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7篇
  1篇
  2024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机构运动副间隙对系统动力学响应有重要影响,有必要将转向机构运动副间隙引入汽车摆振系统动力学分析。基于非线性系统动力学,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考虑转向机构运动副间隙的六自由度摆振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讨论了车速对前轮摆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车速范围内前轮会发生自激摆振,这与实际情况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以某车型为研究对象,基于混合有限元——统计能量方法建立了驾驶室的中频噪声预测模型,通过实车试验,获取待测工况下的激励信号,并验证构建的驾驶室混合FE-SEA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分析车内噪声贡献度,确定声学包优化的主要方向,采用拉丁超立方设计方法,以此构建克里金近似模型。基于遗传算法对声学包布置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验证了优化方案效果。结果表明,合理优化关键板件的声学包布置参数能够有效降低驾驶室噪声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车辆不同作业环境下的操控性能,防止地域及季节气温差异导致转向系动态响应偏离其设计初衷,该文以非独立悬架车辆为例,对考虑温度效应的车辆摆振系统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基于热弹性力学考察了温度效应对转动副间隙的影响,建立了计入温度效应的转向传动机构含间隙车辆摆振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某1030货车摆振响应的分岔特性和初值特性,讨论了车速、温度等参数对摆振系统全局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的改变在85~110km/h车速区间内会导致转向轮摆角周期运动形态的改变,且这种影响在高车速区段下比中低车速区段更为明显,而当车速为100km/h、温度为-40℃时左转向轮摆角中值为负,意味着有向右跑偏趋势;50℃时摆角中值由负变正,说明有改为向左跑偏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全天候车辆防摆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某SUV手动变速器齿轮为研究对象,在一般公路和试验场强化道路、山路和高环路上进行了载荷谱采集。用雨流计数法得到了载荷的分布形式,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推断和检验了载荷的分布规律,并将采集到的载荷分为8级载荷谱。将此载荷谱施加到变速器齿轮轴系的多体动力学模型中,得到了关键节点的应力。用Miner理论计算了各挡齿轮在各个工况下的损伤,从而得到了各种试验场路面和变速器总成台架相对于一般道路的强化系数,对汽车耐久性试验的组织实施和汽车试验场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依托某微型轿车,从动力总成振动能量传递路径的角度建立了车内噪声分析模型,通过对各条路径的传递特性进行分析,识别车内噪声主要传递路径及环节。在ADAMS中建立动力学参数化仿真分析模型,探讨动力总成悬置参数对车内噪声的影响。基于车内噪声传递分析模型,以车内噪声最小对悬置系统进行优化,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某商用车排气系统波纹管为研究对象,通过样车道路试验对其多维耦合随机载荷激励进行测试,并对其解耦算法进行了探讨。对波纹管结构多轴疲劳寿命进行预测,进而采用时域损伤保留法对波纹管加速寿命载荷谱编辑方法进行了探讨,将加速寿命载荷谱缩短至原始谱的17.86%,为波纹管加速寿命试验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考虑门架变形、轮胎刚度阻尼以及车体惯性质量等参数的影响,搭建了基于VL motion的纵向动力学模型,结合门架液压系统模型建立基于AMESim与VL motion的联合仿真分析平台,辨识负载高位抖动/晃动工况中惯性力矩的时变特征,根据零力矩点理论(Zero Moment Point, ZMP)分析了叉车纵向堆垛的稳定条件。针对叉车纵向堆垛过程中由于液压系统冲击引起的失稳问题,设计了一种组合式液压缓冲装置。仿真结果表明,由于组合式液压缓冲装置的节流与吸能作用,减轻了负载运动状态变化所引起的液压系统冲击问题,提高了叉车纵向堆垛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车用主动噪声控制系统以声压级为主要控制目标的不足,考虑人耳听觉主观感受,基于FPGA硬件设计平台提出一种面向声品质改善的车内主动噪声控制系统设计方案。首先设计时频数据转换模块、确定声品质控制思路,其次对自适应滤波技术和支持2路参考信号的2×2多通道FELMS算法进行设计,最后利用ZYNQ7000主控芯片及相关外设完成实验平台搭建。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在降噪点处对发动机噪声A计权声压级和总响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