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27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为了探明水稻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遗传机制,定位相关QTL,以感病保持系66B和抗病粳稻恢复系C161构建的DH群体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技术,以各世代对条纹叶枯病的病情指数比率为表型值,对C161的抗病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遗传由3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控制,符合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G-2),利用Qgene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3个与抗病相关的QTL,分别位于第1,9,11染色体上RM283-RM259、RM257-RM160和RM287-RM229标记区间内,LOD值分别为3.798,3.942和4.965;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16.7%、17.2%和21 21.2%,分离分析的结果与QTL定位的结果相对一致,可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2.
水稻新品种辽星1号具有很强的广适性,从北纬39°到北纬43°布点试验,用L6400光效测定仪测定辽星1号及其对照品种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SPAD)、经济系数等指标,在4个不同纬度,辽星1号的各项指标均显著地高于辽宁其它主栽品种;产量结构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产量始终表现出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水稻新品种辽星1号生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新品种辽星1号具有很强的生产潜力,从北纬39°到北纬43°,安排了辽星1号品种与其它3个对照品种在4个不同纬度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4个不同纬度,辽星1号的产量结构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产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均显著地高于对照品种.此外,稳定性分析与灰色关联度分析也表明辽星1号属于生产潜力很高的广适型品种.  相似文献   
4.
爪哇稻Wanilav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创建及AFLP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初步鉴定了爪哇稻Wanilav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特征特性,并以2套水稻(Oryza sativa)同核异质材料273JW(爪哇型胞质不育系)、273D(D型胞质不育系)及其对应的保持系273B, 803JW(爪哇型胞质不育系)、803WA(野败型胞质不育系)及其对应的保持系803B为研究对象,利用AFLP 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JW型不育胞质的指纹图谱,分离了JW型胞质与野败型胞质及保持系的差异片段。  相似文献   
5.
屉优267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以屉锦A与C267配组育成的旱作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抗旱性强、米质优等特点.2008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新粳型不育系和恢复系是通过籼粳交或粳粳交的方式培育而成的中间型稳定品系,杂交组合的育性正常或接近正常。粳型不育系和恢复系配组,杂种F1的产量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组合9512A/R364、73A/R55、150A/R198、9512A/R2690、150A/R55,具有产量的正向超亲、超标优势,另一些组合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向优势;本研究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好的不育系是中14A、辽150A、73A、9512A、9214A,恢复系是R198-2、R238、R46、C418、R364和花38;亲本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在不同性状的作用没有交叉。杂种优势的表现与双亲亲和力高低、配合力高低有明显的相关性。辽150A、9512A的超亲优势明显,R198、R55、R2690、R364、C204等恢复系具有较强的杂交优势。不育系对产量性状的作用显著大于恢复系。  相似文献   
7.
辽粳29,原代号辽农2096,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育成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水稻抗稻瘟病变异体离体筛选及在育种中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水稻成熟胚、花药等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并在继代和分化阶段附加5种不同浓度的稻瘟病菌粗毒素进行胁迫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水稻在诱导过程中诱翕率差异显著:在继代和分化阶段,毒素浓度的变化对愈伤组织的增殖和分化影响很大,处理差异显著;粗毒素浓度在30%和40%之间,达到或接近愈伤组织最大耐受范围,选择效果好;利用筛选的抗稻瘟病变异体材料进行常规选育,获得了抗性得到提高的两个稳定品系辽农2号和辽农7号,抗病性较原品种提高了1-3个等级,水稻抗稻瘟病变异体筛选技术在育种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水稻穗部性状及其与产量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辽宁省最新育成的水稻品种(品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稻穗部性状间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如下。产量与每穗粒数、着粒密度、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些性状对产量都有积极意义,产量是其综合作用的表现。结实率主要受控于二次枝梗结实特性,育种上要从结实率角度挖掘水稻的增产潜力,就要着重考虑选育二次枝梗结实率高进而结实率高的品种。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以及二次枝梗粒率都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些性状的增加将有助于穗粒数的增加。穗粒数与二次枝梗粒数随品种的变化是一致的,二者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提高千粒重有可能进一步挖掘水稻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是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真菌病害,选育抗病水稻品种是防控该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研究表明,聚合多个抗病基因可提高品种的抗性、拓宽抗谱。本研究以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b的‘辽粳9234’和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ta的‘铁粳7号’为亲本,利用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从后代中鉴定到聚合抗稻瘟病基因Pita和Pib的后代。通过连续3年生产试验和米质分析,鉴定到1个同时具有抗稻瘟病基因Pita和Pib的稳定株系A-3,通过辽宁省水稻品种审定,命名为‘铁粳16’。人工接种结果表明‘铁粳16’较其亲本抗谱宽、抗性强。研究结果证实聚合Pita和Pib可提高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可为抗病基因聚合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