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根腐病发生对黄芪根围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采集1~6年生黄芪根围发病和健康土壤,采用经典方法对4种主要土壤酶(脲酶、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根腐病的发生对脲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1~4 a间,发病土相对健康土的脲酶活性减少量、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增加量均与发病率呈正相关;第5年时各酶的活性开始向健康状态恢复,第6年时酶活性继续恢复,且与该年根腐病发病率降低的情况相吻合。由此可知,黄芪根腐病的发生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蒙古黄芪-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F. acuminatum)为互作体系,测定苯丙烷途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及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的变化,以期获得黄芪抗根腐病菌侵染机制的信息,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幼苗浸根法接种病菌,分光光度法测定3种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F. solani侵染黄芪后,PAL和C4H活性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并在7、21天出现2个酶活高峰;4CL活性则随着时间的延长持续上升,7、21天时也显著高于对照。F. acuminatum侵染黄芪后,PAL、C4H和4CL的活性均在21天显著高于对照。可见2种病原菌在侵染黄芪过程中,苯丙烷途径的关键酶被不同程度地激活,但2种病菌激活各酶的时间和规律有所差异,表明黄芪对这2种病菌的抗性机制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蒙古黄芪根腐病优势致病菌群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明确山西省蒙古黄芪根腐病的优势致病菌群及其分布区域和症状差异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致病菌,按柯赫氏法则回接验证,结合形态学特征与EF-1α基因分子鉴定结果明确其分类地位,并分析不同地域和不同发病症状下致病菌的分离频率。结果表明,引起山西省蒙古黄芪根腐病的致病菌包括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腐皮镰刀菌F.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芬芳镰刀菌F.redolens、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以及Ilyonectria torresensis,其中锐顶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为优势致病菌,平均分离频率为53.83%和26.42%。不同地区根腐病的优势致病菌具有明显差异,浑源县和应县为锐顶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分离频率分别是42.86%、39.13%和62.50%、37.50%;五寨县为锐顶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分离频率56.14%和35.96%。根腐病的症状具有一定地域差异,且引发不同症状的优势致病菌也不同,总体上引起纤维状腐烂的优势致病菌为锐顶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前二者平均分离频率分别为63.37%和20.50%,尖孢镰刀菌仅在五寨县检出,分离频率为21.98%;引起侧根发黑的优势致病菌主要是锐顶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平均分离频率分别为35.50%和21.65%,但在浑源县未发现此类症状;引起皱缩软根的优势致病菌在各地差异明显,五寨县以尖孢镰刀菌最占优势,分离频率为43.48%,浑源县为链格孢菌,分离频率为32.79%,应县则是腐皮镰刀菌,分离频率为60.00%。  相似文献   
4.
植物致病镰刀菌细胞壁降解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镰刀菌是一类重要的寄生性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降解酶(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是镰刀菌侵入寄主使其致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本文主要从镰刀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种类、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其与植物抗菌次生代谢物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阐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镰刀菌的侵染致病机制,进而为寻找新的病害控制措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土传病害是农业生产上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笔者主要从土壤微生物区系、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微生物相互作用方面,综述了它们的变化对土传病害发生的影响,探讨了土传病害的发生机理,并概述了利用多种微生物制剂防治土传病害和调控微生物菌群的作用和进展。同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闫欢  #  高芬#  王梦亮  秦雪梅 《植物保护》2020,46(4):48-54
通过分析黄芪根腐病病株和健株根围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探究根腐病的发病机理,寻找预警病害发生的生物指示因子,为土壤微生态的生物调控提供依据。试验通过菌落计数、PCR-DGGE和16S rRNA V3区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不同年限下黄芪根围病/健土中微生物区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菌作为黄芪根围土中的优势种群,是影响病土中微生物数量升高的关键因子,其多样性降低是影响病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为土壤中的优势菌群,健土中的1号和4号特异条带分别为未培养的假单胞菌Uncultured Pseudomonas sp.和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6号未培养假单胞菌Uncultured Pseudomonas sp.的丰度与根腐病发病率负相关,16号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的丰度则在3年生土壤中显著升高,随后急剧下降。上述4个菌可作为潜在的土壤健康或发病指示因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药黄芪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中药黄芪的生物学特性、栽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与贮藏等,对黄芪栽培生产中存在的一些制约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黄芪栽培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柴胡种子处理技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柴胡的调查,结果表明,由于柴胡种子的后熟和休眠性特殊,各地采取的种子处理技术不同,直接影响到种子的出苗和生长发育。目前,家种柴胡已成为商品柴胡来源的主渠道。在大面积柴胡栽培技术上,种子处理技术是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芽胞杆菌是土传病害生防制剂开发中最具应用潜力的微生物之一,但目前针对药用植物土传病害,市场上可供选择和使用的,以其为生防因子的产品和数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实际需要。本文从菌株的筛选获得、定殖与生态适应性、安全性评价等方面概述了影响其开发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展望,以期为促进芽胞杆菌制剂在防控药用植物土传病害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探讨黄芪根腐病拮抗芽孢杆菌SXKF16-1(Bacillus atrophaeu)和SXKF16-2(B. methylotrophicus)对黄芪主要药效成分的影响,旨在为后续多功能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采用灌根法对健康黄芪苗浇注拮抗菌发酵液,HPLC-UV-ELSD法对10种药效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紫檀烷苷、异黄烷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和黄芪皂苷Ⅳ、Ⅲ、Ⅱ、Ⅰ在各自标准曲线相应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0),试验测定结果可靠。拮抗芽孢杆菌SXKF16-1和SXKF16-2处理对药效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紫檀烷苷、异黄烷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皂苷、黄芪皂苷的含量均无明显影响,但显著促进黄芪皂苷和黄芪皂苷含量的升高。2组处理与对照相比,总黄酮含量均无明显变化,总皂苷含量显著升高。拮抗芽孢杆菌SXKF16-1和SXKF16-2对黄芪主要药效成分的含量无负面影响,可促进某些皂苷类成分的积累,具备开发为多功能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