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以北方超级稻沈农26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热解成生物炭施入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生产相比,秸秆直接还田主要提高了水稻生育中期的叶、茎含氮量,但同时降低了后期穗氮素累积量,氮素回收率、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下降5.28%、11.65%和16.19%,使产量有降低趋势;少量秸秆生物炭施入有助于提高生育中后期叶、茎含氮量并促进穗氮素累积量增加,氮素回收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6.02%和7.71%,有增加产量的潜力;大量秸秆生物炭施入降低了叶、茎和穗含氮量,氮素回收率负向效应强度高达34.31%,但氮素生理利用率增加45.62%,不利于产量的提高。秸秆直接还田和大量秸秆生物炭施入对水稻氮素吸收有一定抑制作用且不利于产量的提升,少量秸秆生物炭施入则能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并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2.
甘草跗粗角莹叶甲是甘草的主要害虫,在白城市及周边地区每年发生三代,以幼虫取食甘草叶片为害,戍虫在甘草根际及土缝等处越冬,化学药剂和农艺技术相结合是防治甘草跗粗角莹叶甲最理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铁粳11号是以辽粳294为母本,以长粒优质品系9621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201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05.5 kg/667m2,比对照沈稻6号增产5.7%,米质优,抗稻瘟病,抗寒性好,适宜在辽宁省中、北部的中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铁粳9号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秧、合理稀植、优化施肥、水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鸡大肠杆菌病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大肠杆菌病诊治孙殿和,孙桂琴,王桂艳(吉林省通榆县畜牧兽医总站)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鸡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我县1994年秋季一些村屯的鸡陆续发病死亡,以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和腹膜炎、排稀便为主要特征,诊断为鸡大肠杆菌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鸭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也可感染人。在自然条件下,野鸟特别是鹦鹉对本病最为敏感,故衣原体病又称为“鹦鹉热”,鹦鹉衣原体可感染17种哺乳动物和130多种禽类,在鹦鹉类禽鸟能引起鹦鹉病;在鸭、鸽、火鸡、鸡以及其他非鹦鹉类禽鸟能引起鸟疫。该病原传播不依赖节肢动物为媒介,而是随患病动物分泌物、排泄物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等,  相似文献   
7.
铁粳11号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在2011年和2014年分别通过辽宁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适口性均优良,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并且突出表现广适、高产,目前已是辽宁中熟地区的主栽品种。本文对铁粳11号的特征特性进行了介绍,并从育苗、插秧、收获等方面提出了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是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真菌病害,选育抗病水稻品种是防控该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研究表明,聚合多个抗病基因可提高品种的抗性、拓宽抗谱。本研究以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b的‘辽粳9234’和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ta的‘铁粳7号’为亲本,利用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从后代中鉴定到聚合抗稻瘟病基因Pita和Pib的后代。通过连续3年生产试验和米质分析,鉴定到1个同时具有抗稻瘟病基因Pita和Pib的稳定株系A-3,通过辽宁省水稻品种审定,命名为‘铁粳16’。人工接种结果表明‘铁粳16’较其亲本抗谱宽、抗性强。研究结果证实聚合Pita和Pib可提高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可为抗病基因聚合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殿平  王桂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03-10805,10875
[目的]以超级稻东农431(Oryza sativa L.)为试验材料,重点研究了水稻渗落式全程深施肥模式的增产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施肥处理:渗落式全程深施肥(DAF)[施基肥(氮肥和钾肥各50%,磷肥100%)之后进行翻地;追肥分别于幼穗分化前施氮30%,抽穗前施氮10%和钾50%,齐穗期施氮10%;灌水方法为浅、湿、干交替,追肥在晒田干至有裂纹时结合灌水施下,"裂纹渗落,以水带氮"];全层施肥(IAF)[施基肥(氮肥60%,钾肥为50%,磷肥为100%)后耙地;追肥分别于分蘖始期施氮20%,抽穗前施氮15%和钾50%,齐穗期施氮5%];表层施肥(SAF)(耙地后将基肥施入,追肥同全层施肥);不施氮肥(对照CK)(纯氮为0 kg/hm2,磷肥和钾肥的施用方法同表层施肥)。各处理施纯氮150 kg/hm2,N∶P∶K=4∶2∶1,即尿素262.5 kg/hm2,磷酸二铵163.5 kg/hm2,硫酸钾75.0kg/hm2。[结果]全程深施肥方法中,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较其他施肥方法分别提高了17.18%~23.73%和14.08%~18.96%;最高分蘖临界期较其他施肥方法延长了7 d左右且有效分蘖数达到361个/m2,较其他施肥方法提高了29~39个/m2;从灌浆始期(IS期)至灌浆末期(LS期),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均以全程深施肥方法为最高,且呈如下顺序:全程深施>全层施>表施>无肥区;从拔节期(JS期)至成熟期(RS期),干物质积累量均以全程深施肥方法为最高,且呈如下顺序:全程深施>全层施>表施>无肥区。全程深施肥处理的产量达到11 580.0 kg/hm2,较其他施肥方法提高了2 112.0~2 844.0 kg/hm2。[结论]全程深施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适于在北方寒地稻作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方超级稻沈农265为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纯氮210kg/hm2,且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为6∶4时,由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其他处理提高2.4%~21.1%,致使产量提高3.3%~20.2%;同一基蘖肥与穗粒肥施用比例下,随施氮量的增加,沈农265的总吸氮量呈上升趋势,而氮素利用率有下降趋势;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穗粒肥比例增加有利于总吸氮量和氮素利用率的提高;适宜施氮量和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能为水稻整个生育期提供比较平衡的氮素供应,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协调产量构成因素,从而提高产量,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