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栎属4个树种秋冬叶色与生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栎类树种秋冬转色期叶色变化的生理机制,以栎属4个树种——鲜红栎(Quercus coccinea)、纳塔栎(Quercus nuttallii)、沈氏栎(Quercus shumardi)、针栎(Quercus palustris)为试材,测定其秋冬转色期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3种色素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鲜红栎和沈氏栎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其他2个树种呈平缓下降的趋势;花色素苷含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变化趋势前中期较为平缓,后期迅速下降;鲜红栎的可溶性糖含量为单峰曲线,其他3个树种呈双峰曲线,与花色素苷相关性不显著;蛋白质含量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文水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4万hm2,玉米是文水县主要粮食作物,2011年种植面积达到2.74万hm2,平均单产保持在450kg/0.067hm2的水平,一般年份总产在1.85亿妇左右。1998年玉米病毒病曾在文水县大发生,当时全县1.1万hm2玉米田不同程度都有发生。2011年,文水县北张乡零星地块发现玉米病毒病。现就玉米病毒病的发生特点、发病原因、综合防治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3.
一、地域特点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文水县地处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西缘,吕梁山东麓,位于东经111°30'-112°18’和北纬37°16’~37°35’之间,东濒汾河与祁县相望,西邻离石区以吕梁山脊为界,北与交城县接壤,南同汾阳市、平遥县毗邻,全县东西长72km,南北宽30km,隶属吕梁市管辖。全县总面积1067km。,耕地总面积4万hm^2。  相似文献   
4.
木素过氧化物酶是一种能降解木素的酶,广泛应用于生物制浆、纸浆的漂白、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环境的生物修复等方面,主要论述了该酶在工业应用中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尿液因其含有丰富的氮、磷、有机物等营养物质,被称为“废水中的黄金”,其如何处理废弃资源并实现高效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环境工程领域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尿液废水”、“源分离尿液”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分析、归纳总结,将目前处理源分离尿液废水的研究分为氮去除(回收)、磷回收、产电及其他等4个方面。进一步对其处理技术分析发现:1)氮回收主要通过吹脱、离子交换吸附、电化学等技术实现;2)磷回收则多以化学沉淀技术为主;3)基于生物电化学技术,尿液中有机化学能可回收电能,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途径。然而,由于尿液废水成分复杂、氮磷等污染物浓度高,现有单一技术难以实现其中多种物质或能量形式的同时处理与利用,且回收效果及成本仍不能满足实际应用要求,高效稳定的一体化源分离尿液废水处理技术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系统总结处理现状及研究进展,有利于加深对源分离尿液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应用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前言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中国的重要粮、菜作物。现在,中国已是世界上马铃薯生产的第一大国,内蒙古自治区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相似文献   
7.
石良红  赵兰勇  吴迪  王玉  姜琳  杨暖 《园艺学报》2015,42(3):585-590
牡丹黑斑病的致病菌尚不明确。通过对泰安地区的牡丹病叶进行组织分离,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形态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利用Mega5软件对链格孢属的22个种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进一步明确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该病致病菌ITS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Alternaria alternata、A. tenuissima、A. metachromatica相似性均为100%,利用DNAMAN软件对核苷酸一致性进行比较,发现样品菌株与A. alternata的一致性最高,结合形态学方法鉴定该病致病菌为链格孢A. alternata(GenBank登录号为:KJ682317)。回接鉴定后分离得到的菌株,菌饼刺伤接种的病叶与无伤接种的病叶均发病,但刺伤叶片病斑扩展快。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北美豆梨(Pyrus calleryana Decne)叶片变色期相关生理物质的变化,探索其叶色与生理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变色机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便携式色差仪测定北美豆梨4 个品种秋冬叶色变化过程中可溶性糖、花色素苷、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色的明度参数△L,色相参数△a 和△b值。在叶片变色期,花色素苷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且变化平稳。叶绿素与花色素苷含量具有相关关系;品种‘首都’和‘红塔’叶片中类胡萝卜素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品种‘贵族’和‘新布’相关不显著;4 个品种可溶性糖与花色素苷含量不相关。叶色参数△a 值均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首都’和‘红塔’叶色参数△a 值与类胡萝卜素呈极显著负相关;‘首都’△L 值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品种△L值与叶绿素、花色素苷含量之间均不相关;△b 值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含量均相关性不显著。叶绿素和花色素苷含量是影响北美豆梨叶色的关键因素,类胡萝卜素不是主要色素,可溶性糖有利于叶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