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茄子褐纹病在叶片、茎干、果实上的田间发病症状进行调查,进行大棚和露地栽培对茄子褐纹病控制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大棚栽培对茄子褐纹病控制作用达96.9%以上。250 g·L-1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粒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6种杀菌剂进行茄子褐纹病的田间喷雾防治试验表明,2次用药10 d后,250 g·L-1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效最好,其次为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田间防效分别为86.7%、85.8%、84.8%,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3.
为了更好地防治葡萄白粉病,通过室内不同杀菌剂对离体葡萄叶片白粉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测定,筛选无公害的防治葡萄白粉病药剂,试验结果表明:25%阿米西达2000倍、50%翠贝3 000、43%好力克SC、12.5%烯唑醇3000倍、40%福星6000倍、30%特富灵3000倍对葡萄白粉病既有良好的保护效果,也有较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7种药剂防治番茄黄叶枯萎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80%乙蒜素乳油、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嘧菌酯悬浮剂等7种单一药剂和复配药剂对番茄黄叶枯萎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0%乙蒜素乳油、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嘧菌酯悬浮剂对番茄黄叶枯萎病防治效果好,校正防效分别为82.0%、79.5%和77.6%;而80%乙蒜素乳油与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30%嘧菌酯悬浮剂的复配剂的防治效果比单剂使用的更明显,高达93.6%和89.1%;其次为500 g·L-1异菌脲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也对番茄黄叶枯萎病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校正防效分别为72.4%和71.2%;45%咪鲜胺水乳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相对较差,为69.2%和54.5%。  相似文献   
5.
2016—2017年对浙江省文成县发生的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糯米山药炭疽病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表明,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的形态在病叶、病枝或种薯上越冬,病害在5月初发,6月中旬至8月是爆发高峰,高温高湿是炭疽病高发的适宜环境;以分生孢子随风雨飞溅的方式传播,传播速度快,尤其是6月梅雨季和8月台风季,11月以后进入越冬期。该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潜育期约为7 d,人为或自然伤口有助于病原菌侵入。  相似文献   
6.
在2016—2017年,在浙江爱之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利用30、50、90 kV的空间电场生产豆芽技术试验。结果显示,与非空间电场条件比,在30、50、90 kV的空间电场条件下,豆芽产量增幅分别达28.7%、22.1%、16.4%;豆芽长度减少幅度分别达36.4%、34.3%、31.9%;豆芽根占比减少幅度分别达3.9、9.4、14.7百分点;豆芽下胚轴最粗处的直径增加幅度分别达82.1%、75.7%、77.6%;对豆芽炭疽病的防效分别达74.0%、76.0%、77.2%;还能提高豆芽白度、松脆度,抑制豆芽侧根生长。这些结果表明,空间电场对豆芽有较好的增产、提质、防病作用,30 kV的空间电场在豆芽生产上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植物组培过程中污染微生物种类及其季节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植物组培过程中污染微生物种类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以浙江省杭州和宁波的植物组培生产车间中的污染物为监测对象,利用NA、PDA等培养基对污染物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结果发现:植物组培污染物主要为细菌和真菌,其中细菌占52.13%,分布于9个种,主要为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真菌占43.87%,分为18个种,芽枝霉(Cladosporium spp.)、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Penicillum spp.)和酵母为主要污染真菌。污染物的数量及真菌与细菌的污染比例呈现季节性变化,夏秋季是污染物的高发期,而春冬季节污染发生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8.
 蔓枯病是威胁甜瓜最重要的病害之一,该病是由西瓜壳二孢菌(Ascochyta citrullina Smith, 无性世代是泄根亚隔孢壳Didymella bryoniae)引起的,在甜瓜的幼苗期至采收期均可发生。在中国厚皮甜瓜栽培品种中尚未发现蔓枯病抗性较好且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多数甜瓜抗蔓枯病材料均为薄皮小果,关于甜瓜与蔓枯病菌的互作机理目前报道较少,厚皮甜瓜和薄皮甜瓜与蔓枯病菌的互作机理差异以及不同品种的薄皮甜瓜间与蔓枯病菌的互作机理差异未见任何报道。在低温高湿环境下甜瓜发生蔓枯病的几率比在适宜生长环境下大大增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robate peroxidase gene,APX,EC1. 11. 1.11) 是植物耐受逆境胁迫的主要因子,调节活性氧水平,与过氧化氢、一氧化氮一起参与防卫反应和细胞死亡,有可能调节MAPK的级联反应,应对多种环境胁迫因子。本研究拟探讨不同甜瓜品种与蔓枯病菌互作时APX转录水平的变化,初步解释APX在甜瓜与蔓枯病菌互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青花菜褐茎病是近年来浙江省青花菜产区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对全省青花菜褐茎病的症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典型症状样本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镜检,发现青花菜褐茎病的病原菌不可分离培养,为专性寄生菌;病样镜检后发现病原菌孢囊梗呈二叉状分枝,小枝末端尖细,孢子囊椭圆形或卵形,大小为(24~27) μm×(15~20) μm,卵孢子球形,黄褐色,厚壁,直径30~40 μm;用青花菜的褐色发病组织对健康青花菜花球和植株进行人工接种能引起与田间青花菜褐茎病相同的症状;PCR扩增该病原菌的rDNA ITS序列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菌与寄生霜霉Hyaloperonospora parasitica相似度达95%以上,结合组织培养获得的病原形态特征,明确青花菜褐茎病病原为寄生霜霉(H. parasitica)。  相似文献   
10.
在浙江省10个地区,调查了葫芦科、茄科、豆科、十字花科等4科12种蔬菜,总计1256块连作障碍田。结果表明,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成因中,土壤中病原累积性病害、地下害虫、生理性病害(缺素)、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线虫和其他因素的出现频率分别为68.72%、10.18%、9.53%、6.67%、6.08%、2.55%。不同科的蔬菜间有较大差异,同科中不同蔬菜也有一定差异或稍有差异,土壤中病原累积性病害是主要连作障碍类型。连作障碍相关病害主要有枯萎病、青枯病、根腐病、软腐病等16种,相关虫害有蛴螬、蝼蛄和小地老虎等7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