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45S不育基因的分子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45S的育性转换受光长和温度的互补作用调控。对45S(Oryza sativa L.ssp.indica)WC169组合的F2,BC1F1和F2和BC2F2进行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5S的育性是由1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BSA和RCA法,以45S与YC169的杂交F2和BC2F2作为分离群体,对不育基因进行定位,结果发现不育基因(暂命名为GTMS)位于RM6378和RM1284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8.5cM和8.2cM。  相似文献   
2.
水稻粒形QTL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水稻粒形QTL的研究概况,包括水稻粒形性状的遗传特征,粒形QTL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水稻粒形QTL定位与克隆在育种上的意义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核磁共振(NMR)技术是化合物结构鉴定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该文简单介绍了NM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NMR技术在枯草芽孢杆菌所产的多肽、脂肽类抗菌物质结构鉴定中的运用概况,进一步阐述了NMR联用技术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其在枯草芽孢杆菌抗菌物的结构鉴定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反向代谢工程通过构建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突变文库,结合有效的高通量筛选技术,从而获得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表型。目前,它已成为工业生物技术中研究生物代谢途径和改造菌株性能的强有力工具。反向代谢工程研究中的一个瓶颈问题是如何获得多样化的细胞表型突变库,该文介绍了几种经典的和近期发展起来的解决该瓶颈问题的方法,并列举了这些方法的最新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细菌素是一类由细菌分泌的由核糖体合成的具有抑制同缘或者近缘细菌生长的蛋白质或者多肽类物质,具有无耐药性,容易降解,不残留的特点,是潜在的代替抗生素的物质。对未知细菌素的纯化,粗提方法的选择和浓缩是关键。文中介绍了硫酸铵沉淀,有机溶剂提取,及双水相抽提等方法的优势与缺点,为粗提未知细菌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是一类由真菌引起的水稻病害,危害极大。水稻中具有抑制稻瘟病菌的功能基因,因此,对此基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综述了水稻中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概况,阐述了以分子标记定位基因在基因研究以及利用中的作用,详细介绍了近年来被定位甚至克隆的抗稻瘟病基因,总结了这些抗性基因及其产物的相似点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工程是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蛋白质进行分子改造的技术.介绍了蛋白质工程的几种常用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2003-2006年从福建省5个稻瘟病重发病区分离87个菌系对生产上应用的10个杂交稻亲本和4个抗源材料进行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10个杂交稻亲本中,不育系谷丰A抗性最好,抗性频率为97.7%,多系1号、亚恢627和蜀恢527表现也较好,抗性频率分别为85.9%、85.1%和80.5%,而其它普遍表现感病,其抗性频率均小于28%,继续利用这些抗稻瘟病差的亲本之间进行配制的组合在生产上应用潜在稻瘟病流行的威胁.4个稻瘟病抗源的抗性频率都在85%以上.4个抗源与10个杂交稻亲本的两搭配后联合抗病性系数都在0.87以上,说明利用这4个抗性基因可用于杂交稻的稻瘟病抗性改良.  相似文献   
9.
耐热α-淀粉酶被广泛用于食品等诸多行业,本研究从中国北方高温堆肥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FS321中克隆了一中度耐热α-淀粉酶基因,并实现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表达。通过PCR技术克隆Bacillus subtilis FS321的α-淀粉酶编码基因(BSA),该基因全长1980 bp。并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BSA,转化大肠杆菌E. 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到大小约为73.0 kDa的重组融合蛋白,可溶性淀粉平板检测结果表明BSA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有效表达。该重组α-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7.5。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生物合成特定氨基酸的能力,取决于人们对目标氨基酸代谢途径的了解及调控。该文概述了代谢工程在L-异亮氨酸生产中的应用进展,分别从代谢途径分析、切断分支代谢流、增加前体物质和限速酶基因以及消除途径抑制因素等方面论述代谢工程在L-异亮氨酸生产方面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