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种来源 原代号“755-4-4”,组合(甘156×晋亚3号)×(208×张掖15-17),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所选育而成。1990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晋亚5号”。  相似文献   
2.
亚麻抗锈病近等基因系RAPD特异指纹带的克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对6个亚麻抗锈病近等基因系进行分析,获得了2个稳定的特异指纹带,成功地将这2个特异指纹带克隆入质粒载体,并对它们进行了序列测定,获得了2条亚麻抗锈病近等基因系RAPD特异指纹带的DNA序列。  相似文献   
3.
以早抽薹品种CT07和晚抽薹品种T0601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采用分离集团混合分析法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筛选与菜薹抽薹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用45条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引物和20对SRAP(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引物组合进行PCR扩增筛选,其中UBC834、UBC876、E13M4和E5M7对亲本和DNA池的扩增图谱表明,4个引物的差异条带均出现在早抽薹品种CT07和早现蕾(抽薹)池中.经F2代群体单株验证,4个标记均与早抽薹基因相连锁,且标记E13M4最近,距离为16.8 cM,这为菜薹抽薹基因的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克隆菜薹雄性不育基因,为利用菜薹不育性提供依据.采用间源序列的候选基因法,通过检索NCBI核酸数据库,获得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相关的基因或开放读码框序列.根据保守区设计1对特异引物.对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特异引物在不育系中扩增出1条675 bp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Pol型胞质不育orf224基因同源性为100%.CMS特异扩增结果证明试验所用的菜薹其不育类型为胞质Pol型.  相似文献   
5.
亚麻抗枯萎病基因FuJ7(t)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用高抗枯萎病亚麻品种“晋亚 7号”与高感枯萎病品种“晋亚 1号”配制杂交组合 ,接种鉴定其正反交F1代以及F2 代分离群体的枯萎病发生情况 ,结果表明 ,晋亚 7号对枯萎病的抗性属于细胞核遗传 ,受 2个显性基因控制。用 4 8个EcoRI/MseI引物组合对“晋亚 7号”、“晋亚 1号”两个亲本及其F2 代抗病和感病基因池进行AFLP分析 ,共扩增出约 330 0条可分辨的带 ,其中 3条为稳定的差异。用“晋亚 7号”和“晋亚 1号”杂交产生的F2 代分离群体对 3个特异条带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连锁性进行分析 ,发现特异条带AG/CAG与暂定名为FuJ7(t)的抗枯萎病基因紧密连锁 ,二者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5 .2cM。将AG/CAG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 ,成功地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 ,可以更加方便地用于对FuJ7(t)基因的分子检测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6.
结球甘蓝主要商品性状与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个甘蓝亲本进行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结球甘蓝的主要商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作用,株高、外叶数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开展度、单球重、帮叶比、中心柱/球高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相关分析表明,开展度-株高、开展度-单球重、外叶数-帮叶比等成对性状成显著正相关,利用株高可对帮叶比、中心柱/球高进行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7.
高纯度α-亚麻酸油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冷榨方法 ,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 ,在高度真空环境下生产的α -亚麻酸油中α -亚麻酸的含量达 53.6 % ,比传统榨制的亚麻油中α -亚麻酸含量提高了 38.86 % ,样品的理化指标达到和超过国家色拉油标准  相似文献   
8.
"夏光"、"早夏16"甘蓝杂交种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SDS法提取甘蓝(Brassica oleraceavar.capitata)杂交种“夏光”、“早夏16”及其各自亲本的基因组DNA,通过SSR、RAPD两种分子标记方法构建其DNA指纹图谱用于纯度鉴定。利用30对甘蓝SSR引物和50个适用于甘蓝的RAPD引物,以各杂交种及其亲本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组合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多数SSR引物对两组合扩增带型一致,未能建立SSR指纹图谱;通过RAPD标记方法筛选出能鉴定两杂交种纯度的引物分别为S15、S42、S147和S42、S78、S88,其中引物S42对两组合均能扩增出特异的RAPD指纹图谱,并将RAPD指纹图谱转变为相应的数字指纹。  相似文献   
9.
夏秋两用甘蓝早夏-1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球甘蓝简称甘蓝,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约26.7万hm^2,占蔬菜总种植面积的25%~30%,在蔬菜的周年供应及农产品出口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早夏-16是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新育成的杂交一代甘蓝新品种,2003年5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认)定,2004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早夏-16甘蓝适应性、抗逆性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南、华北地区均可栽培,但在种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不同除草剂对大田栽培秋甘蓝的防除效果,开展了四种除草剂(精异丙甲草胺、草铵膦、二甲戊灵、草甘膦异丙胺盐)甘蓝田杂草防除效果的调查,并进一步测定不同除草剂作用下甘蓝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以探讨不同除草剂对甘蓝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甲戊灵处理土壤显著降低了甘蓝大田中的杂草株数,从而促进了植株生长,提高了SOD、POD、CAT活性,降低了MDA含量。精异丙甲草胺处理土壤显著降低了甘蓝大田中的杂草株数,但产生的药害严重抑制了植株生长,破坏了植株体内的抗氧化还原系统,致使SOD、POD、CAT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草铵膦、草甘膦异丙胺盐处理土壤显著降低了大田杂草株数,植株形态学指标、S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OD活性显著下降。二甲戊灵可以做为早熟秋甘蓝定植前的除草剂在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