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研究转向系参数对干摩擦诱发的汽车自激摆振多极限环特性影响,以在一定车速下具有多频多幅摆振独立悬架汽车为样车,将悬架与转向系统运动副间隙处干摩擦等效到前轮主销处,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干摩擦主导型的汽车摆振系统3自由度模型。基于上述模型,在数值计算时轮胎选用魔术公式,而干摩擦模型选用Stefanski-Wojewoda动态模型。结果表明,该样车在一定车速下因初始激励的不同而会出现不同幅值的自激摆振;横拉杆刚度和主销处的干摩擦力矩均对自激摆振系统的分岔区间有较大影响。分析结果可为抑制该类型汽车自激摆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轿车大部分属于独立悬架汽车,前桥是断开式的,转向系结构比非独立悬架汽车复杂,前轮发生摆振的原因不明,严重阻碍了车辆的摆振控制。前轮的长期摆振会导致车辆发生爆胎,失去操纵稳定性。针对该问题综合考虑转向机构弹性与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包括转向横拉杆两端铰链间隙、齿轮齿条转向器啮合间隙,轮胎非线性侧向力和主销处干摩擦等,基于第二类拉格朗日方法建立转向系4自由度髙维非线性振动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得出车轮存在不平衡质量时转向系统的非线性参数、结构参数以及安装位置参数对模型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和系统的振动特点,为轿车转向系参数的动态设计与合理匹配及摆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针对EQ2102型越野汽车的前轮摆振问题,建立了典型非独立悬架汽车转向系统力学模型,获取了计算模型的所需参数,设计了转向系统刚度测量方案,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汽车摆振的影响因素,对车轮失衡量、系统刚度和转向系阻尼对摆振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前轮摆振是指汽车直线行驶时 ,前轮以一定的振幅和频率绕转向主销轴左右摆动。汽车前轮摆动严重时 ,车身左右晃动 ,方向盘难以控制。前轮摆振破坏了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 ,还加速了转向系的磨损 ,所以一经发现 ,应查明原因并及时排除。其方法是 :(1)先查方向盘、转向横拉杆头、转向臂传动机构及前钢板卡子是否松旷。(2)若前轮转向立轴与轴套、前钢板轴与轴套磨损严重 ,配合间隙过大 ,应更换新轴和新轴套 ,以达到标准配合间隙 ,并调整轮毂轴承间隙。(3)若是由于前钢板使用时间过长 ,钢板挠度弹性达不到要求而引起摆…  相似文献   

5.
以联合收割机液压转向系统控制过程为研究对象,从收割机转向过程前轮负载入手,对收割机转向过程前轮运动特点进行分析,建立联合收割机转向过程前轮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出转弯时前轮承受的最大阻力矩;建立收割机转向系统液压控制系统,采用PLC进行液压系统精准控制,驱动液压缸伸缩运动,带动齿轮齿条机构进行收割机前轮转向。  相似文献   

6.
<正>四轮农用运输车是以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机动性好和适用于农村道路运输为特点的交通运输工具。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车辆的增多,农村道路条件差、驾驶员技术维护水平不高,以及部分农用运输车质量不过关等原因,致使农用运输车出现不少交通安全事故,其中前轮摆振引起前轮松脱出现的倾翻事故危害性较大。研究和分析引起前轮摆振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无疑对消除前轮的摆振,提高车辆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安全性,减轻轮胎的磨损和操纵的轻便性大有益处。前轮摆振是指车辆在平坦道路上行驶时所产生的车轮绕主销持续的摆振现象。摆振与前轮定位参数、方向盘的自由行程、前轮轴承间隙及主销轴承的预紧度、前轮的失衡量及气压、系统阻尼及与产生自激振动的车速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前轮主动转向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主动前轮转向系统的模型,给出了双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方程,提出了具体的系统结构。设计了主动前轮转向系统的H∞鲁棒控制器,并考虑在不同的车速以及路面情况下,对大侧向风干扰和双车道变换工况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主动前轮转向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前轮摆振是普遍出现在汽车上的一个相当复杂的振动现象,根据表现特性不同,前轮摆振分为高速摆振和低速摆振,前者属于自激型摆振,后者属于强迫型摆振.根据国内外前轮摆振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阐述了高速摆振和低速摆振的故障现象,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了自激型摆振发生的机理,即产生“负阻尼”的原因,并指出两种形式的摆振的表现特征,最后,从车轮平衡度、转向系、悬架刚度和阻尼、轮胎的侧向刚度、前轮定位参数4个方面分析了前轮摆振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克服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车辆行驶时,转向轮经常会绕前定位主销以一定频率振幅发生左右摆振的现象。前轮摆振有诸多危险,如影响车辆行驶安全性,使前轮定位轴套及轮胎发生异常磨损等。因此,分析研究发生摆振的原因及防止摆振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同时考虑球面副间隙和三维转动副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考虑混合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多体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方法。首先以4-UPS/RPU空间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转动副间隙和球面副间隙的模型,推导同时考虑球面副间隙和三维转动副间隙的4-UPS/RPU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方程;然后利用龙格库塔法对动力学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不同间隙类型、间隙、驱动速度和摩擦因数对并联机构动力学响应的影响,通过ADAMS虚拟样机仿真验证动力学模型和数值计算的正确性;最后利用相轨迹图、庞加莱映射图和分岔图等分析考虑混合间隙的4-UPS/RPU并联机构的非线性特性。