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55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46篇
  40篇
综合类   188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62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荒漠生态系统中灌丛通过生境改造而对其周围植物产生"保护效应",这种正交互作用是荒漠植物群落构建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采用室内萌发法观测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不同沙丘部位梭梭冠下、冠缘和灌丛间地3种微生境土壤种子库,并调查了相同采样微生境自然条件下幼苗密度及物种组成,以探讨梭梭"保护效应"对其周围植物生活史早期阶段的影响。研究结果:(1)土壤种子库和地上幼苗库中以一年生草本和短命植物占绝对优势。(2)土壤种子库密度从梭梭冠下经冠缘至灌丛间地逐渐减小,在冠下、冠缘与灌丛间地分别为(689±67)粒·m~(-2)、(578±58)粒·m~(-2)、(350±48)粒·m~(-2),梭梭灌丛对植物种子具有明显的聚集效应,但这种聚集效应在沙丘顶部不明显。(3)梭梭冠缘处自然条件下相对萌发率最高,为61%,冠下和灌丛间地则差异不明显,表明灌丛覆盖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灌丛中心至灌丛间地这一小尺度上具有分异,冠缘处植物从梭梭"保护效应"中获益最大。土壤种子库和幼苗库的空间格局表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通过对种子的聚集效应及对种子库萌发成苗的促进作用,对其冠下植物在萌发期这一生活史早期阶段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荒漠生态系统中种间正交互作用的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果品因其营养丰富在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其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消费者更加在意产品的来源。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投入到农产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中,而同位素技术则因其独特性被认为是植物性产品产地溯源的有效分析手段之一。我国在该方面研究起步较晚,且已有研究多集中于粮食、茶叶、畜产品、水产品等方面,有关水果及制品产地溯源方面也有报道,但均不系统。笔者比较了植物性农产品产地溯源中常用技术的优势及不足,分析了同位素技术在植物产品产地溯源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列举了C、H、O、N、S、Pb、Sr、B等常用同位素在产地溯源技术中的应用意义及其特征,综述了同位素技术在葡萄、苹果、柑橘、大枣等果品产地溯源中的已有应用,剖析了其在产地溯源中应用的优势及局限性,并对同位素技术在水果及产品产地溯源中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推动我国水果及制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工作不断深入,促进同位素溯源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及控制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4.
为了探索斜纹夜蛾性诱捕器的最佳使用效果,对诱捕器的3种集虫装置(瓶型、网袋型、塑料袋型)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瓶型集虫装置效果最好,每个日均诱捕量为31.4头;泉州地区塑料袋型装置效果最好,日均诱捕量为54.7头。虫情动态分析可知,北京和泉州两地斜纹夜蛾的发生为害高峰期分别为9月上中旬和10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5.
开花之前,大多数雌雄异株植物的雌株和雄株形态差异很不明显,且雌雄异株植物的童期大多很长,从发芽到开花一般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然而,不同性别植株所产生的经济和生态效应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于雌雄异株植物的早期性别鉴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早期的性别鉴定方法大多是从形态学、细胞学和生理学方面入手,其鉴定结果和准确性都具有一定的局限。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利用分子标记方法进行早期性别鉴定的研究越来越多,同时分子标记方法也帮助人们获得了更加快速和准确的结果。迄今已有多种植物的性别鉴定分子标记被成功开发,亦有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决定基因被成功定位。笔者主要综述了几种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方法在雌雄异株植物性别鉴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指出该领域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猕猴桃中农药残留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量化常用农药膳食摄入风险水平,为安全生产、指导消费、安全监管、MRLs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某一主产区猕猴桃果实样品中66种农药残留,分别用%ADI和%ARfD对检出农药进行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借鉴英国兽药残留风险排序矩阵进行农药和样品风险排序,计算最大残留限量估计值(eMRL),为制定相应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值(MRL)提供参考。【结果】(1)共检出农药21种,均为中等毒或低毒农药(;2)检出农药除啶虫脒、灭幼脲无ARfD信息外,其余19种农药%ADI和%ARfD均明显小于100%;(3)检出农药中溴氰菊酯和毒死蜱为中风险农药(15≤S20),其余均为低风险农药(S15)。98.4%的样品为中、低、极低风险样品;(4)给出了无限量值的噻虫嗪、吡虫啉、甲基硫菌灵等12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估计值eMRL。【结论】检出农药的急、慢性膳食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98.4%的样品处于中、低或极低风险区域,总体来说该主产区猕猴桃质量安全状况良好。建议制定猕猴桃中噻虫嗪等12种农药的MRLs。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猕猴桃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但由于起步较晚、主导品种不明确、管理技术体系落后、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包括(:1)尽管采收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但单位面积产量低,而且生产总量占水果总量的比例仍然很小(;2)果实品质较差,进口单价始终高于出口单价,进出口贸易逆差明显。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猕猴桃生产、贸易数据的统计分析和产业调研,总结产业发展现状,梳理出我国猕猴桃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为促进我国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前处理工序造成的羊肉智能精细分割目标肌肉区图像识别准确度低的问题,以羊后腿自动去骨分割工序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R2U-Net和紧凑空洞卷积的羊后腿分割目标肌肉区识别方法。对传统的U-Net语义分割网络进行改进,以U-Net为骨架网络,采用残差循环卷积块替换原始U-Net的特征编码模块和解码模块中的卷积块以避免U-Net的梯度消失,在特征编码模块和特征解码模块之间增加一个紧凑的四分支空洞卷积模块对语义特征进行多尺度编码,实现缝匠肌图像分割模型的构建。一方面,针对缝匠肌这一核心目标肌肉区,采集羊后腿图像构建数据集训练与测试本文模型,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与实时性;另一方面,通过旋量法标定夹爪坐标系、相机点云坐标系、机器人坐标系的齐次变换矩阵以计算分割路径,并采用主动柔顺的力/位混合控制方法操纵分割机器人进行目标切削运动,验证基于本文方法得到的目标图像开展目标肌肉分割的可行性。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当交并比为0.8588时,本文方法平均精确度为0.9820,优于R2U-Net的(0.8324,0.9775);单样本检测时间平均为82ms,说明本文方法可快速、准确分割出缝匠肌图像,满足机器人自主分割系统的实时性要求,优于U-Net、R2U-Net、AttU-Net算法。最后,在本文方法得到的缝匠肌图像基础上开展机器人实机分割试验,机器人对5条羊后腿的平均切削时间为7.9s,平均偏移距离为4.36mm,最大偏移距离不大于5.9mm,满足羊后腿去骨分割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邓超  李君 《现代园艺》2014,(4):28-28
自然生产状态下的盆栽果树在自然界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生长极易受到影响,观赏性也大大降低。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盆栽果树整形修剪技术,以期为从事盆栽果树整形修剪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遭受火灾的蓝莓植株开展不同高度修剪抢救试验,并调查了复活率、萌芽及新梢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修剪高度在离地面≤5 cm和15~20 cm两种处理都能萌芽抽枝,复活率达到100%。不同的修剪高度萌芽抽枝情况无规律性差异。当年新生枝以营养生长为主,部分新生枝在当年秋季出现花芽分化开始生殖生长。建议对遭受火灾为害的蓝莓植株及时修剪,保证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