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丹草(高粱×苏丹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QTL定位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在许多作物上已获得了高密度的分子遗传图谱,并定位了许多主要农艺性状的QTL,而在牧草上这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为提高育种中对牧草产量性状优良基因型选择的效率,对高丹草的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株高、分蘖数、叶片数)进行QTL定位,确定其在染色体的位置及其遗传效应,探讨其杂种优势产生原因。在以高粱413A和棕壳苏丹草杂交获得的248个F2:3家系构建的作图群体中,应用AFLP和RAPD两种标记技术构建了高丹草(Sorghum×Sudan grass)的遗传连锁图谱。共包含168个标记,分布于10个连锁群,图谱总长度为836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4.98 cM。采用Joinmap/QTL4.0对高丹草单株产量及其三大构成因素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QTLs19个,分布在8个连锁群上,其中,第1和3连锁群最多,各为4个和3个。单个QTL解释性状表型变异的5.20%~51.50%。检测到的19个QTL中,表现加性效应的有1个,占5.26%,部分显性效应的有3个,占15.79%,显性效应的有6个,占31.58%,超显性效应的有9个,占47.36%。超显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在高丹草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元遗传分析方法分析了高丹草12个性状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2个性状分别载荷在3个主因子上,第1因子为绿色体产量因子,包括分蘖数、茎粗、叶片数、单株干重、单株鲜重、叶宽,第2因子为生育因子,第3因子为穗长因子或负因子;同时通过主成分分析明确了各性状对综合性状的贡献;聚类分析把12个性状聚为3类,第1类为单株干重、单株鲜重、叶宽、叶片数、分蘖数、茎粗、小穗数,第2类为株高、叶长和穗长,第3类为叶茎比和生育期,且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因此,通过对这些性状的选择,可以达到对饲用产量性状选择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从朝阳市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结构性缺水和管理性缺水等方面,分析朝阳市水资源现状,阐述朝阳市水资源短缺面临的问题及日益恶化的原因。提出"降得多、拦得住、省着用"的通俗治水观念;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地制宜,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用水方略和用水对策,可为朝阳市以及同类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农业技术推广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手段,是联系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和农业科技接受系统的桥梁,与农业科研开发创新同样重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直接面向农民,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机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力量,代表着广大农民的利益。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对破解当前"三农"问题作用重大。  相似文献   
5.
高丹草杂交种灰色关联分析与评判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法对一年生新型饲用作物高丹草(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单株鲜重及其它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而且还对高丹草的6个杂交种进行了灰色评判。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的同一性状与单株鲜重的关联度不同,同一组合内的不同性状与单株鲜重的关联度也不同,其关联度顺序为:茎粗(r=0.809)>分蘖数(r=0.789)>叶/茎(r=0.752)>叶宽(r=0.725),叶长(r=0.725)>穗长(r=0.694)>叶片数(r=0.639)>小穗数(r=0.638)>株高(r=0.632)>生育期(r=0.607);在6个杂交组合中,皖草2号和2003-GB为较好的饲用作物组合,其余4个为一般组合,在高丹草生产中可推广皖草2号和2003-GB。  相似文献   
6.
尽管保护性耕作从农业管理角度看被广泛认为是有效增加土壤碳和提高土壤质量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土壤垂直分布中改变碳存储量的研究却很少。以美国莱特柏果思县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的犁地和耙地的耕作方式下,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方法来测定其对土壤碳的影响(冬季覆盖加带状种植)。在实施保护性耕作5 a前后测定土壤总碳和总氮的含量,从0~65 cm深的土层取样,分别在57个采样点进行收集。每年测量作物产量、冬季和夏季作物的地上生物量、生物质碳、氮含量。结果表明,土壤碳平均增加20 t/hm2且与氮增加2 t/hm2相关。72%~80%的碳的增加是在35 cm土层深以上,35~65 cm土层碳含量增加3~6 t/hm2,净生物质碳增加36%,玉米产量增加了2 200 kg/hm2。分析表明,15~35 cm的土壤碳的含量,是与玉米产量相关的主要土壤参数。在过去45 a中,对年降雨量最低的时期的研究表明,土壤碳介质的增长可增加植物可利用的土壤水,进而提高玉米产量。通过计算测定土壤持水能力表明,土壤中35 cm以上土层碳的增加可能增加土壤蓄水能力且足以满足长达4 d以上的作物用水需求。这些结果表明,在潮湿的美国东南部沿海平原退化的沙质土壤,通过保护性耕作方法可以增加土壤碳和氮累积,增加的土壤碳可能会潜在地减轻短期降雨亏缺对旱地生产系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在许多作物上已获得了高密度的分子遗传图谱,并定位了许多主要农艺性状的QTL,而在牧草上这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为提高育种中对牧草产量性状优良基因型选择的效率,对高丹草的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株高、分蘖数、叶片数)进行QTL定位,确定其在染色体的位置及其遗传效应,探讨其杂种优势产生原因。在以高粱413A和棕壳苏丹草杂交获得的248个F2:3家系构建的作图群体中,应用AFLP和RAPD两种标记技术构建了高丹草(Sorghum×Sudangrass)的遗传连锁图谱。共包含168个标记,分布于10个连锁群,图谱总长度为836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4.98cM。采用Joinmap/QTL4.0对高丹草单株产量及其三大构成因素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QTLM9个,分布在8个连锁群上,其中,第1和3连锁群最多,各为4个和3个。单个QTL解释性状表型变异的5.20%.51.50%。检测到的19个QTL中,表现加性效应的有1个,占5.26%,部分显性效应的有3个,占15.79%,显性效应的有6个,占31.58%,超显性效应的有9个,占47.36%。超显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在高丹草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耕作制度是农业生产中影响全局和长远利益的一项综合农业技术措施体系。合理的耕作制度能够充分开发利用有限的资源,促进农业全面发展,保证农作物全面持续增产。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必须以生态学的原理为理论依据,才能更好的实现农业生产的持效增长,为农业的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2012年初冬开始,山东、山西、江苏等养鸡比较密集的地区相继出现了一种以腺胃肿胀、糜烂、出血、溃疡为主要剖检变化的鸡病.该病病因复杂,并常常形成混合感染,死亡率2%~5%之间,常用的抗菌和抗病毒治疗往往疗效不确切.2014年以来,这种以腺胃炎为主的疾病呈现小范围蔓延的趋势,加上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让广大养殖业者和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员感到一筹莫展.笔者就当前腺胃炎发病及治疗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玉米杂交种子纯度的SSR检测与田间鉴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发展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杂交种子纯度鉴定上的应用,文章对吉林省2005年玉米省级区试的30个品种进行了SSR分子标记的纯度分析,筛选出11时多态性好的引物,并与田间纯度鉴定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相关分析和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SSR鉴定的(平均)纯度与田间纯度鉴定结果较为一致,相关系数达到0.798,而且两者无显著差异,因此,SSR分子标记可以用于玉米田间纯度的鉴定;引物umc1069和引物umc2373所标记的结果能较好的代表田间纯度鉴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