该研究为考虑混合运动副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和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四轮转向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只考虑汽车的横摆运动和侧向运动,将汽车简化为线性二自由度模型。采用前后轮转角成比例的控制策略,对四轮转向汽车的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推导出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并在MATLAB/Simulink里建立该控制策略下的4WS(Four-wheel Steering)模型,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仿真分析,将仿真结果与前轮转向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四轮转向汽车能有效地提高低速时的机动性,减小转弯半径,同时提高车辆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考虑弯道和坡道路面道路特征参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建立汽车在弯道和坡道路面上整车操纵稳定性模型。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弯道和坡道路面道路特征参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汽车设计、道路设计和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中应采取的措施。并为汽车主动悬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三轴车辆全轮转向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并分析了某三轴车辆全轮转向二自由度模型及其运动微分方程,分析了整车在质心零侧偏角比例控制策略下的转向中心位置以及2、3轴转角比例系数与车速的关系,分析了整车的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建立了三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结合控制策略对比仿真了2WS车和6WS车在不同车速下的瞬态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质心零侧偏角比例控制策略有利于提高三轴车低速转向时的机动性和高速转向时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多轴车辆定比例转向系统理想模型和多轴车辆侧向动力学模型,通过对两模型定比例转向时的低速转向半径进行比较,验证了多轴车辆侧向动力学模型的合理性.基于该模型,分别分析了定比例转向系统和变比例转向系统的低速转向半径和高速操纵稳定性.结果表明:定比例转向的多轴转向系统低速机动性不够好,且高速稳定性很差;变比例转向的多轴转向系统在提高车辆机动性的同时,还能改善车辆的高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拖拉机作业时滑转率过高会降低作业效率,准确监滑转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基于最小轮速的滑转率测量方法在转向工况下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阿克曼转向原理的滑转率测量方法。通过建立转向时的滑转率测量模型,得到滑转率与理论车速、右前轮车速、右前轮转向角的关系。基于约翰迪尔4720型拖拉机设计滑转率测量系统,包括右前轮轮速测量装置,CAN总线解析模块和滑转率计算模块。水泥路面直行工况下滑转率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直行工况滑转率的平均值为3.0%。在水泥路面转向工况下,进行目标理论速度分别为0.5、0.8、1.0、1.2、1.5 m/s的滑转率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转向工况滑转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9%、3.4%、3.7%、3.8%、2.9%,处于直行工况的滑转率区间;因此认为此方法可行,为农机田间转向工况滑转率测量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流量递减式球活塞车辆转向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从力平衡和流量平衡出发,构建了该泵的动态特性方程组,据此对该泵的变流量控制特性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泵转速在超过开启转速之后,泵的输出流量增速不升反降,与车辆行驶速度越高,需要的转向力越低的实际工况完全同步,为智能化车辆转向泵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侯友山  石博强  谷捷 《农业工程》2010,(10):129-133
为了实现优先阀的稳健设计,基于解析法及SIMULINK分别建立了优先阀动态数学模型及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系统各参数变化对优先阀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在分析动态响应特性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优先阀转向系统的流量响应超调量最小为设计目标,以优先阀的阀芯直径、弹簧刚度及节流口面积为设计变量,以方向盘角速度、转向负载、工作负载及输出流量为不确定因素,完成了基于损失模型的稳健设计。结果表明,稳健设计提高了设计目标的稳健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优先阀的动态响应特性,该设计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阀件的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18.
履带拖拉机液压机械双功率流差速转向机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双功率流传动原理,利用液压元件的无级调速特性,对适合履带车辆的液压机械双功率流差速转向机构的转向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转向机构的运动方程和转矩方程,提出了转向机构行星排特性参数的确定原则。根据液压转向调速系统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并结合东方红1302R型橡胶履带拖拉机进行了参数设计和转向运动性能分析,所选参数满足整机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