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不同地区亚洲韧皮杆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桔黄龙病是最严重的柑桔病害之一,现已威胁世界柑桔产业。已被证实在中国南部该病害通过嫁接和木虱传播。因此黄龙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中,基于外膜蛋白(omp)基因的PCR-RFLP的方法被用来研究中国南部各柑桔主产区的亚洲韧皮部杆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采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各地区的亚洲韧皮部杆菌的omp基因产生了不同的RFLP指纹图谱,并对各地亚洲韧皮部杆菌的omp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然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亚洲韧皮部杆菌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即便在某一特定的地区也有一定的差异。序列分析显示中国地区的亚洲韧皮部杆菌有很高的同源性。这些结果对揭示中国柑桔黄龙病的流行病学及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体内可能与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互作的内生细菌,为黄龙病菌的人工培养及其病害防控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方法比较不同地理来源带黄龙病菌(带菌)和不带菌黄龙病菌(不带菌)的木虱中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差异。其次将带菌状况不同的木虱分别分为头、胸、腹3部分,经PCR扩增其16S rDNA的V6-V8区,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比较带菌状况不同的木虱内生细菌的差异和木虱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的差异。选择3种差异的内生细菌:Bacillus sp.、Salmonella sp.、Enterobacter sp.,在8份带菌状况不同的木虱样品中通过q-PCR分别对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再以总细菌量为校正计算包括黄龙病菌在内的4种细菌的相对含量,数据经LSD检验,以各种细菌相对含量的-lg值作图,先比较同一样品中3种细菌分别与黄龙病菌的相对含量关系,再比较同种细菌在不同样品中的特性,分析3种内生细菌和黄龙病菌的互作关系。【结果】不带菌木虱中可培养内生菌菌落丰富度和菌落形成单位均大于带菌木虱中。在不带菌木虱中共获得14株形态不同的菌株,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3株)、欧文氏菌属(Erwinia,1株)、克雷伯氏杆菌属(Klebsiella,1株)、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2株)、节杆菌属(Arthrobacter,1株)、泛菌属(Pantoea,2株)、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1株)、沙门氏菌属等(Salmonella,1株)、链霉菌属(Streptomyces,1株)、Massilia brevitalea(1株)等10个细菌属。在带菌木虱中分得的4株细菌在不带菌木虱中均分离到,分属于克雷伯氏菌属、芽孢杆菌属、果胶杆菌属。其中Dc-11(嗜气芽孢杆菌属)在带菌木虱和不带菌木虱中分离频率均达到100%,表明其为木虱体内常驻细菌;对木虱不同部位(头、胸、腹)内生细菌16S rDNA的PCR-DGGE图谱显示,带菌与不带菌木虱中细菌种群差别明显,带菌状况相同的木虱不同部位之间差别不明显。其中优势条带10 (Wolbachia sp.)、12(Wolbachia pipientis)、13(Syncytium endosymbiont of Diaphorina citri)、14(Uncultured bacterium)、19(Serratia marcescens)、21和22(均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在木虱体内稳定存在,带菌木虱腹部特有优势内生细菌为Enterobacter sp.,木虱中同样也存在次级内生菌Wolbachia。q-PCR的结果验证了所选的3种细菌在前期传统分离培养和16S rDNA-PCR-DGGE中结果的可靠性,同时表明肠杆菌属在8份样品中与黄龙病菌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黄龙病菌进入木虱体内会改变木虱内生细菌菌群种类和结构;嗜气芽孢杆菌(B. aerophilus)在柑橘木虱体内稳定存在,为木虱体内常驻菌群;Enterobacter sp.与黄龙病菌带菌量呈正相关,推测其可能与黄龙病菌互作。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种苗复合感染病毒多重RT-PCR同步快速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马铃薯病毒ssRNA的快速制备方法,根据马铃薯病毒CP基因序列设计PVX、PVS、PVY和PLRV特异性引物对、P1基因序列设计PVA特异性引物对,建立了多重RT PCR快速检测体系,可以同步检出复合侵染马铃薯种苗主要病毒,灵敏度比传统的ELISA至少高100倍。结合生物活性稳定剂研制的固相化检测试剂盒,已用于四川和重庆等15个县市田间与苗圃248个马铃薯显症或无症样品的实际检测,表明四川和重庆地区2~3种马铃薯病毒往往复合侵染(PVX、PVA和PVS三种病毒复合侵染或PLRV和PVY二种病毒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4.
从实验室保存的真菌菌株初步筛选获得6株对葱蝇有一定致病力的白僵菌菌株,通过室内生测进一步测定不同菌株对葱蝇幼虫的毒力。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处理下(1×107孢子/mL),菌株CQBb119的致死率最强,第14 d对葱蝇幼虫的致死率达到77.78%,僵虫率达到58.52%,致死中时(LT50)为6.10 d。使用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处理葱蝇的各个虫态,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处理下,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葱蝇的死亡率逐渐升高,致死中时降低。在1×108和1×109孢子/mL浓度的菌液处理下,第14 d对葱蝇幼虫的LT50分别为5.48和4.94 d;LC50为1.35×106孢子/mL。菌株CQBb119对葱蝇成虫和蛹也有一定致死作用,但成虫和蛹的死亡率均未能达到50%。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菌株CQBb119对葱蝇幼虫具有良好杀虫活性,可以用于防控葱蝇的潜在生防制剂开发。  相似文献   
5.
