袋埋田法研究了绿肥油菜初花期(G1)、盛花期(G2)和角果成熟期(G3)还田的干物质腐解与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G1 处理油菜还田干物质量比G2 和G3 处理显著减少45.43% 和46.87%;G1 和G2 处理还田时碳含量低于G3 处理,G1 处理氮和磷含量最高,分别为28.17 和5.21 g/kg,钾含量表现为G1>G2>G3,G1 与G3 处理差异显著。绿肥油菜还田后分快速、中速和慢速腐解3 个阶段,持续期分别为还田后0 ~ 17、18 ~ 45 和46 ~ 123 d,阶段内累积腐解率分别达44.27% ~ 66.87%、12.56% ~ 29.18% 和4.49% ~ 13.81%,最终累积腐解率达60.53% ~ 91.87%;G1 和G2 处理间腐解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G3 处理。绿肥油菜还田后碳、氮、磷和钾释放率与腐解率对应亦表现为前期快速释放、中期缓慢释放、后期趋于平稳的规律,且养分累积释放率均表现为钾> 碳> 氮> 磷。经腐解,G1 处理碳、氮、磷和钾累积释放率分别为94.70%、92.97%、88.76% 和93.26%,G2 处理分别为84.25%、86.32%、86.51% 和92.52%,G3 处理分别为72.52%、59.97%、68.54%和87.67%;G2 处理氮、磷和钾释放量最高,分别为125.15、22.88 和50.42 kg/hm2,且G2 处理氮、磷释放量显著高于G1 和G3 处理,G2 处理的钾释放量与G3 处理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华北地区绿肥油菜在盛花期还田干物质量大且氮、磷、钾释放量最高,是最适宜的还田时期,可为下茬作物减施化肥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教学管理的相应对策,为进一步促进和加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天津播种饲用油菜获得高产和优质的最适播期,本研究设置3月8日、3月18日、3月28日和4月7日4个播期,选用金油158、华油杂62、华协油82和青杂9号4个品种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于终花期收获,测定饲用油菜全株生物产量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油菜生育期缩短2~9 d;不同油菜品种全株生物产量和营养品质随播期变化趋势不同,金油158、华油杂62、华协油82和青杂9号分别于3月18日、3月8日、4月7日和3月28日全株生物产量最高,其中华油杂62显著高于金油158和华协油82(P0.05),4个品种分别于3月28日、3月28日、3月28日和3月8日综合营养品质—牛奶生产力最高,但品种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本试验中,统筹考虑饲料油菜的全株产量和营养品质,金油158、华油杂62、华协油82和青杂9号在天津地区的最适播期分别为3月8日、3月8日、4月7日和3月28日,可实现青饲料产量29.0 t·hm~(-2)以上,且其牛奶生产力均超过1 650 kg·t~(-1),其中华油杂62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其次是青杂9号。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炭基肥施氮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郑单958'作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施氮处理0,135,270,405,540 kg·hm-2,研究施氮量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天津地区炭基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结果表明:各施氮处理较B0叶面积指数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