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为指导设施栽培的安全生产,以设施黄瓜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2年镉(Cd)污染微区试验,对设施黄瓜菜田土壤Cd污染预测模型及阈值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设施黄瓜土壤全量Cd和有效态Cd含量均与黄瓜Cd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对数、幂函数和指数关系,其中,全量Cd含量以指数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最高,有效态Cd含量以线性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最高。依据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利用呈极显著相关的模型,提出了基于土壤pH≥7.5且质地为壤土的设施黄瓜土壤全量Cd和有效态Cd的风险阈值分别为2.13mg·kg–1和0.26mg·kg–1。利用土壤敏感性指标脲酶活性对该阈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土壤全量Cd污染达2.74 mg·kg–1时才会引起土壤脲酶活性显著下降,而≤2.13 mg·kg–1的土壤全量Cd含量并未对土壤脲酶产生明显影响。可见,通过土壤脲酶指标验证后确定的阈值是可行的;并推荐当土壤中全量Cd0.8 mg·kg–1且Cd≤2.13 mg·kg–1(pH≥7.5)时,选择黄瓜替代其他风险作物能够满足食用农产品质量的安全要求。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北方土壤Cd污染地区设施黄瓜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油菜抗裂角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高油菜的杭裂角能力对于油菜机械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油菜角果开裂对产量的影响、角果开裂机理、杭裂角性大小的鉴定方法、抗裂角生理机制以及杭裂角性的农艺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油菜抗裂角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望湘江,览洞庭,极目楚天辽阔,洞庭波涌连大。”古人曾如此浪漫描述湖南岳阳属原筒理区。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油菜上施用智龙活性复合肥(T)与普通肥料按传统的施肥方式(CK2)和一次性基施(CK1)相比较研究该种复合肥的功效。研究结果表明,T处理与CK2和CK1相比,产量增加幅度分别为9.31%和25.46%,角果数、一次分枝数和根颈直径显著增加。T处理促进根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其中根干重增加幅度更大,因此根冠比增加。T处理显著增加了氮素积累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与CK2和CK1相比,氮素积累量增加幅度分别为6.40%和16.67%,氮肥利用效率增加幅度与产量增加幅度相等。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油菜氮素积累和运转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于2010-2012年度以5个不同油含量的常规油菜品种为材料,设置120 (N1)、240 (N2)和360 kg hm–2 (N3) 3个水平的氮肥处理,在初花期和成熟期取样及定期捡拾田间落叶,测定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含量及油含量,研究氮肥水平对油菜氮素积累、运转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增加,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增加,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逐渐降低。不同处理叶片氮素运转率变幅为76.6%~80.2%,不同氮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茎枝氮素运转率变幅为36.0%~57.6%,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不同处理落叶氮占植株总氮积累量比例的变幅为14.9%~20.3%,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落叶氮比例逐渐增加。不同处理初花期氮积累量占植株总氮量的变幅为75.5%~90.5%,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其比例逐渐增加。初花期期积累氮素对后期产量形成作用较大,注重前期施肥可促进花芽分化,形成更多的有效角果,有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机械收获模式下直播冬油菜密度与行距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华油杂62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密度15万株hm–2 (D1)、30万株hm–2 (D2)、45万株hm–2 (D3)为主区;行距15 cm (R15)、25 cm (R25)、35 cm (R35)为裂区,研究密度及行距变化对油菜群体人工收获产量、叶面积指数(LAI)、角果皮面积指数(PAI)、透光率、抗倒伏、抗裂角性能及机械收获产量的影响,探讨透光率与产量、抗倒性的关系,建立机械化生产模式下油菜密度及行距最优配置。结果表明,密度增加或行距减小,油菜成株率适宜,LAI、PAI值增加,冠层透光率下降,群体生物量及经济系数增加,人工收获产量增加;但单位LAI(PAI)光拦截量、单株生物量及根干重下降,且较低的单位LAI (PAI)光拦截量有利于提高油菜经济系数;密度及行距处理间差异及互作效应显著,与农户习惯种植模式(D2R25)相比,在D3R15处理下可增产14.1%,获得最高人工收获产量。密度或行距增加,地上部鲜重、株高降低及根冠比增加,导致油菜茎秆、根倒角度下降,抗裂角指数增加,机械收获产量变化趋势与人工收获产量一致,与机械收获总损失率相反,表明除通过提高油菜抗倒性和抗裂角性降低机收损失外,较高的人工收获产量是获得较高机械收获产量的前提。由回归方程可知,与常规30万株hm–2密度、25 cm行距配置比,密度43.8万株hm–2和行距21 cm配置可使蕾薹期LAI提高21.02%、透光率及单位LAI光拦截量分别下降32.47%与17.36%,角果期PAI增加15.08%、透光率及单位PAI光拦截量分别下降32.04%与3.30%,获得较高的机械收获产量,进一步提高油菜机械化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肥和密度对直播油菜冠层结构及群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华油杂62为材料,10月5日机械直播,在中氮(180 kg N hm–2)和高氮(270 kg N hm–2)2个水平下设置5个密度(15×104、30×104、45×104、60×104和75×104株hm–2)处理的裂区试验,研究产量、冠层结构、农艺和光合特征等指标。结果表明,2个氮水平下,分枝起点高度和冠层倒伏角度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根颈粗和冠层高度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在45×104株hm–2密度范围内,低效分枝比例随密度增加而减少。中氮水平下,45×104株hm–2和60×104株hm–2处理产量较高,在2921.2~3109.8 kg hm–2之间。高氮水平下,30×104株hm–2和45×104株hm–2处理产量较高,在3607.2~3772.4 kg hm–2之间,与其对应的初花期叶面积指数和结实期角果皮面积指数分别为3.72~3.94和4.21~4.34;初花期和结实期的透光率分别为6.1%~7.4%和16.4%~18.1%;群体有效角果数为65.5×106~68.7×106 hm–2。与传统的移栽油菜相比,直播油菜通过"减氮增密"栽培措施,在纯氮用量270 kg hm–2条件下,2种密度(30×104和45×104株hm–2)均可获得3600 kg hm–2以上产量,且适度密植可降低根颈粗,冠层相对集中,利于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