重庆地区致病疫霉交配型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峙培养在RSA和RTA上对重庆地区主要马铃薯和番茄产区的致病疫霉交配型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分离自重庆地区8个县(区)的186个致病疫霉菌株均为A1交配型,没有检测到A2交配型。这一结果表明该地区的致病疫霉仍以A1交配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晚疫病病菌对四种杀菌剂的交互抗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测定甲霜灵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对甲霜灵、恶霜灵、霜脲氰、薯瘟锡的抗药水平和抗药类型以确定致病疫霉对此 4种内吸性杀菌剂的交互抗性关系。结果表明 ,致病疫霉对甲霜灵、恶霜灵、薯瘟锡三者间具有正交互抗性 ,此 3种药剂与霜脲氰间无交互抗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芽胞杆菌CQBS03抑菌蛋白TasA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柑桔溃疡病生防菌芽胞杆菌Bacillus CQBS03菌株TasA基因的功能,采用PCR方法从CQBS03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编码TasA基因的全长DNA序列,并构建pEASY-E1/TasA原核表达载体,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获得TasA基因的融合表达蛋白,纸碟法检验融合蛋白对柑桔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 citri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CQBS03菌株的TasA基因包含1个786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GenBank登录号为JQ309841),编码261个氨基酸残基;该序列与来源于解淀粉芽胞杆菌B.amyloliquefaciens的1个已知同源TasA基因序列FJ713580的相似性达99.75%。原核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检测到约31 kD的融合蛋白;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对柑桔溃疡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72 h后抑菌圈直径达11.5 mm。研究表明TasA基因是生防菌芽胞杆菌CQBS03抑制柑桔溃疡病菌的功能基因之一,并且该基因对原核表达宿主没有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 CQNr01菌株接种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2龄和4龄幼虫,观察感病率,并利用荧光染色观察菌株在幼虫离体表皮上的孢子萌发和附着胞产生情况。结果显示,菌株CQNr01孢子悬液浓度为1×10^8、1×10^9孢子·mL^-1时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86.58%和89.91%,而4龄则只有13.33%和16.67%。菌株CQNr01的孢子能够成功附着在斜纹夜蛾幼虫的离体表皮上,但孢子在2龄幼虫表皮的粘附能力优于4龄幼虫;接种24 h起两个龄期的离体表皮上均开始有孢子萌发现象并有附着胞和芽管产生,并随着接种时间的增长芽管不断伸长,但相同接种时间下孢子在2龄幼虫表皮上的萌发率和附着胞产生数量明显多于4龄幼虫表皮。研究证明菌株CQNr01对斜纹夜蛾高龄和低龄幼虫的致病力差异显著,其差异主要源于斜纹夜蛾幼虫体壁的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蔬菜害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高致病力真菌生物农药,以3龄小菜蛾幼虫为供试虫源,测定了25株虫生真菌菌株对小菜蛾的致病力,从中筛选出1株对小菜蛾幼虫有较高致病力的菌株CQM125。生测结果显示,在20℃、1.0×108孢子mL 1菌株CQM125菌液处理小菜蛾幼虫的LT50为3.97 d;25℃、5.0×107孢子mL 1菌液的LT50为2.44 d;在25℃下,第7 d的LC50为2.31×104孢子mL 1;接种处理后,20℃、8 d的小菜蛾死亡率为84.22%,对小菜蛾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效果。依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rDNA ITS序列分析将菌株CQM125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该菌株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产孢培养基为PPDA,其中葡萄糖2%,蛋白胨0.5%;最适产孢温度30℃,最适产孢pH值为6.0;最适光照条件为前6 d黑暗,后8 d光照。  相似文献   
10.
世界柑桔溃疡病及其病原菌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4年美国农业部以 E.L.Civerolo 为首的小组在佛罗里达发现“柑桔溃疡病”以来,在病原鉴定上一直有争议。经过多年来大量的研究工作,据最新资料证实在佛罗里达为害作砧木用的 Swingle citrumelo 的所谓 E 菌系,不是溃疡病,而应是 Xanthomonascampebtris pv.citrumelo,真正的柑桔溃疡病菌,即 A 菌系,应为 X.citri,而在阿根延、乌拉圭等主要侵染柠檬和墨西哥来檬的假溃疡,即所谓 B 菌系和在巴西只侵染墨西哥柑桔和轻微为害其它来檬等的 C 菌系以及在墨西哥为害墨西哥来檬叶和嫩梢的 D 菌系,均应称为 X.campestris pv.aurantifolii,从而最后澄清了问题。本译文发表于1986年,反映的研究进展尚不多,但评述的较系统全面,有一定参考价值,因此也给于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